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抑鬱癥的6個真相:很多人都誤解抑鬱癥


12月28日消息,據媒體報道,抑鬱癥正在成為人類的健康殺手,據統計,全世界有超過3.5億人受抑鬱癥困擾。

有媒體匯總6個常見的對抑鬱癥”的誤解,希望能讓我們真正解抑鬱的真相。

1、抑鬱癥並不少見,它可能就在你的身邊;

2、抑鬱癥絕不是矯情,它是一種疾病;

3、愛笑,不是抑鬱癥的反面;

4、隱匿性抑鬱癥”主打的正是軀體癥狀

5、抑鬱癥不能隻靠樂觀”克服,因為它改變的不僅僅是情緒,更可能是大腦結構;

6、如果懷疑抑鬱,請一定要就醫。

據解,正是由於很多人對抑鬱癥存在錯誤的觀念,導致自身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治療。

抑鬱癥屬於情感障礙性疾病,是一類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精神疾病,是包含情感、軀體和認知癥狀在內的多維障礙,需要用醫學手段進行幹預治療。

抑鬱癥患者主要表現為心情鬱悶,喪失興趣或享受感,產生負罪感,或自尊心不足,睡眠和食欲紊亂,身體疲倦,註意力不易集中等。

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抑鬱,它廣泛存在於各類人群中,工作壓力大、精神高度緊張的職場人士以及老年人、特殊生理期(產後、更年期)的女性等,都是抑鬱癥的高危人群。

值得註意的是,抑鬱癥”與焦慮癥”兩者有明顯的區別,一般來說,焦慮的人能量高於常人,主要表現為緊張擔心、多思多慮,並出現心跳快、血壓高、手抖多汗、坐立不安等癥狀;而抑鬱的人能量低於常人,主要表現為心境低落、想法少、不想說話、活動減少等。


相關推薦

2023-07-08

7月7日消息,抑鬱癥近期成為社交平臺上網友熱議的話題。專傢表示,抑鬱癥會損害大腦,這是通過抑鬱癥者頭部的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確認的。目前世界各國的研究成果均一致認可,大腦的神經元細胞一旦受損,基本上很難再生

2023-07-06

會造成眼鏡和身體的損耗,還有研究表明,經常刷手機得抑鬱癥的幾率會上升。有數據顯示,每天使用社交媒體超過6小時的人,心理問題的風險會增78%,每天瀏覽社交媒體平臺超過3小時的少年更容易出現抑鬱和焦慮等心理問題

2024-02-08

智能模型能夠在一周內確定藥物對個人的療效,對於重度抑鬱癥患者來說,為尋找合適的抗抑鬱藥物而進行的數月試驗和錯誤以及不良副作用可能很快就會成為過去。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UMC)神經放射學教授LiesbethReneman說

2023-01-23

礙的成年人在使用專門設計的虛擬現實感官室後,焦慮和抑鬱的癥狀可能會得到改善。幾十年來,感官室一直被用來幫助管理神經發育障礙患者的痛苦、行為和情緒調節。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設備,盡管缺乏統一的方法,這些

2024-02-10

出,GLP-1藥物在增強機體對胰島素反應的基礎上,可能對抑鬱癥、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疾病,以及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等更為復雜的神經系統疾病具有治療潛力。這種對GLP-1藥物多方面治療能力的新興探索,標志著其潛在應

2023-02-07

,然後在2020年1月和2月再次調查,以評估受試者的焦慮和抑鬱在與全球變暖有關的天氣波動中如何變化。結果顯示,在研究之前的兩個月裡,經歷過較高溫度(1攝氏度)的人患焦慮癥的概率高出21%,患抑鬱癥的概率高出24%。該

2023-06-28

於打造中國OpenAI。據極客公園最新消息,王慧文已經確診抑鬱癥並入院治療,並且短期內無法繼續擔任目前的職務來領導光年之外團隊。同時,光年之外A輪融資已經完成一個月,融資到賬實際金額遠高於之前外部報道的2.3億美

2022-08-01

服,在零下30度的大街走4小時。而張朝陽認為,每個人離抑鬱癥和焦慮癥都很近,隻有一步。焦慮是可以放大和縮小的,所以某些人自殺或深陷泥潭,並不一定是碰到極大的、很糟糕的事情,不是的,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兩

2023-09-15

”據悉,張朝陽本人曾得過數年的焦慮癥,焦慮癥會並發抑鬱癥狀,在2018年夏季痊愈。他表示,自己沒有靠藥物治療,而是運用行為心理學(CBT)徹底治好自己,甚至重新發現一個比得病之前有更好狀態的自己”。另外,張朝

2024-03-10

大的工作壓力可能導致一系列心理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抑鬱癥和焦慮癥。長期承受巨大的壓力,人們可能會感到情緒低落、興趣減退,這些都是抑鬱癥的表現,同時焦慮癥狀也可能隨之而來,表現為緊張不安,總是憂心忡忡。

2024-06-19

子看來是一種工作中的道德騷擾和歧視”,致使自己患上抑鬱癥。女子表示,自己是被排斥的員工”,雖然一直可以領導工資,但收入是不斷減少的,包括退休金,粗略估計,經濟損失高達65萬歐(約合506萬人民幣)。針對此事

2022-10-23

來幫助學校在征得傢長同意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焦慮癥和抑鬱癥篩查。這傢初創公司位於田納西州,由Kenzie Butera Davis創立,其原本計劃讓Maro進入學校以開始幫助兒童處理心理健康問題。然而,由於2020年大流行病的開始,學校不

2022-07-03

風、糖尿病、關節炎、肺病、癌癥(除皮膚癌外)、高度抑鬱癥狀和認知障礙以此來確定多發病率。研究人員還研究瞭導致多病癥的代際差異的情況。他們發現,出生時間較短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報告更多的慢性疾病,而且這些問

2022-09-30

COVID-19大流行病的壓力更小,並且比對照組的參與者更少抑鬱。這些結果甚至在研究結束後6個月仍然存在。科學傢們最近在《公共衛生雜志》上發表他們的發現。Instagram、TikTok、Facebook、Twitter和WhatsApp等社交媒體平臺確保我們在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