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天然氣供應緊張影響,歐盟地區居民紛紛采購以電力為能源的取暖設備,以生產取暖器、熱泵為代表的中國廠商迎來訂單潮。“今年比較反常,五六月份的時候,公司整體訂單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往年客戶最晚在4月份確認訂單,因為他們(歐盟)緯度比較高,9月就開始冷,9月中旬左右取暖器生產旺季就結束。但是今年直到現在還在下單,11月交貨客戶也能接受。”
寧波艾伏電器有限公司(下稱“艾伏電器”)總經理劉繼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除往年的一些老客戶單量上漲,今年在阿裡國際站平臺還接到不少取暖器的新單子,很多訂單不用寄樣品,直接下單,下得很急,這在以往是完全不可能的。
中國傢用電器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傢電產品對歐洲出口增長的品類主要包括空調、電熱水器、電暖器、電熱毯、電吹風,其中電熱毯以97%的增速引領其他品類。
“一般低收入人群會在睡覺時選擇電熱毯,價格便宜(約50歐元)。然而電熱毯與歐洲人的取暖習慣很不一樣,未來市場增長難以支撐。目前銷售火爆存在曇花一現的風險。”歐洲當地居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電熱毯在當地電器連鎖店、商場不容易找到,可能隻有中國人的百元店有售賣,而電暖器由於價格相對便宜,銷量這幾年一直不錯。
為幫助歐洲民眾應對即將到來的寒冬,阿裡國際站緊急上線“暖冬必備”專場頁面。阿裡國際站數據顯示,熱泵式熱水器近90天的需求量,同比增長超100%,需求主要集中在德國、波蘭、荷蘭、英國等歐洲區域。取暖電器的需求量同比去年增長超40%,其中電熱毯同比增長超70%,電暖器同比增長超50%。
車間加班到晚上10點
與廚房傢電、個人護理傢電等改善型產品不同,取暖器屬於輕剛需性質的產品。
劉繼文表示,取暖器在中國大致分為兩個產業帶:寧波慈溪地區的行業平均毛利率為10%~20%,企業大多采用“跟隨”模式,市場上什麼銷售好就生產什麼;廣東中山、東莞、佛山一帶的公司更加註重研發、定位中高端一些,毛利率會高一些。
在業務模式上,艾伏電器不做自主品牌,隻做代工。公司每年不斷的開發新產品,結構設計由公司自己完成,外觀設計則是選擇與一些專業的外觀設計公司合作。
“與美的、海爾等龍頭企業相比,我們缺少外觀設計方面的帶頭人,招人培養的話,公司沒有什麼經驗、技能給到新人。”劉繼文表示。
與艾伏電器類似,中山市益佳電器有限公司(下稱“益佳電器”)的外貿生意也是以代工為主。
“內外貿占比約為2:8。內貿以自己的品牌對外銷售,外貿以貼牌生產為主。主要出口歐洲,毛利率約為30%。”益佳電器外貿營銷負責人肖志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最近三四個月的訂單量相較於往年同期增長30%左右,目前的訂單量排到11月份,以前工廠工人7點多就可以下班,現在要加班到10點。
為盡可能的獲取訂單,外貿商傢的獲客路徑大體類似,比如各種線下展會;阿裡國際站、中國制造網、環球資源等平臺;通過Facebook、insgram等社交媒體為自建站導流。
“外銷的營銷費用占外貿營業收入的比例約為2%~3%。主要是吸引B端經銷商與公司進行接觸,而不是直接面向C端。”肖志軍表示,要想抓住這波紅利,公司將加大市場推廣力度,明年會參加海外展會;在產品研發方面,開發更多適合不同市場不同需求的產品;擴大產能。
劉繼文認為,歐洲能源危機是一個短暫的現象,但是短暫的現象會對取暖器行業有一些變化,比如會對高能效的產品產生很大的需求,從長遠看,公司將研發一些適合當地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受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價格飆升影響,分佈式光伏和風電互補系統成為歐洲市場需求主流,戶用儲能系統的銷量在補貼政策下快速上漲。阿裡國際站今年9月發佈的跨境指數建議,國內新能源商傢,應註重提升全鏈路的服務能力,完善歐美主流市場的產品認證,海外售後安裝和維修能力則是加分項。
原材料上漲擠占利潤空間
雖然銷售額火爆,但很多取暖設備廠商的毛利率卻降低。
