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Kevin改變世界的點滴(ID:Kevingbsjddd),作者:Kevin,授權站長之傢轉載發佈。
極客公園2024年大會,我看王小川和張鵬之間的對話,聊到產品經理在AI時代下的新能力,對於這段視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
王小川作為已經8個月在AI大模型賽道的創業者,也是國內大模型廠商的第一批,相信他對於AI產品經理的看法、變化、和發展想法,是非常具有借鑒意義的。
其中提到“新范式”產品經理的到來,我整理其中對於AI產品經理的核心觀點以及發展意見,相信可以幫助到你。
1.產品經理要TPF
王小川提出:Technology-Product Fit,技術產品契合度的概念。
以前做產品經理,產品經理就是用原型繪制頁面、通過需求文檔來表達,再通過軟件工程實現,就像微信、抖音、這些產品都是通過工程師實現,隻要工程師花時間,有足夠的技術支撐,都可以完成。
可大模型下的產品經理就不是這樣,需要先將以前的產品框架、功能設計理念打散,要去解大模型的能力與技術,兩者相互融合才能做產品設計。
如果按照以往的功能性產品設計經驗來做,最終會因為大模型不支持,宣告失敗,要麼就卷到和大廠一樣的大模型競爭去。
所以現在的產品經理更要求技術為引領
“產品經理需要把需求拆開為一堆評測集,不僅是要定義產品,還要負責把定義的產品轉化為評測集。”
2.獨立鋪開做AI應用,時機還沒有到
我之前分享過,現在階段不要做AI產品,核心因為稍微不註意就可能變成做大模型,和其他大廠卷在一起,而且效果還不好。
先不要做AI產品
比如我們做藍泡創作,希望給用戶提供從標題、再到創作主題的引導,但是要想提供的推薦越準確,就需要越匹配他自己讀者的興趣愛好,就需要更加融入其賬戶的過往數據進行訓練。
包含歷史不同數據的文章、話題數據等進行融合,這就導致我們也需要去做大模型的相關工作。
如果要這樣做,首先就要要面臨GPU、部署算法、研究大模型等問題。
對於一傢創業公司來說,是非常高昂成本的。如果沒有以上業務數據訓練支持,始終提供給用戶的AI能力還是過於雞肋,但是成本還不便宜。
3.AI產品之前,先去大模型公司
做產品解決的是問題,放在具體的問題裡,我們可以衍生出是社交工具、筆記工具、娛樂產品,但核心還是為人提供開心、快樂、健康等價值。
滿足以上的需求與價值對應,我們可以叫做PMF(productmarket fit)
而現在大模型生態下,距離這個階段還非常遠的,因為AI的幻覺、以及AI生態能力的不全,很難去讓AI產品可以像功能性產品那樣給出用戶確定的輸出結果。
衡量AI產品的數據指標、以及AI產品的管理、監控、數據分析體系等等,都還不沒有完善的,甚至沒有看到這樣的廣告。
“在國外openAI一傢獨大,大傢都跟著它的標準進行相關工作;而國內則百傢齊放,哪一種方式最適合還不知道,但是也可能會走出一種特別的產品設計思路。”
所以,現階段的產品經理,最好就是加入一傢大模型公司,成為其中的一員,這樣以後時機成熟,清楚做AI還差什麼,還可以做什麼,做獨立應用的時候會更加適合。
4.新范式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
“用統計概念來定義去價值匹配度,是非常關鍵的”用戶的需求和產品定義的評測集進行匹配,來核對其產品定義的準確性。
通過這樣的方式構建產品,是產品經理“新范式”的工作內容,來AI產品的PMF。
5.一定要多用AI大模型產品,成為“用戶”
現在階段AI產品的產品經理,也一定要是AI大模型的超級玩傢。不是蜻蜓點水的用一下,而是真的要成為其用戶,娛樂化的使用,是理解不到產品的理念與內核。
就像characte.ai,其實你用一些特定prompt在GPT上對話也可以得到不同角色,隻是其創始人進行分類,並且修煉prompt,成這樣的角色矩陣。
創始人非常清楚,AI的幻覺問題。僅能提供娛樂化,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產品誕生,事實證明用戶是接受的。
未來產品經理不是做功能,而是要去聚焦做評測集,定義產品的評測集轉化,不再是功能導向。
通過這次分享,我也認同這是非常關鍵的變化,所以現在還在投入AI資源的個體或者企業,我覺得可以再等等。
今天的分享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