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在國內有多火,相信各位傢人們,心裡都有個數。是這個圈子,讓差評君知道光是一個主播,就能偷稅漏稅13個億。也認人見識,帶貨兩三年,就能“還清”數億債務的跌宕劇情。而且就算你從沒在直播間買過東西,作為一個吃瓜者,相關的帶貨梗也應該聽過不少。
但在最近呢,聽說直播帶貨的野火,在國外也燒起來。
其中不乏有 Facebook、亞馬遜、沃爾瑪這些名頭響當當的大巨頭入局。
要知道,以前都是咱們的企業包裝成什麼 “ 中國版亞馬遜 ”、“ 中國版Facebook ” 的。這下輪到老外們來 “ 借鑒 ” 咱們的商業模式。
果然還是應那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說實話在得知這消息之後,的第一反應是:在咱們這兒進化勝出的商業模式,在國外應該是隨便亂殺吧。
畢竟,中國的互聯網市場的內卷和激烈程度,不亞於養蠱。
但在查閱相關資料之後才發現,事情好像沒想象的那麼簡單。
因為 “ 直播帶貨 ” 在國外確實火,但是呢……好像也沒那麼火。
所以今天,也準備嘮一嘮海外直播帶貨的那些事兒,帶大夥們見識一下,什麼叫薛定諤的 “ 火 ”。
首先,其實在直播帶貨方面,老外的互聯網巨頭們並不算是徹頭徹尾的新手。
像是在 2016 年的時候,亞馬遜就嘗試過直播帶貨,推出過一款名叫 “ Style Code Live ” 的直播節目。
網友們在看直播的同時,點擊視頻下方的鏈接直接下單。
但因為沒濺起多少浪花,在開播一年之後,節目就灰溜溜地下線。
而 Facebook 在 2018 年的時候,也整過類似如今直播帶貨的玩意兒。
隻不過操作邏輯現在看起來實屬有點反人類。大概就是商傢在 Facebook Live 上開直播,然後遇到自己中意的商品,需要自己按下截屏鍵。
然後把相應商品的截圖發給商傢,商傢再通過 Messenger 給你發支付信息……
當然,這也是小打小鬧,沒掀起多少波瀾。
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的中國,直播帶貨卻巨浪滔天。
幾分鐘之內,數萬件庫存就直接被搬空,單單是一場直播,就能創造上億的銷售額。
從 2019 年至今,國內的直播帶貨銷售額,從當年的 600 億美元上下,暴漲到 4000 多億美元的水平。
直播帶貨占電商銷售額的比例,也從小小的 3.5% 上升到 15% 左右。
自己這兒淒淒慘慘戚戚,不得不放棄,中國卻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所以你說,看到這些數據,見識到這樣的成就,海外的互聯網巨頭們酸不酸?
猜啊,這些巨頭們內心獨白對半是這樣的:“ 我就知道,咱們從一開始方向就是對的,要是我們沒半途而廢,繼續押註,咱們的直播帶貨指定比中國火。”
直播帶貨推動電商的發展!直播帶貨就是下一場電商革命!
