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SDI將在匈牙利追加2萬億韓元投資擴大電池業務


8月24日,據韓媒ETNews報道,三星SDI董事會最終確認投資2萬億韓元擴大匈牙利電動汽車電池產能的計劃。據業內人士透露,除擴建匈牙利工廠外,三星SDI明年下半年還將把產能擴大到60GWh/年。


三星SDI匈牙利工廠 圖源:ETNews

報道稱,60GWh的產量將使其能夠為超過100萬輛電動汽車安裝大容量電池。與匈牙利工廠目前的生產能力相比,產量可能會增加70-80%。

三星SDI在歐洲的投資是為響應全球汽車行業對電動汽車電池的需求。盡管三星SDI沒有透露這一計劃的具體投資項目,但據估計其過去兩年對電動汽車電池的投資接近3萬億韓元。


相關推薦

2022-07-29

7月29日,韓國電池制造商三星SDI(SamsungSDI)表示,得益於電動汽車電池的強勁銷量,該公司第二季度營收和營業利潤均創歷史新高。具體來看,今年第二季度,三星SDI的營收為4.74萬億韓元,較去年同期大漲42.2%;營業利潤為4,2

2022-07-21

韓國三星SDI公司將在馬來西亞建設第二傢電池工廠,以提高用於電動汽車和電子設備的圓柱型電池的產量。該公司在周四的一份聲明中說,新工廠將投資1.7萬億韓元(約合13億美元),生產所謂的21700電池,即外徑為21mm、高70mm的

2023-03-10

《韓國商業》報道稱,三星電子投資53.11萬億韓元(402億美元)用於擴大其半導體制造能力,直到2023年3月,整個2022年的投資總額為370億美元(47.87萬億韓元)。盡管個人電腦和信息通信技術行業因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而持續低

2024-03-22

隨著國產廠商支棱起來後,近些年來已經鮮少聽到“三星工廠失火”的消息,這也令今天的新聞有些懷舊氣息。綜合韓聯社等當地媒體報道,當地時間周四下午15時37分,位於韓國京畿道龍仁市器興區的三星SDI大樓突發火情,消

2023-04-11

國本土的電動汽車生產和其他的電動汽車項目上,投資24萬億韓元,也就是約182億美元的。外媒在報道中表示,現代汽車集團計劃的這24萬億韓元投資,將由旗下的現代汽車、起亞及零部件制造商現代摩比斯,共同投資。在報道

2022-08-24

韓國芯片制造商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預計將投資約740億美元,擴大在韓國的半導體產能,以滿足全球長期增長的需求。8月23日,知情人士透露,三星電子已通知當地政府,計劃在其平澤芯片工廠(Pyeongtaekcomplex)運營6條生

2023-02-13

以滿足汽車廠商的需求。從外媒的報道來看,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這三大韓國電池制造商,就在大力擴充產能,計劃在今年最高投資20萬億韓元,以提高他們的產能。外媒在報道中表示,通過今年新增的投資,韓國這三大電池

2023-01-08

據韓聯社報道,三星電子去年首次實現年銷售額300萬億韓元,但第四季度因“業績沖擊”而黯然失色。由於全球經濟衰退,需求急劇下降,以半導體為首的智能手機、顯示器等所有事業部的業績陷入低迷。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上

2023-01-09

當地時間周一表示,他們預計2022年全年的營收將達到25.59萬億韓元,同比增長43.4%;營業利潤預計1.21萬億韓元,也就是約9.68億美元,同比大增57.9%,高於營收的同比增幅。從外媒的報道來看,LG新能源方面是預計他們去年四季度

2024-02-14

年至今,存儲行業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危機。彼時,三星電子利潤暴跌97%、SK海力士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虧損、美光科技、西部數據等存儲大廠庫存持續攀升,存儲芯片價格也跌入谷底。存儲“寒冬”之下,2023年幾傢存儲大廠

2023-10-31

10月31日消息,韓國三星電子公司周二發佈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該季度營收為67.4萬億韓元(約500億美元),同比下降12%;營業利潤為2.4萬億韓元(約17.8億美元),同比下滑78%;凈利潤為5.84萬億韓元(約4

2022-08-02

片產業佈局,當然也包括存儲大國——韓國。世人皆知,三星和SK海力士兩大存儲頭部企業扛起韓國半導體產業,亦知韓國半導體在設備和材料領域的薄弱,卻不知如今韓國半導體設備產業發展如何?本篇文章,筆者就來盤點下

2023-04-07

韓國芯片巨頭三星電子於首爾時間4月7日(周五)公佈的初步業績顯示,由於芯片供過於求的情況惡化,且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買傢放慢購買的速度,公司今年一季度營業利潤或大幅下滑96%。作為全球最大的存儲芯片和電

2022-07-12

第2位的LG新能源(14.9%)、第5位的SK on(7.0%)和第7位的三星SDI(4.0%)的占有率總和。韓國電池行業相關人士表示,中國電池在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後幾乎失去北美市場,但以中國和歐洲為中心持續提高市場占有率,特別是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