造成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一方面在於鐵礦石、銅、塑料等初始原材料價格上漲;另一方面是對於客戶不敢提升太高幅度的售價。
以塑料為例,Wind統計數據顯示,塑料指數已經從2020年3月最低5407.53點拉升到2021年10月的10271.68點,如今(2022.09.28)已經回調至7937.17點,漲幅依然高達46.8%。
“去年原材料的價格很高,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公司將產品價格進行一定的調整,但上漲幅度不及原材料上漲幅度。比如原材料整體上漲20%,公司給客戶的售價會提升5%~10%。”肖志軍表示,很多產品由公司自己設計、開發,與客戶之間的粘性較強,其他廠商沒有辦法提供一模一樣的產品。
公司的研發人員為15人,每年投入到研發方面的費用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例約為3%~5%。主要負責兩方面工作:一方面是根據市場需求,自主研發一些新品;另一方面是根據客戶提出的要求進行開發。例如,公司的設備在加熱速度、程序上做設置,室內溫度達到一定程序後,設備會暫停工作,這樣起到節能的目的。
肖志軍所在的益佳電器生產所需的零部件分為外購、自產兩部分,對於一些電器件采用外購模式,比如發熱體、電路板、電源線、電器件等,工廠所在的中山擁有很多這方面的供應商;對於沖壓件、鑄造件等由自己或者合作的工廠生產。
此外,匯率變動也一直影響著外貿商傢的生意。劉繼文表示,與外貿客戶之間的交易一般采用美元結算,同樣是10美元,去年可以換63元人民幣,今年可以換71元人民幣,這樣就多出來8元人民幣。雖然看起來商傢多賺8元,但是一些外貿客戶也會對這8元“斤斤計較”。
“與疫情前相比,公司的毛利率有10~20個點的下滑。”浙江中廣電器集團(下稱“中廣電器”)海外營銷中心總經理劉麗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方面是大宗原材料的價格浮動,在漲漲跌跌的過程中,不太可能給客戶去做很大幅度的價格調整;另一方面公司犧牲一部分利潤,調整產品的毛利率。
為對沖風險,中廣電器選擇采取一些金融手段。比如下個月公司對於銅的需求量非常大,公司會與銀行進行合作,購買遠期銅產品,將價格提前鎖定。
中國品牌探路歐洲
雖然中國制造的采暖設備大量銷往歐洲,但大多以貼牌為主。
“創業15年以來,疫情前每年我都會去歐洲,到當地市場轉轉。中國的企業去歐洲市場線下做品牌壓力很大,當地很多都是創立上百年的品牌,美的、格力、海爾等中國品牌在當地超市擺放的位置不顯目,相較於當地品牌的優勢在於價格便宜。”劉繼文表示,國外也是人情社會,他們更支持自己的品牌,在廣告宣傳、情感等方面更加認同自己的品牌。此外,當地的品牌也更加解他們的客戶。
劉繼文表示,並不是說中國制造的產品不好,隻是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當地消費者對於中國品牌缺乏信任,這需要時間來慢慢改變。
然而,總有一些人願意嘗試,中廣電器就是其中一位。
“有消息說美的、格力的空氣源熱泵的訂單已經訂到明年六月份。我們今年的訂單也有翻倍的增長,不過我們對接單還是有控制的,因為考慮到目前歐洲的整個售後服務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劉麗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工廠的工人都在加班加點趕制訂單,公司正常的交貨期是45天,接下來的訂單旺季交貨期要延長到兩三個月。
與搶占銷量紅利相比,中廣電器更希望在海外的網絡建設上先做佈局。
“我們預計在明年年初可以面向歐洲市場推出第二代、第三代產品。”劉麗萍表示,其實從去年就開始感受到空氣源熱泵的需求在急速增長,公司不急於在產品銷量上的一時增長,而是希望在海外的網絡建設上先做佈局,計劃在歐洲市場佈局銷售中心、售後服務中心、海外倉等,時機成熟的話,或許會在海外建生產線。
線上渠道或許是另一條開辟的路徑。
劉繼文表示,在線上與線下,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知是不一樣的。在線下,企業需要做大量的廣告宣傳之後,消費者在線下購買的時候會想到之前看到過該品牌;在線上的邏輯是,消費者搜索“取暖器”,如果A品牌連續多次出現在網站,給消費者種草,消費者會覺得A品牌不錯,自然會下單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