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披露,寧德時代“二當傢”黃世霖,帶著千億身傢離職。辭去原副董事長、副總經理職位,不再在寧德時代擔任任何職務。55歲的黃世霖,還沒到退休年齡,卻已經在寧德時代的創業發展中實現暴富,財務自由。
如今功成身退,下一站要去哪裡?
創業,去“光儲充檢”新興領域,繼續瞄準新能源產業。
寧德時代二當傢離職?
黃世霖,寧德時代副董事長、副總經理。
除此之外,他還是寧德時代第二大股東,持股數僅次於董事長曾毓群。
最新公告顯示,他直接持有寧德時代2.589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0.61%;黃世霖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2.609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0.69%。
截至8月1日收市,寧德時代股價大漲5.2%,至約535元,總市值超過1.3萬億元。按照直接持股數進行測算,黃世霖身傢達到1379.3億元。
公司2021年財報顯示,他的年薪報酬是263.45萬元,算下來月薪達到將近22萬元。
福佈斯2022年富豪榜上,黃世霖排名第79,榜單顯示他的凈資產達到20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374.4億元),排在王傳福前面。
他擁有現今的成功,離不開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生長的“圈子”。
黃世霖出生於1967年,福建寧德蕉城人,比曾毓群大一歲。
黃世霖與曾毓群不僅是寧德同鄉,還是寧德一中高中同班同學。
高中畢業後,曾毓群考上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工程系,黃世霖則考入合肥工業大學應用物理系半導體器件與微電子技術專業。
2004年,37歲的黃世霖正式開始接觸汽車電池行業,歷任東莞市新科磁電廠測試工程部高級經理、東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ATL)研發總監,並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參與協助粵港招標項目“汽車用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系統的開發和產業化”。
41歲那年帶領團隊研發出具有主動均衡功能的動力鋰離子電池管理系統(BMS),並應用於公司的所有電動汽車及儲能項目。
42歲升任東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43歲時帶領團隊開發設計具有高度智能管理能力的大型儲能電池系統,該項目已成為國傢示范項目。
黃世霖的創業之旅始於2011年,44歲的他和曾毓群共同投資創辦寧德時代,擔任公司總經理和董事。
一直以來,他主要專註於研發,是寧德時代電池控制系統的靈魂人物。
“剛開始時心裡很矛盾,這個東西該不該做、怎麼做,要有自己的想法。”黃世霖說。
為此,他幾乎跑遍全國每個車廠,隻要有做新能源汽車的項目,他都和廠傢合作,給他們供應樣品、設計等。
黃世霖回憶那時:“我在走訪中發現,新能源汽車有市場空間,對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研究設計工作刻不容緩。2011底,我決定對動力鋰離子電池投入研發、設計、生產。”
後來寧德時代順利拿到寶馬的訂單,當時寶馬提交一份800多頁的德文動力電池系統需求規格書,據黃世霖回憶,“技術標準要求之高、之細,令人咋舌”。
而為順利完成合作,雙方成立100多人的電池聯合開發團隊,涵蓋電芯、系統架構、機械設計、測試驗證、質量管理等所有電池包的關鍵技術領域。
他們走完動力電池研發、設計、開發、認證、測試的全流程,為後續的發展積累經驗,產出近40項專利。
這段故事現在還被人津津樂道,但很多人不知道,背後一大功臣就是黃世霖。
2014年,有記者走進寧德時代公司采訪時,曾經這樣形容他:
在儲能電池制造研發試驗室,研發人員在黃世霖指導下試驗、調試、組裝……
公開資料顯示,黃世霖一共申請21項鋰離子電池相關專利,主要集中在2013年。
從2017年4月至今,黃世霖一直擔任寧德時代副董事長、副總經理,也就是離職前的崗位。
他是寧德時代名副其實的二當傢,更是站在曾毓群背後最重要的男人。
但現在,寧德時代的新階段裡,他作出自己的選擇。
黃世霖下一站去哪裡?
