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4月8日《羊城晚報》報道,近日,河南許昌一位網友發文稱,在當地胖東來影城觀影後覺得電影難看,成功退一半費用。不少網友感慨“這輩子還沒享受過這種服務”。事後,涉事影城工作人員表示此事為真,“電影結束20分鐘之內是可以退的,但如果超過這個時間的話,也是退不的”。
“電影難看退一半錢”,這事確實稀罕。時下,一些影院或購票平臺往往不支持退改簽,或隻支持改簽不支持退票、限制用戶每月的退票次數等,因此,如果觀眾買錯電影票,或購票後臨時有事看不,要麼選擇把票轉手,要麼隻能自認倒黴。如此一來,再爛的影片,也隻好硬著頭皮看完。
其實,電影票“退改簽”是觀眾的一項基本權利。2018年9月,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發佈的《關於電影票“退改簽”規定的通知》指出,各院線、影院投資公司、影院在與第三方購票平臺簽訂電影票代售協議時,要明確‘退改簽’規定,規定條款盡量細化,做到權責清楚。這意味著,盡管“退改簽”的時效、額度、方式等,可以協商,也會有所差別,但“可退可改”是不必商量的。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影院業分佈散而雜,電影票“退改簽”尚未有統一的行業規范。目前電影票“退改簽”主要由影院方決定,因此不同地區、場次、影片的“退改簽”規定都存在差異,“不退不改”等霸王條款仍比較普遍。觀眾“退改簽”遭遇“最後一公裡”梗阻,值得業界反思。
除盡快細化“退改簽”規則,加大執法監督力度也很有必要。去年6月,山東濟南市槐蔭區法院判決認定一傢影城拒絕消費者退改電影票的行為違法,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影城作出罰款8000元的處罰。
種種現實語境下,上述影院的做法更顯勇氣和智慧。通常,影院實際拿到手的收入約為票房的50%,電影難看便退一半錢,很可能意味著影院讓渡這張影票的全部收入。落實電影票“退改簽”政策,不能靠影院自覺,制定更詳細方案,讓制片方、院線、影院等各出其力、各擔其責,才能讓“電影難看退一半錢”不再是稀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