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居民和遊客來說,Google地圖街景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導航工具。然而,並不是每個國傢都歡迎Google標志性的街景車出現在自己的街道上。德國就是其中一個長期對此持反對態度的國傢,經過十多年的抵制,直到最近才開始改弦更張。為什麼呢?
德國人高度重視隱私
歐盟擁有世界上最嚴格的數據保護法規和要求,《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以及對不當處理數據的科技公司處以破紀錄的罰款就是明證。即使是在隱私至上的歐盟,德國整體上也對隱私保護尤為熱衷。
《哈佛商業評論》2015 年的一項研究對隱私的價值進行測試。在一項針對五個國傢(美國、英國、德國、中國和印度)近千人的調查中,研究人員測試受訪者願意支付多少錢來保護不同類型數據的隱私。
總體而言,接受調查的德國人願意支付相對較高的價格來保護數據,包括政府身份、信用卡信息、數字通信歷史、網頁瀏覽和健康歷史。事實上,德國受訪者願意支付 184 美元來保護自己的健康記錄,這是所有人願意為保護任何類型的私人信息支付的最高金額。
《哈佛商業評論》指出,與印度和中國相比,美國、英國和德國是更加個人主義的社會。不過,雖然這種解釋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德國卻不能說明問題的全部。
德國監控國傢的經驗影響現代人的隱私觀
德國與政府監控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而許多其他經濟強國卻沒有,這種影響至今仍在。
這個國傢距離第三帝國改變世界的致命崛起還不到一個世紀。1933 年,時任總統阿道夫-希特勒簽署《國會大廈大火法令》(Reichstagsbrandverordnung),使之成為法律。雖然歷史學傢可以舉出無數個時刻來證明納粹的權力崛起勢不可擋,但這一特殊時刻對於摧毀德國的公民自由、言論自由和隱私權至關重要。
上述法令禁止報紙出版,但總括性法令還中止人身自由權(人身保護令)、意見自由權、言論自由權、組織和集會權,以及郵件、電報和電話通信的隱私權。它還使執法部門(納粹)能夠肆無忌憚地沒收和搜查財產。
針對著名的"國會大廈大火",納粹最初承諾將持續三個月,但實際上卻持續更長的時間,這對納粹在法律權威的幌子下控制和侵犯德國公民的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德國歷史上更近期的監控時刻是蘇聯在東德從 1949 年 10 月到 1989 年 11 月柏林墻被推倒之前的監控狀態。
今天,許多德國人都經歷過國傢安全部的恐怖統治。蘇聯國傢安全部被稱為"斯塔西"(The Stasi),它以納粹在 20 世紀 30 年代和 40 年代初無法做到的方式侵犯東德人的隱私並對其進行監視。在這 50 年間,包括攝像技術在內的技術有長足的發展。
因此,即使在今天,德國人對模糊實體監視他們並收集數據的想法感到有些不安也就不足為奇。
現代德國是在兩個破壞性的恐怖政府的墳墓上建立起來的世界強國。
Google街景 2009-2011 年對德國的“失敗入侵”
2007 年,當Google在美國推出街景服務時,人們還有些惶恐不安,但該公司在頭五年裡成功繪制橫跨近 40 個國傢的 500 萬英裡道路地圖。在街景地圖誕生 10 周年之際,它已在 83 個國傢繪制 1,000 萬英裡的道路地圖。
與此同時,德國卻明顯缺席,除這裡和那裡的一些街景數據。當Google繪制周邊國傢的地圖,將它們覆蓋在相互連接的圖像中時,德國的大部分地區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街景空白。
2010 年,Google在嘗試繪制德國地圖時,親身體會到德國人對隱私的重視程度。該公司表示將開始繪制德國 20 個最大城市的街道地圖,立即引起激烈的反彈。
當時的德國消費者保護部長伊爾斯-艾格納(Ilse Aigner)曾表示,柏林和Google已於當年早些時候達成諒解,Google隻有在所有隱私問題都得到解決後才會啟動街景服務。
艾格納說:"私人領域必須是私人的。"
盡管人們發現Google一直在使用未加密的 Wi-Fi 數據來幫助其生成全景圖像--這一相當嚴重的問題導致奧地利在 2017 年之前直接禁止Google街景,但Google方面表示不會拖延。即便如此,奧地利的隱私法還是讓該國的街景地圖相當稀少。
Google德國發言人莉娜-瓦格納(Lena Wagner)在2010 年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說:"我們非常重視隱私問題。許多擔心都是基於錯誤的信息,比如街景圖像是實時的--事實上,在某一特定區域推出時,街景圖像是幾個月到兩年前的。我們非常重視隱私保護,因此我們為街景開發最先進的操作和技術控制,[例如]包括自動模糊人臉和車牌。"瓦格納在談到人們對Google街景的擔心時說,Google街景的圖像與普通人走在街上拍攝到的圖像"沒有什麼不同"。
在德國,Google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允許人們在街景圖像發佈前永久退出街景相機拍攝的國傢。Google認為這已經足夠,可以消除人們的疑慮。
德國人當時可不這麼認為。德國公民破壞街景車和攝像頭,並威脅他人。
艾格納稱Google街景是"對私人領域的無數次侵犯",他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特工部門會"如此毫不掩飾地"收集私人數據。德國政府要求Google征得每個被街景相機拍攝者的同意。
盡管2010 年在柏林一傢法院取得關鍵性的法律勝利,但實際問題迫在眉睫,Google最終於 2011 年停止在德國的街景擴張計劃。
街景在德國的現狀如何?
看,Google去年在德國再次嘗試街景服務,雖然與鄰國相比范圍有限,但這次的推廣相對更加順利。
去年 7 月,Google在其德國博客上寫道:"我們一如既往地重視您的隱私,並自動使人臉和車牌無法識別。"
為避免出現與 2010 年和 2011 年相同的問題,Google這次與德國隱私委員會進行合作。追趕周邊國傢的道路漫長而艱難。但就目前而言,Google已經在德國拍攝到街道照片,人們的煩惱似乎比以前少很多。
Google街景曾慘遭失敗,為何如今卻在德國大放異彩?
是人們對街景的看法發生變化,還是德國人對隱私的渴望發生變化?我更傾向於後者,盡管毫無疑問,有些人認為街景非常有用,值得為潛在的隱私侵犯付出代價。
甚至在 2009 年和 2010 年,一些德國社區還在為街景選中他們的城市而奔走呼號,希望街景能刺激旅遊業和當地經濟,因為 2008 年的經濟危機無疑給當地經濟造成打擊。
隨著時間的流逝,經歷過德國監控國傢的人紛紛離世,取而代之的是沒有親身經歷的年輕一代,以及隨之而來的恐懼。此外,Google和 Meta 等科技公司一小步一小步地蠶食著人們的隱私。
就像著名的"溫水煮青蛙"的寓言故事一樣,侵犯隱私的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一滴地發生,也就不會那麼令人不安。在Google這個龐然大物面前,世界上最私密的社會之一曾是一個長期的堅守者,但它也被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