作為寧德時代的聯合創始人,黃世霖親眼見證著公司這11年來的歷史和沉浮變化。
可以說他和寧德時代互相成就對方,如今他帶著千億資產,悄然退去。
對於黃世霖來說,接下來面臨的是二次創業,瞄準的是光儲充檢賽道。而且官方回應稱,黃世霖的創業項目,未來可能與寧德時代形成戰略協同,共同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此前黃世霖在接受采訪時,就明確表示他非常看好儲能領域:
其實儲能是我的最愛,我個人非常喜歡儲能。儲能這一塊,我個人的判斷,將來市場會比電動汽車大很多。將來你有用電的地方,我都可以給你配儲能,來實現提升電能的質量和降低用電的成本,實現能源使用的智能化。
在儲能上面有三大塊,第一塊是發電側的,這就是光伏、風力發電,包括未來的核電,還有一些火力發電,都要用到儲能,它的應用非常廣泛。另外一個就是輸配電的過程裡面可以用來調頻、調幅,這一塊應用空間也很大。最重要一塊是用戶側,用於削峰填谷,包括智能電網,還有將來分佈式的光伏發電都要用到儲能。
其實所謂的光儲充檢,是集光伏發電、儲能、快充及電池檢測等功能於一體的超充技術。
寧德時代在這方面也有佈局,例如他們與上海快卜合作研發建設的光儲充檢智能充電站,能夠滿足各類電動汽車的快充需求,還能提供多樣化電網側服務,外接光伏,整合可再生能源,實現清潔用電。
他們的充電站,看起來隻是一個20尺的集裝箱,占地面積僅14.4平方米,卻集成控制櫃、電池櫃、監控系統等大量核心設備。
這種充電站集儲能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直流快充樁於一體,將光、儲、充有機結合,不僅能夠解決當前或未來電力不足的問題,還能有效解決核心區域土地稀缺及老舊城區電網增容難的問題。
這樣一來,有利於網點靈活合理部署,為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充電設施不完善、城市土地資源緊張等問題提供一種新方案。
另外,小米此前也被曝出佈局光儲充檢賽道——今年6月,小米集團實控的瀚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戰略入股上海快卜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其第三大股東,並派出造車團隊核心人物李肖爽擔任董事。
而且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也明確表示,加強對新一代大功率快充技術及儲充一體(尤其光儲充一體)的投入尤為重要。
黃世霖的創業選擇,在新能源/智能車領域並非孤例。
特斯拉聯合創始人斯特勞貝爾(J.B. Straubel),就在離職特斯拉後投身電池回收行業。
但斯特勞貝爾離職時,特斯拉基本已經趨於穩定,隻剩下產能理順的挑戰,需要的是強勢的老板——馬斯克,而不是從0到1的工程師。
然而相比起來,寧德時代卻處於整個公司的關鍵期,一方面核心業務上,強敵環伺,新的友商一個接一個,從比亞迪、欣旺達到蜂巢等等,各大車廠短期離不開寧德時代,卻又都在紛紛追求對寧德時代“有替代”。
另一方面,寧德時代的新業務,比如換電,方興未艾,商業模式閉環還未成型。
更遙遠一些的挑戰,來自新材料、新電池形態的沖擊,隨時對現有業態產生顛覆性變革。
所以某種意義上,寧德時代依然需要黃世霖。後者的離開,不在外界預料中。
可以印證的是,黃世霖離職確實顯得倉促,透過新的人事任命也可以管窺一二——
黃世霖離職後,身處業務一線的CEO周佳接任副董事長。
而董事長曾毓群又被重新推到業務一線,由他親自兼任CEO。
這種董事長和CEO的一肩挑,不是曾毓群追求的結果,卻是如今不得不面對的結果——至少他對這種結果不曾有充分地準備,黃世霖的抽身,或許並不是想創業那麼簡單。
以及,截至8月2日,與消息披露當日收盤時相比,寧德時代股價已跌2.07%,市值蒸發269.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