當你點外賣或堂食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疑惑,前腳剛點完餐,外賣很快就送到或者服務員很快就端上菜來,速度快得超出預期。為什麼能這麼快?因為你吃的是預制菜,而並非現做的菜肴。
預制菜正占領外賣和堂食
預制菜簡化繁瑣的買菜、洗菜、切菜、烹制步驟,撕開包裝復熱一下就能吃。如此簡單省事,可以有效節省人力成本、壓縮出餐時間,正好契合餐飲企業降本增效的需求,所以預制菜遍地開花,正在占領外賣和堂食。
有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預制菜市場B端與C端比例大概為8:2,餐館等商傢仍舊占預制菜的消費大頭。另一個廣泛應用預制菜的場景就是外賣。也就是說,80%的預制菜最終還是要從堂食和外賣流入消費者口中。
天眼查數據顯示,預制菜相關企業6.6萬餘傢,其中,2022年新增註冊企業1020餘傢,1-6月新增企業註冊增速達42.7%。從成立時間來看,成立於5年內的企業占比53.4%。從地域分佈來看,山東、河南以及河北三地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
預制菜真的香嗎?
預制菜市場火爆,有機構分析,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預計2022年至2026年預制菜行業的增速在20%至30%左右,未來3年至5年,中國預制菜行業發展有望成為下一片萬億元餐飲市場。
這麼火的預制菜,吃起來真的香嗎?
今年2月,江蘇省消保委發佈《預制菜消費調查報告》,指出目前預制菜市場存在菜品質量不盡如人意、菜品口味有待提升、菜品標識不詳細、菜品種類單一、物流配送及提貨問題多等方面問題,62.32%的消費者表示“預制菜品口味一般”,3.32%的消費者覺得“預制菜口味較差、不好吃”。
盡管口味不盡如人意,但憑借方便快捷的優勢,預制菜在商傢端是越來越吃香。有企業就公開表示,菜品實現95%的預制化,看起來很高檔的黑松露河蝦仁、松鼠鱖魚這些菜品,並不是門店大廚精心烹飪的,也是隻需要經過簡單加熱的預制菜。
有業內人士表示,平時我們去餐廳其實也很少能吃到現做的菜,大約60%都是急凍預制菜,尤其是在一些小有規模的連鎖店和傢常菜飯館中。
不少網友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感受:“預制菜徹底摧毀我吃外賣的動力,也包括一些堂食!”“在極致追求降本增效的餐飲行業,預制菜搖旗占領外賣,占領堂食,消費者、普通小餐館被裹挾著連拒絕的餘地都沒有。當標準帶走野趣,也隻剩下統一的味蕾在哭泣。”
點餐是否應提前告知是預制菜?
預制菜占領外賣和堂食,但有一個問題是,很多消費者不知道自己吃的是預制菜,而往往默認為是“新鮮現炒”。
不少消費者表示,去飯店吃飯,吃的就是廚師手藝。現在廚師手藝可能沒有,變成預制菜。有消費者對中新財經表示:“如果在飯店吃飯,我要是知道是預制菜,可能就不吃,把那黏糊糊的東西弄出來給我吃,可能還是一個月之前做好的,我可能就真的不會吃。但是如果沒告訴我,我可能就吃。”
“到餐廳吃的是預制菜,就像在店裡吃外賣,口味一定不會好。我是圖你傢熱菜更快?還是圖你賺我三倍差價?”
工人日報近日發文稱,大老遠跑去餐館吃飯,沒想到吃到預制菜,早知道是預制菜還不如在傢點外賣呢?類似這種吐槽多就會引發消費糾紛。針對這類糾紛,是消費者自認倒黴還是餐館部分賠償,或是要求餐館今後要事先告知消費者點的是否是預制菜?這值得有關部門和消協組織研究。
是否需要建立預制菜提前告知制度?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對中新財經表示,鑒於預制菜可能存在更多的食品安全風險,可以考慮建立預制菜提前告知制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商品和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經營者也應該把商品的真實情況和相關信息真實全面準確地告知消費者。
陳音江認為,菜品是不是現場做、是否足夠新鮮,消費者享有知情權。如果消費者本來不想吃預制菜,因為經營者沒有告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實際上就違背消費者真實的意願,就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隨著預制菜大規模上市,未來需要進一步規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