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覬覦銀行業務:想成為顛覆者卻找一個“豬隊友”


北京時間8月10日消息,蘋果公司一心想要掌控自己的命運,已經嘗到“自研”的甜頭。除自主開發芯片、基帶等關鍵組件,蘋果現在還看上銀行業務。目前,蘋果正一步步深入金融領域。

今年3月,蘋果據稱制定一項代號為“突圍”(Breakout)的秘密計劃,為未來的金融產品開發自己的支付處理技術和基礎設施,將其金融服務轉移到公司內部,包括貸款風險評估、欺詐分析等,旨在降低對外部合作夥伴的依賴。

到6月份,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推出先買後付服務Apple Pay Later。更重要的是,蘋果將為該服務自行處理貸款,不再依賴合作夥伴。蘋果專門成立一個名為蘋果金融有限責任公司(Apple Financing LLC)的子公司,負責Apple Pay Later的信用檢查,對該服務的貸款做出決定,並擁有提供這項功能所需的政府貸款牌照。

此舉標志著蘋果首次處理貸款、風險管理和信用評估等關鍵金融任務。對於一傢以銷售電腦起傢的公司來說,這是一個重大轉變。目前為止,蘋果的金融服務一直由第三方信貸處理機構和銀行提供支持。例如,Apple Card信用卡依靠高盛集團進行貸款和信用評估。

說到信用卡,Apple Card可能是蘋果試水金融業務的最早標志之一。盡管卡片上帶有“Apple”logo,但是它基本上是一張聯名信用卡,背後還是由銀行提供審批等各項支持。

“交友不慎”

2019年,當蘋果發佈Apple Card時,該公司宣稱這張信用卡是“遊戲規則改變者”,提供前所未有的簡單和透明度。

Apple Card

那時,蘋果選擇的合作夥伴是投行高盛。然而,高盛當時還沒有進入過消費者信用卡領域,Apple Card是該公司推出的首張消費者信用卡。那麼,蘋果當初為何不選擇一傢老牌信用卡合作夥伴呢?其實,蘋果當時也和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巴克萊銀行等傳統信用卡公司進行談判,但是這些銀行都因為利潤太低沒有承接蘋果業務

作為美國信用卡行業的“新手”,蘋果信用卡代表著高盛為進入普通美國人的金融生活而邁出的最大一步。知情人士稱,盡管主要發卡商依靠的是有幾十年歷史的技術系統,但高盛卻選擇建立自己的平臺。

爭議交易不斷

蘋果聲稱要革新信用卡行業,但是知情人士透露,在這背後,Apple Card的快速增長以及高盛為其打造的新服務平臺為他們制造困難,所造成的失敗讓他們更像是一傢傳統的發卡機構,而不是一傢以客戶為本的顛覆者。

知情人士稱,高盛難以處理數量超出預期的爭議交易,也就是業內所稱的“信用卡拒付”。信用卡拒付發生在客戶因多種原因要求對產品或服務退款的時候。支付顧問表示,這些糾紛使銀行處於客戶和商傢之間的分歧之中,在疫情期間更是激增。

當Apple Card用戶對一筆交易提出異議時,高盛必須在監管要求的時限內尋求解決方案,但有時無法如願。知情人士表示,客戶有時會得到相互矛盾的信息,或經歷漫長等待

一名知情人士稱,高盛遭遇的糾紛超出預期。“你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清理這些排隊等候的問題。業務變得如此龐大,突然間我們不得不創造更多自動化程序來應對它。”

噩夢般服務

高盛信用卡業務存在的問題在8月4日突然進入公眾視野。當時,這傢紐約投資銀行披露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對其一系列賬單和服務問題的調查。高盛沒有在文件中提到蘋果,但是迄今為止,其118.4億美元的信用卡貸款大部分來自Apple Card。今年1月,高盛還推出通用汽車聯名信用卡。

高盛稱,監管機構正在調查其客戶交易,“包括退款申請、不合格付款的貸記、賬單錯誤解決、廣告以及向征信機構報告消費者信息的方式”。

知情人士稱,監管機構關註的是過去幾年的客戶投訴,而這些投訴的最大原因是試圖退款。這些糾紛可能很難解決,因為客戶有時會試圖對正當購物尋求退款來戲弄系統。而且,商傢們也並不總是願意提供幫助。雖然涉及身份盜竊或從未收到商品的退款應該是明確的,但高盛還面臨一些更微妙的案例,比如客戶抱怨音樂節這樣的活動不值得他們支付那麼多的錢,申請退款。

多位用戶在線信用卡論壇上抱怨說,盡管他們提供欺詐的證據,但高盛最初拒絕站在他們一邊。

高盛要求我為在Apple Store使用Apple Pay支付的930美元費用負責,但是我沒有花這筆錢。目前為止,我從未經歷過大公司提供的這樣不專業的服務,這簡直是一場噩夢。”用戶在社交論壇Reddit上的一篇帖子中稱。

知情人士稱,盡管高盛為客戶提供通過iPhone登記糾紛的自動化方式,但該行在簡化此類案件的解決方案上做的工作較少。高盛最初沒有考慮業內人士所認為的“邊緣案例”,也就是在絕大多數交易中打破常規的情況。

客戶可通過iPhone登記糾紛

“我們想要證明我們有一種無縫方式來處理爭議交易,”知情人士稱,“但我們在前端沒有得到任何贊揚,在後端也遇到一些失敗。”

另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是,高盛依賴三傢外部供應商來協助服務Apple Card客戶。這種模式被稱之為業務流程外包(BPO),但是這個領域的員工流動率很高,這增加業務代表是新人或沒有受過全面培訓的可能性。