於是乎一時間,老外們又開始瘋狂炒作直播電商,說這就是下一個風口。
還有些機構參考中國的數據,推算出未來美國直播帶貨的美好未來。
說是,規模翻個十倍,占電商銷售額占比翻個六七倍應該沒啥問題吧。
揣著他們行,我多半也行,甚至還能更好的原則,受到中國模式啟發的亞馬遜、Youtube、Facebook、Instagram 在內的等等平臺,就又開始重註直播帶貨。
就拿亞馬遜為例,它甚至還學到國內直播帶貨的精髓,那就是需要自帶流量的網紅。
他們會推薦那些網紅加入直播帶貨,當然分成之類的也都好商量。
至少,從各種大廠的佈局、還有某些媒體上的各種報道上來看……直播帶貨在國外火爆啊!中國模式在海外狂虐新手村。
但是呢,真實的情況卻和前段時間 “ 爆火 ” 的元宇宙概念有那麼一點像。
資本們炒得火熱,大部分的消費者卻一臉懵逼。
打開亞馬遜的帶貨直播頁面一看。發現觀看人數過百主播的根本就沒幾個……截圖中這種 40 多人觀看的直播間,其實才是最普遍。
金融科技公司 Klarna 也做過一項統計, 75% 的美國購物者沒試過直播購物,同時還有 75% 的人表示,並不會在社交平臺上購物。
相關的數據也是相當拉胯。TikTok 在英國銷量前 1000 的店鋪裡,月銷售量的中位數隻有 44 單。
某月交易額達百萬美元的國內知名出海品牌,一場直播的平均交易額,大概也隻有 1000 美元左右。
一位在海外搞直播帶貨的老哥還告訴,他們熬好久,愣是把競爭對手都熬破產,生意才有一點起色。
反正,問就是別來。
隻能說,和國內動輒數億交易額的直播間相比,我感受到人生的參差。
而在不久之前,Facebook 就發佈公告,宣佈從今年的十月份開始,關閉Facebook App 中的直播購物功能。
可能準備不再折騰那些有的沒的,繼續 All in 所謂的元宇宙吧。
字節跳動也是一樣。
《 金融時報 》的說法是,TikTok 準備直播帶貨業務在英國大獲成功之後,再進軍整個歐洲,並同時擴展到美國的。
但英國當地人好像暫時對直播帶貨還不是很感興趣……
於是乎,有傳言稱 TikTok 放棄歐美相關的業務計劃。雖然 TikTok 辟謠放棄計劃的傳言,但是直播電商遇冷的問題,卻是實打實的。
直播帶貨在海外遇冷的具體原因,肯定是相當的復雜。但不少的硬傷,連都看得出來。
一個是國外直播帶貨的市場,特別是還在雛形的歐美市場,盤子真的太小。
就拿這張直播帶貨規模預測圖為例,就算到 2026 年,樂觀估計美國的市場規模也才 600 億出頭。
這水平,大概和中國三年前的數據相當吧……
而且在用戶習慣上,國內 95% 以上的電商交易額,都來自於天貓、京東、拼多多這些電商平臺。
但歐美等市場有 50% 的交易額是來自品牌官網的,大概就是想買 Nike 就去 Nike 官網,買 LV 就去 LV 官網。
消費者購物習慣的分散,也讓他們不好誕生國內的那種直播帶貨的巨頭。
而且再退一萬步,不單說直播電商,就是整個電商行業,咱們中國就是獨一檔的水平。總交易額是美國的 3 倍多,剩下的九個國傢加起來都比不上咱們。
本來盤子就小,直播電商還是這個小盤子裡的細分市場,所以,難免略顯寒酸。
另外,國內發達的物流和頂級的供應鏈,多半也是電商和直播帶貨能火起來的真正因素之一。
因為被直播間氣氛渲染,饒有興致地下一單,結果要一個星期之後才能收到貨,你說這折不折磨?
當然話又說回來,大廠的戰略部門也不是傻子。
也正是因為有這些阻力的存在,才說明這個市場有想象的空間。
這應該也是為啥像是 Youtube、TikTok、Google 等巨頭,準備繼續重註的原因吧。
但有趣的是,在大平臺搞直播電商不溫不火的時候,北美有個名叫 Whatnot 的電商卻整得風生水起。
簡單地說,它類似是 “ 國外的二手版得物 ”。他們在直播間裡 “ 拆盲盒 ”,交易各種二手的玩偶、球星卡、神奇寶貝卡這類的 “ 潮物 ”。
就因為專註這種小眾生意,讓 Whatnot 估值 37 億,成為北美最大的獨立直播電商平臺……
或許像 Whatnot 一樣另辟蹊徑,因地制宜,也是直播帶貨這模式在海外的另一種出路吧。
但這終究還隻是個例,不可否認的是,對整個行業來說,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問題,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