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第一股還是沒能挺住。日前,關於每日優鮮“倒閉”的消息不脛而走,隨著事態進一步發酵,每日優鮮方面回應稱,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對公司業務及組織架構進行調整,並積極尋求一切解決方案保障員工權益。
同時,在回應中,每日優鮮表明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雲等業務不受影響。在極速達業務上,其稱隻暫停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極速達業務,次日達和其他業務不受影響。
但據DoNews發現,每日優鮮的回應好似在向外界“交作業”,事實上,從7月28日晚間,每日優鮮的次日達就已經不能正常下單,我們多次嘗試購買其貨物充足產品,且使用北京市內多區地址進行下單均提示:該商品無貨,無法正常下單。
與此同時,DoNews註意到,在每日優鮮APP首頁,已發佈服務變更通知,其中提到服務時間和服務范圍的調整。
隨著每日優鮮“倒閉”消息愈演愈烈,關於這傢公司以及整個行業的話題開始受到眾人的關註。那麼,對於以前置倉起傢的生鮮企業該如何走好以後的路?
01.大裁員的暴風雨還是來
對於裁員一事,早在7月上旬就已有每日優鮮員工在脈脈上進行爆料。有認證為每日優鮮前員工的用戶稱,“在職員工6、7月份工資也沒,社保斷繳”等。另有員工稱,每日優鮮裁員從3、4月份便已開始,原來2000多名員工,現今不足900人。
另外,與每日優鮮官方對裁員一事,委婉的回應相比,脈脈上員工的討論、“友商”的挖角動作以及在輿論場上引發的討論,則更加直接。
頗具玩味的是,雖然在上述每日優鮮前員工的帖子下,每日優鮮方面暫時還沒有負責人出面進行回應,但每日優鮮的“友商”們,卻紛紛向每日優鮮員工拋出橄欖枝,其中不乏字節、美團、樸樸、盒馬、拼多多等企業的身影。
圖註:每日優鮮前員工發帖 部分企業在該帖回復下面招聘
而在脈脈和已有報道中提及的裁員外,DoNews在線下走訪期間,也感受到每日優鮮業務撤退的迅速。
我們在每日優鮮位於東壩的前置倉中看到,該倉左側為美團買菜,右側為每日優鮮,我們沿著墻上標識來到每日優鮮前置倉門口發現大門緊閉。
圖註:墻上的每日優鮮標識以及關停的前置倉
對此,DoNews向隔壁的美團配送員工詢問每日優鮮前置倉是否已經關門時,該配送員說,“昨天還有人,今天上午搬走。”同時,他還透露,之前每日優鮮在該前置倉的配送員有5-6人,而在我們離開之前,並未看到有任何每日優鮮的員工。
圖註:緊鄰每日優鮮的美團買菜前置倉中的員工
圖註:前置倉門口每日優鮮和美團買菜的箱子
在該前置倉關門的同時,DoNews註意到,該配送點的線上下單也已關停。
圖註:該門店線上業務停止
而與線下前置倉關閉相比,DoNews在每日優鮮位於北京順義博潤科技園新總部大樓外面,則更顯落寞。
圖說:每日優鮮華北大倉門口的告示牌
隨後,DoNews來到位於順義的每日優鮮總部,其門口通知上赫然寫著,“由於每日優鮮現場生產業務已停止,根據屬地政府要求已於今日關閉每日優鮮大倉。”通知落款日期為7月29日。
圖說:每日優鮮位於順義的新總部
在DoNews試圖進入每日優鮮新總部時,被門口門衛攔下,並表示,“來這沒用,供應商和員工都去望京(每日優鮮北京總部辦公樓)那邊解決問題,大倉裡也沒人。”
同時,我們看到在大門外仍有員工不時從該園區中走出,“我們被趕出來,如果不走就斷水斷電。”員工們說道。
圖註:搬行李的員工
在門口的一位員工告訴DoNews,在被裁前,其負責退貨業務,每日優鮮已經拖欠他一個月工資。“現在隻能嘗試起訴。”該員工無奈地說道。
或許,對於每日優鮮的員工來說,仍有機會擁抱與生鮮電商相關的企業,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如果進入到相同前置倉模式的企業中,短暫的“上岸”避險,並非長久之計。
而與員工“上岸”的迷茫相比,也許更加迷茫的是同樣依靠前置倉模式起傢的其他生鮮平臺,畢竟每日優鮮的案例在前,或將波及到資本市場對類似模式企業的態度。
02.成也前置倉,敗也前置倉
值得註意的是,在此次被員工曝出裁員之前,每日優鮮在不同城市的極速達業務,早已呈現潰敗之勢。
今年6月30日,蘇州、南京的極速達業務便被關閉;7月1日,杭州、青島、深圳的極速達業務關停;7月2日,廣州、濟南、石傢莊、太原的極速達業務也被關閉。
而這種多城市撤退的窘境,與其在2019年高光時刻,業務一度覆蓋20個城市時,形成鮮明對比。極速達業務的關停,也意味著過往被每日優鮮引以為豪的“前置倉”模式,陷入停擺。
