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11日,據《紐約時報》報道,去年年初的時候,蘋果公司的頂級軟件高管們決定,需要對公司的虛擬助手Siri進行一次“腦移植”。蘋果高管克雷格·費德裡吉(CraigFederighi)和約翰·詹納安德裡亞(JohnGiannandrea)此前花數周時間測試OpenAI的新聊天機器人ChatGPT,然後做出這一決定。
兩名熟悉該公司工作的人士說,ChatGPT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術,可以寫詩、編寫計算機代碼以及回答復雜的問題,這讓Siri看起來很過時。
自從2011年推出以來,Siri一直是每部iPhone手機的默認虛擬助手。但是,這些年來,它的功能一直僅限於簡單的語音命令,無法與用戶進行會話式交流,而且還常常誤解問題。相比之下,ChatGPT知道用戶是否詢問過舊金山的天氣,然後提供紐約的天氣情況,很貼心。
蘋果意識到,新的AI技術已經超越Siri,促使這傢科技巨頭啟動十多年來最大重組。為在科技行業的AI競賽中追趕上來,蘋果把生成式AI列為支柱項目(tent pole,電影業指大制作)。這是蘋果內部的一個特殊標簽,用來組織員工參與十年一次的項目。
Siri大改進
知情人士稱,蘋果預計將在6月10日開幕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展示他們的AI研究成果。屆時,蘋果將發佈改進後的Siri,能夠會話,多才多藝。Siri的底層技術將包括一個新的生成式AI系統,它將允許Siri聊天,而不是一次回答一個問題。
Siri有些過時
Siri的升級為蘋果在各項業務中全面擁抱生成式AI打響第一槍。蘋果還增加今年新iPhone的內存,以支持新的Siri功能。該公司還討論從Google、OpenAI以及Cohere等幾傢公司取得AI模型的許可問題,這些模型能夠補充蘋果的AI功能,驅動著這些公司的聊天機器人。
截至發稿,蘋果發言人不予置評。
擔驚受怕
據兩名熟悉蘋果領導層想法的人士透露,蘋果高管擔心新的AI技術會威脅到該公司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主導地位,因為它有可能取代iOS成為主要操作系統。這項新技術還可以創建一個被稱為“代理”的AI應用生態系統,它可以呼叫Uber打車或安排日程,從而削弱蘋果的App Store,後者的年銷售額約為240億美元。
蘋果還擔心,如果不能開發自己的AI系統,iPhone與其他技術相比可能會成為一個“傻瓜產品”。雖然目前不清楚有多少人經常使用Siri,但iPhone目前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利潤的85%,銷售額超過2000億美元。
AI代理會削弱蘋果App Store
這種緊迫感促使蘋果決定取消另一個大押註:投入100億美元的自動駕駛汽車開發項目,並重新分配數百名工程師從事AI研究。
知情人士稱,蘋果還在研究開發由iPhone和Mac處理器驅動的服務器。這樣做可以幫助蘋果節省資金,並在處理雲計算、蘋果設備上流程的工具之間建立一致性。
蘋果沒有發佈聊天機器人,與ChatGPT直接競爭,而是專註於讓Siri更好地處理它已經能夠完成的任務,包括設置計時器、創建日程預約和向購物清單中添加物品。它還將能夠總結短信內容。
蘋果計劃將改進後的Siri標榜為比競爭對手的AI服務更加私密的一項產品,因為它將在iPhone上處理請求,而不是在數據中心遠程處理。這一策略也將為蘋果節省資金。由於雲計算成本高昂,ChatGPT每生成大約1000個單詞,OpenAI就要花費12美分左右。
但是,蘋果依賴iPhone內置的更小型AI系統,而不是依托數據中心的大型AI系統,也面臨著風險。研究發現,較小的AI系統比較大的系統更容易出錯,也就是所謂的幻覺。
“Siri的願景一直是擁有一個能夠理解語言和上下文的對話界面,但這是一個難題,”Siri聯合創始人湯姆·格魯伯(Tom Gruber)表示,他在蘋果工作到2018年,“現在技術已經改變,應該有可能做得更好。隻要不是一刀切地回答任何問題,他們就應該能夠避免麻煩。”
未利用好優勢
蘋果在AI競賽中擁有幾個優勢,包括全球有超過20億部活躍設備,蘋果可以在這些設備上推出AI產品。它還擁有一支在業界領先的半導體團隊,該團隊一直在開發能夠為面部識別等AI任務提供動力的復雜芯片。
但是過去十年裡,蘋果一直無法制定出一項全面的AI戰略。Siri自推出以來也沒有取得重大進步,這項虛擬助手的掙紮削弱該公司HomePod智能音箱的吸引力,因為它不能始終如一地執行簡單的任務,比如完成歌曲請求。
約翰·伯基(John Burkey)曾從事Siri開發兩年時間,後來創建一個生成式AI平臺Brighten.ai。他表示,Siri團隊未能獲得蘋果內部其他團隊所獲得的那種關註和資源。蘋果的軟件、硬件等部門彼此獨立運作,共享的信息有限,但AI需要融入到產品中才能取得成功。
“它沒有印刻到蘋果的DNA中,”伯基說,“這是一個盲點。”
人才流失
蘋果還難以招募和留住領先的AI研究人員。這些年來,它收購由AI領域領導者領導的AI公司,但是這些領導者都在幾年後離開。
他們離職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其中一個因素是蘋果的保密政策。與Google、Meta和微軟相比,該公司發表的AI研究論文要少得多,而且不像競爭對手那樣參加各種會議。
“研究科學傢會問:我還有什麼其他選擇嗎?我能回到學術界嗎?我能不能去研究機構,去一些能讓我更加公開工作的地方?”著名AI研究員魯斯蘭·薩拉赫丁諾夫(Ruslan Salakhutdinov)表示,他在2020年離開蘋果,回到卡內基梅隆大學。
最近幾個月,蘋果發表的AI論文數量有所增加。但一些著名的AI研究人員對這些論文的價值提出質疑,稱它們更多的是為創造一種有意義工作的印象,而不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蘋果實習生、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AI博士生傅祖瑞(tsui - jui Fu,音譯)撰寫蘋果最近的一篇AI論文。去年夏天,他開發一個用書面命令編輯照片的系統,不需要使用Photoshop。他說,蘋果支持這個項目,為他提供必要的GPU來訓練系統,但他沒有與開發蘋果產品的AI團隊進行任何互動。
雖然他曾面試過Adobe和英偉達的全職工作,但他計劃畢業後回到蘋果,因為他認為自己在這裡產生更大影響。
“蘋果的AI產品和研究正在起步,但其他大多數公司的AI產品都非常成熟,”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蘋果,我可以有更多的空間來領導一個項目,而不僅僅是一個團隊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