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支持美對華芯片管制 美國制造成本比臺灣高50%


3月16日,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與《芯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Miller)受臺媒《天下雜志》特別邀請進行現場會談,並討論臺積電創立歷程、半導體制造鏈價值維護、全球晶圓代工趨勢等問題。

兩人就書中對於臺積電、張忠謀本人的描寫進行互動討論,座談過程中也不乏張忠謀揶揄英特爾建晶圓廠是“獨舞”、再申美國制造成本高於中國臺灣50%、抱怨臺積電美國工人不服管等看點。


半導體制造多元化、集中化要達到微妙平衡

對於多元化供應鏈,張忠謀表示這已經是進行式。張忠謀以中國臺灣制造業轉移到美國為例,此外,張忠謀還提到多元化供應鏈建立過程,成本勢必會上升,預期美國制造的成本比中國臺灣制造多50%,而且這一比例可能比預想得更多。

米勒則認為,半導體制造多元化跟集中化要達到微妙平衡。他提到,對於地緣政治的風險,沖擊半導體制造。米勒分享,半導體制造需要經濟規模,但也要考慮如果過度集中,稍有差池,世界經濟都會受到影響。

主持人再提問,英特爾在美國打造自己的晶圓代工有什麼利弊?米勒表示,從頭打造晶圓代工,並不是那麼容易,主要是因為大傢都參與在供應鏈中。如果自己打造供應鏈,對企業而言是利多,但恐怕斥資很多錢也不會讓技術到位,尤其像臺積電擁有競爭優勢的規模,全球分工是必然的趨勢。張忠謀補充回應,引用英偉達CEO黃仁勛講過的比喻,臺積電已經學會跟四百個夥伴一起共舞合作,英特爾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在舞池跳舞

集中化程度下降。不過米勒表示,芯片產業像是存儲芯片集中於韓國生產、邏輯芯片集中於中國臺灣,光刻機生產則在荷蘭,5年後再來討論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應該會看到很大改變。如同米勒在《芯片戰爭》中提到如原物料、材料、設計服務等“鎖喉點”,也都是芯片戰爭的關鍵因素。

據悉,米勒當初寫這本書的起心動念,就是因為半導體制造的影響無所不在,但當他寫完這本書,整個賽局又改變。

支持美對華芯片管制 中國大陸會成為獨立派系

對美國出臺一系列半導體產業政策,以遏制中國大陸芯片發展的做法,張忠謀表示,“我對這點沒什麼意見,甚至說我支持這樣方向。”他提到,因為可以讓中國大陸發展芯片的腳步緩下來,但芯片生產移回美國,就無法延續成本下降的趨勢,半導體芯片無所不在趨勢發展就會受到影響,這恐怕也會是新賽局。

對於“全球化已死”論點,張忠謀今日也再度提到,在芯片產業中,從美國對中國的管制與實體清單等作法來看,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也瀕臨死亡。但全球供應鏈的“分叉”和全球化的逆轉將提高價格並降低普遍性為現代世界提供動力的芯片。“當成本上升時,芯片的普及將停止或大幅放緩。”他補充說道。

張忠謀還提到,美國對中國臺灣也有所提防。中國臺灣被稱為“最危險的地方”,讓美國認為不能全然仰賴中國臺灣。張忠謀認為,這對於中國臺灣而言是一種困境,必須要思考其中的原因。據悉,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有過類似的表示。

張忠謀表示,盡管中國大陸野心勃勃,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但他認為中國大陸技術起碼落後中國臺灣五、六年。張忠謀列舉,他看過中國大陸生產最先進的芯片時遭遇困難,但臺積電五、六年前就能輕易制造那些芯片。

米勒則認為,半導體產業鏈未來五到十年內會出現中國大陸和其他國傢兩個派系。米勒認為在沒有戰爭發生的情況下,未來五年、十年半導體供應鏈供應鏈會有兩極分化現象,張忠謀表示認同。米勒指出,很多國傢都強調要擴大半導體投資,如美國、歐洲、日本、印度等,可以預見,未來芯片投資規模會愈來愈大,並且已有多個國傢如此施行。

“工作文化”既是絕招又是阻礙?

對與臺積電的“工作文化”,張忠謀一直如數傢珍,視為勝過美國、日本與韓國同行的秘訣。他解釋到,在芯片業刻機會全年無休24小時的運作,如果在美國光刻機半夜故障,大概要隔天早上才會有人來修理;反之在中國臺灣,半夜兩點就修好,這就是工作文化產生的競爭力。他補充說到,中國臺灣有很好的技職學校,培養出很專業、認真工作的技術人員,這些負責維護光刻機的工程師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另一方面,高純度、高要求的“工作文化”給使臺積電美國廠各種水土不服。據外媒Evertiq報道,由於缺乏合格和有經驗的工人以及持續的疫情,臺積電的美國工廠正在努力應對工期延誤,該項目已經比原計劃晚三到六個月。

去年年底,臺積電也嘗試過將大批中國臺灣本地員工從總部運往美國工廠,並從美國當地招聘不少工人。結果中國臺灣人遇上水土不服的問題,美國工人又不能接受臺積電總部工人三班倒、周末輪班以及常態化夜班的工作機制。