7年時間,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模式”便從火爆走向關停。
在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模式推出前,大部分生鮮電商還是使用傳統的快遞發貨,最快次日達,甚至數日達,無法滿足消費者即時消費的購物體驗,而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模式則是將若幹個小型倉庫以高密度佈局在城區內,每個倉庫的面積在200—300平米,可以覆蓋周邊三到五公裡。
這縮短每日優鮮商品送達的時間,用戶在1小時甚至是30分鐘內就可以收到貨物。前置倉的高效特質使其一時間在業內風光無量,大量生鮮電商紛紛跟進。
但在前置倉模式下,時效與成本卻是成反比的,包括產品交付、倉庫運營,以及前置倉和質量控制中心的租金等在內,平臺需要承擔很高的履約費用。以倉庫運營來說,每個小型倉庫都要內設冷藏設備和分溫區,建設維護成本高,且需要配備一定數量人員運營及配送,每月固定支出較高。
而在2019年,每日優鮮在全國近20個城市設置超1500個前置倉,商品覆蓋3000 SKU(最小存貨單位)。
據每日優鮮招股書,履約費用為公司運營費用的最大頭。2018—2020年,公司履約費用分別為12.393億元、18.330億元、15.769億元人民幣,履約費用占總收入的比例一度達34.9%。2021年Q3,每日優鮮仍以6.38億元的履約費仍占據總收入30%。該數據持續拉低每日優鮮毛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保質期較短的生鮮產品都是提前備放在倉庫裡的,一旦設置倉庫的區域人群對生鮮需求量較低,就會導致一定的貨損率。
前置倉的另一個“坑”在於倉儲面積。電商分析師莊帥對DoNews表示“面積小導致單位租金高、貨架和商品有限、庫存太淺、補貨頻率高、理貨成本高。”
成本居高不下,收入卻很難提高。
生鮮電商有著供應鏈難、損耗高和毛利不高等特點,所以想盈利需要一定的單量。海豚社創始人李成東就對DoNews表示,前置倉能不能做好需要訂單平衡,一個站點需要1000單。但是隨著叮咚買菜、美團買菜以及傳統商超的加入下,訂單被稀釋。每日優鮮的商業模式就不成立。
不隻是每日優鮮,這種惡性競爭讓很多生鮮電商陷入盈利困境,逼退很多平臺。
盒馬CEO侯毅在關閉前置倉業務時就表示,前置倉模式雖然可以低成本快速復制,但是難以兼顧成本和效率,不可能全面盈利。
叮咚買菜也在縮減規模。今年6月,該平臺被北京商報等媒體曝出其已經撤出廣東清遠、江門,河北唐山、廊坊等多個城市。每日優鮮的退意萌生的更早,官方數據顯示,每日優鮮將上市前超過1500個前置倉降至2021年6月的631個,20個佈點城市也縮減至16個城市。
如今最具優勢的30分鐘極速達業務關閉,每日優鮮隻能將希望寄托於剩下的次日達和其他業務。
但在莊帥看來,想要在這些賽道打開市場同樣不容易,“每日優鮮的次日達業務借助京東的供應鏈能力,基本上屬於導購模式,發展前景有限。屬於平臺模式的智慧菜場以及B端業務的零售雲無法和阿裡、美團、拼多多這類大平臺競爭。”
每日優鮮前員工也持同樣觀點,該員工對DoNews稱,“每日優鮮的菜場在年前就是一盤散沙,至於零售雲,整個團隊也沒幾個人。次日達更不靠譜,這個業務的模式就是第二天把貨送到前置倉,然後再配送給用戶,現在前置倉都沒,哪裡來的次日達。”同樣,他也不看好前置倉模式,認為叮咚買菜之所以能做到現在,關鍵原因在於資金充足。
在互聯網分析師馬繼華看來,每日優鮮的撤退,也證明前置倉模式在生鮮電商領域中的不確定性。
“需要大量的補貼,才能夠維持生存,但這種補貼不可長久,同時它也很難短時間內實現盈利。無法盈利的話,就無法有一個長期的一個發展的狀態,除非沒有其他競爭對手,隻有一傢,或者說經過競爭以後,最終整個行業就剩一傢,他可以通過後期,把錢賺回來,但問題是這種燒錢的方式在中國沒有發展的前途,菜籃子本身就是政府的工程,資本在裡面過多的參與,過多的獲取利潤,也不符合各方面的要求的。”馬繼華說道。
同時,馬繼華指出,從每日優鮮之前的股價暴跌,到此次裁員,短期內對於其他生鮮電商在資本層面獲取上,也將造成影響。
“每日優鮮這種模式其實早就不被資本市場看好,隻是由於部分投資者可能為自己自身的需要,但因為市場非常大,又相對分散,投資的規模,燒錢的程度高企,不是一般的資本能承受的,未來可能是緩慢發展,逐步成熟的一個過程,不可能再采取燒錢催熟的方式。”馬繼華總結道。
因此,對於以前置倉模式起傢的生鮮企業來說,在燒錢換用戶增長的邊際成本越來越高的當下,應當考慮該怎樣走出一條正常的資金鏈之路。畢竟,靠燒錢來運營公司隻能支撐一時,並非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