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將於當地時間2月2日美股盤後公佈截至2022年12月底止的季報,分析師預計,受累於iPhone供應受限以及需求疲弱的雙邊影響,蘋果將錄得三年多以來的首個季度營收下滑。
據金融數據公司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華爾街分析師普遍預期,蘋果上季營收為1211.9億美元,如果財報一如市場預期,將較2021年同期的1239億美元減少2.2%,為2019年一季度以來的首個營收下跌。每股盈利料為1.94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1美元下降7.6%。
分項業務來看,iPhone手機收入預計為682.9億美元,iPad和Mac營收分別為77.6億美元和96.3億美元,可穿戴設備、智能傢居及配件業務預計將實現152.6億美元營收,服務業務營收料為206.7億美元。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華納(Joshua Warner)在1月31日發佈的報告中寫道,上季,蘋果相比其他科技巨頭更具韌性,不過,期內面臨的經營狀況也更具挑戰。“假日購物季是蘋果的黃金銷售期,然而上個假日季,蘋果可能無法實現銷售增長,這是至少自千禧年以來的首次。目前的市場爭議在於,這些未有實現的銷售增長當中,有多少會轉化為2023年的積壓需求,有多少會完全消失。”
供應鏈沖擊
疫情反復給蘋果供應鏈造成沖擊,在過去的假日購物季,新一代iPhone手機高端機型供應嚴重受限。
去年11月,蘋果罕見地向投資者發出警告,稱盡管市場對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機型需求強勁,然而由於產能下降,預計上述兩款機型出貨量將低於該公司此前預期,消費者也將等待更長時間才能收到新機。
當月,全球多地消費者反映,在官網訂購iPhone 14 Pro系列手機,預計發貨周期長達六周,蘋果方面無法承諾在聖誕節之前完成交付。
思瑞投資科技行業分析師范博軒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供應鏈挑戰無疑給蘋果業績造成短線沖擊,對季度表現的影響尚不明確,投資者密切關註上述因素在此次財報中的體現。
瑞銀分析師沃格特(David Vogt)本月稍早時發佈報告,“我們認為,供應鏈中斷的負面影響在去年11月中上旬達到頂峰,彼時,消費者等待時間達到極端水平。在美國,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的交貨時間為34天;在中國,最長交貨時間為36天。”
華納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全面復蘇,投資者憧憬蘋果上季的銷售損失能在今年重拾升勢。
智能手機市場需求疲弱
受利率上升、通脹高企和增長乏力的影響,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市場需求疲弱,消費者和企業曾於疫情期間大量購入新機,目前正削減開支為衰退做準備。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1月25日發佈報告,2022年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18.3%至3億臺,創有史以來最大降幅。其中,小米錄得最大降幅,出貨量較去年同期下滑26.3%,蘋果手機出貨量降幅最小,為14.9%。縱觀2022年全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為12億臺,為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IDC研究總監波普爾(Nabila Popal)表示,“我們從未見過假日季出貨量像上季那樣低迷,需求疲軟和庫存高企導致制造商大幅削減出貨量。最新報告表明,物價持續走高以及衰退擔憂升溫,繼續阻礙消費支出,嚴峻程度超出預期,市場復蘇可能將推遲至2023年底才會發生。”
范博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四季度,中美歐三地分別受到疫情、通脹和俄烏局勢的影響,智能手機出貨量發生歷史性下滑。不過,在收縮的市場中,蘋果表現優於其競爭對手。“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需求萎靡的當下,預期蘋果出貨量的下滑幅度小於整體智能手機市場,並帶來其市場份額的提升,體現蘋果較好的品牌粘性。”
IDC報告顯示,蘋果以24.1%的份額躍居全球第一。另據科技行業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28日發佈的數據,上季,蘋果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達23.7%,為其歷史最高水平,銷量趕超vivo、OPPO、華為等品牌,在所有手機制造商中位列第一。
除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市場同樣需求不振,IDC報告顯示,上季個人電腦出貨量同比下滑28%,而蘋果是唯一一傢沒有錄得雙位數下滑的主要制造商,期內出貨量僅下降2.1%至750萬臺。
在截至去年9月底止的三季度,Mac季收達到創紀錄的115億美元,超出預期值20億美元,彌補iPhone銷售的不足。分析師預期,本次發佈的財報中,Mac業務將同樣錄得不俗表現,提振蘋果整體業績。
蘋果股價年初至今累計上揚10.0%,大幅跑贏標普500指數同期漲幅4.6%,蘋果當前市值為2.3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