沒預到臺積電會有如今的規模

張忠謀對《芯片戰爭》表示贊賞,“我認為對一本書最高的贊譽就是,我真希望這本書是我寫的。閱讀這本書其實是場懷舊之旅,因為我親身參與芯片戰爭各個階段。”他也提出,《芯片戰爭》有些小小的要修正之處。

張忠謀解釋到,例如書中過度強調中國臺灣政府在臺積電成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事實是政府隻是投資者的角色,而且還不是心甘情願的投資者。張忠謀回憶,臺積電成立七年後即1994年公開掛牌上市以後,政府立刻把48%的持股賣掉——“簡直是巴不得立刻賣光”,不過政府有提供其他形式的支持。

隨即,米勒提問張忠謀,創建臺積電時預想過之後十年、二十年會有什麼結果嗎?張忠謀表示,當時沒有預料到臺積電會有這樣的規模和可能性。

張忠謀表示,1987年建立臺積電,當時隻希望公司可以活下來而已。另一方面,張忠謀表示不想讓政府失望,因為政府在臺積電前幾年遇到很多困難時給臺積電半數的投資。但是從1991年開始,臺積電成長飛快,年復合成長率連續十年超過50%。

(校對/張傑)


相關推薦

2022-11-06

灣經歷強烈的文化沖擊,他們的經歷也符合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博士的觀點,即由於不同的勞動態度和低廉的成本,在臺灣經營工廠比在美國更容易。美國人離開臺灣後,當地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他們的想法,有各種觀點,從稱

2023-02-23

在鳳凰城工作的人會比他們的美國同事承擔更大的責任。張忠謀的教訓20多年前,臺積電在美國的第一筆投資也具有警示作用。上世紀90年代末,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Morris Chang)推動一項雄心勃勃的海外擴張計劃,並在華盛頓州創

2023-01-26

、技術和設備外,還禁止“美國人”未經許可在中國企業支持先進芯片的“研發或生產”。為全面打壓中國芯片產業,美國還在向荷蘭施壓,要求其在芯片設備上采取和美國一樣的出口管制措施。面對美國的強壓政策,荷蘭政府

2024-03-01

張忠謀是半導體行業的傳奇人物。這位美籍臺灣商人和電氣工程師於1987年創立臺積電,被譽為臺灣整個半導體行業之父,時至今日,他仍在大膽預測未來。張忠謀最近表示,目前對人工智能硬件加速器的需求如此之高,以至於

2023-10-15

臺積電舉行臺積電員工運動大會”。92歲的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警告說,該公司預計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據報道,張忠謀表示,在半導體領域,不再有全球化,不再有自由貿易,目前最重要的還是地區安全,且別的公司(比如

2022-06-28

光罩、封裝與存儲晶圓代工模式的出現,與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一位老友的創業經歷有關。1984年,張忠謀任美國電子產品制造商通用儀器的總裁時,有老友找他參與投資,因為此時芯片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工廠,需要5000萬美元

2023-11-12

11月9日,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獲頒第一屆“李國鼎獎”。張忠謀在獎頒獎致詞中表示,在他已經差不多完成、但是還沒有進一步公開的自傳中寫道,與李國鼎的相識有三幕。值得一提的是,GPU大廠英偉達(NVIDIA)創始人兼CEO黃仁

2023-01-11

韌性,卻也可能會推高芯片生產成本。此前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公開談道,美國芯片制造成本比中國臺灣地區高出50%。06.擴大產能:全球大興建廠,雙雄爭霸3nm隨著各地的激勵措施發佈,全球正掀起新一輪的半導體建廠擴產潮

2023-11-20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公開表示,美國半導體行業想要獨立基本不可能。張忠謀表示,美國要重新建立像臺積電Capacity(規模)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少在短期內不可能。談及美國芯片法案,張忠謀說,吸引臺積電赴美設廠投資

2022-07-04

按照美國的要求行事。一方面是成本問題,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今年4月曾指出,美國制造的成本令人望而卻步,在美國制造芯片的成本比臺灣貴50%,因此美國增加半導體產能的努力是徒勞、浪費且昂貴的。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因

2023-04-20

高,因此該公司需要獲得當地政府的補貼。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表示,在亞利桑那州生產芯片的成本可能比在臺灣至少高出50%。

2022-09-16

“不一定要會念書才能進臺積電。”臺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日前在SEMICON“半導體人才培育論壇”上的這席話,顛覆許多人的想像。張淑芬勉勵學生:“一個企業是什麼樣的員工都需要,你們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時候,

2023-12-05

工程師到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原因。“臺灣半導體之父”張忠謀一年前就預見到這一情況。去年,他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嚴厲批評拜登政府加強半導體制造能力的努力,稱其為“白費力氣”。他指出原因是“人力嚴重短缺、勞

2022-09-01

有代價,那就是成本太高,此前已經退休的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認為美國試圖增加其國內芯片產量的是浪費而且昂貴的徒勞之舉。張忠謀認為,美國缺乏在晶圓廠工作的人才,而且也無法做到三班倒以實現7x24小時生產,成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