今年2月,蘋果向一些信用卡用戶發出通知,給他們機會重新提交舊的糾紛。蘋果在電子郵件中承認,“發現一些客戶發起的糾紛可能沒有得到正確解決”。

成長的煩惱

當然,社交論壇Reddit上也有很多用戶表示,Apple Card的體驗很好。該信用卡在去年獲得市場研究機構J.D. Power頒發的客戶滿意度獎。

知情人士稱,高盛的問題是一個成長的煩惱。這項新業務的客戶數量出現前所未有的激增。基石顧問公司的數據顯示,到2021年5月時,Apple Card用戶較上年同期增長一倍,達到640萬。根據《尼爾森報告》,高盛去年的未償還貸款總額幾乎翻一番。

為應對監管審查,高盛重新調配資源,使更多退款流程自動化。與此同時,在網絡論壇上感到沮喪的Apple Card用戶說,有一個辦法肯定能改善高盛的應對措施。

打6個電話,找3個主管,等4個月,問題終於神奇地解決,”一位Reddit用戶稱,“令人懷疑的是,就在幾天前,我向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提交投訴,陳述我的所有問題。如果你遇到同樣的情況,向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投訴吧。”


相關推薦

2024-09-04

快科技9月4日消息,今天華為終端繼續對顛覆產品的預熱宣傳,為此還邀請一大波明星站臺,比如於和偉、楊冪、許昕、樊登等。從宣傳視頻來看,基本可以斷定HUAWEI Mate XT | ULTIMATE DESIGN就是一款三折疊屏手機,比較輕薄有質感

2023-11-01

好的投資非常困難。他談到伯克希爾對好市多(Costco)、蘋果、日本商社和其他公司的押註。他說:“在我們開展業務的早期,有很多容易摘到的果實,但現在沒有任何容易摘到的果實。” 後來

2023-04-10

2.59億臺,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21.6%,排名第一;蘋果銷量2.31億臺,市場份額18.8%,排名第二。小米手機銷量則排在第三,與第二名蘋果公司差距約8000萬臺。CounterPoint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同

2023-11-22

解協議的一部分。美國司法部表示,幣安承認違反美國《銀行保密法》(BankSecrecyAct)、無證匯款以及《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EmergencyEconomicPowersAct)。該公司同意支付約43美元的財務和解金。 幣安創始人趙長鵬承認

2024-06-24

也並非將大傢的勝率控制在50%。”他進一步解釋說,連續成為敗方MVP和選擇非傳統裝備(雞爪流)可以視為同一問題的兩種表現。事實上,很多選擇雞爪流出裝的玩傢之前都經歷過連續成為敗方MVP的糟糕體驗,他們通過這種方式

2023-03-30

Alliance在SOD之後的共創交付分為三個類別和階段:第一是行業專傢FPO(Future Product Officer未來主義者產品官)共創類交付。第二是FPO共創類交付,第三階段是在實現產能爬坡後的全面共創類交付。這個三階段交付計劃可以為FF的制

2022-09-14

上周,蘋果發佈會正式召開,許多果粉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熬夜到凌晨看完發佈會。有沒有感到驚喜先不說,每年都要熬夜到凌晨觀看發佈會,可是苦不少果粉。日前,美國另一傢手機大廠宣佈,新機將於10月6日23:00發佈,雖

2023-03-06

現在iPhone身上取得的成功,但是首先,它需要找到下一個蘋果公司,而且動作要快。眼下,富士康在生產白標電動汽車方面面臨市場競爭。所謂白標電動汽車指的是由富士康生產,但使用其他公司品牌的汽車。這些電動汽車可以

2023-03-30

Alliance在SOD之後的共創交付分為三個類別和階段:第一是行業專傢FPO(Future Product Officer未來主義者產品官)共創類交付。第二是FPO共創類交付,第三階段是在實現產能爬坡後的全面共創類交付。這個三階段交付計劃可以為FF的制

2023-02-10

市場移動端占據著無可動搖的主導地位。谷歌每年都要向蘋果支付上百億美元,成為iOS的默認搜索引擎。根據Bernstein的分析師預計,去年谷歌向蘋果支付180億-220億美元,而今年的“買路費”可能高達250億美元。 新浪科技 鄭峻

2023-04-25

器人恐怕還沒那麼智能。有網友就評論稱,現在的醫院,銀行大廳就扔一個機器人,連人工服務都沒有,去哪都找不到人問一下;還有網友稱,去醫院看病,流程非常繁瑣,沒有導診員帶路,病沒有看完人都累死。或許女子看病

2022-06-30

近日,羅蘭貝格發佈最新《汽車行業顛覆性數據探測》,最新一期報告顯示,盡管經濟形勢嚴峻且全球供應鏈緊張,電動車行業依然蓬勃發展,純電和插電混動汽車銷量占全球新車總銷量的比例從2020年的4.6%上升至2021年的9.5%。

2023-03-14

,但其3300億美元的總量其實剛好和美國五大科技巨頭(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Facebook)當年的總和凈利潤(3044億美元)相當。這意味著在前沿科技方面,巨頭在各方面會長期保持先手優勢。而比資本規模更不如人意的是

2023-04-03

左右。當本科生數量達到1/3的水平,單從數字上看,這個行業和知識密集型產業也差不多。就業市場的壓力和就業機會的缺乏,讓話題也被網友瘋狂吐槽,有人評論“60時薪的農民工找不到,60一天的大學生一大把。”如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