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業經常討論摩爾定律還有多少時間。Google集成電路封裝部門主管米林德-沙阿(MilindShah)最近支持之前的一種說法,即作為科技行業重要指針的摩爾定律趨勢已於2014年終結。
1965 年,已故英特爾公司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電路板上每平方英寸的晶體管數量大約每兩年翻一番的理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這一理論在此後近 60 年的時間裡基本保持不變,但最近卻持續面臨動蕩。
2014 年,MonolithIC 首席執行官 Zvi Or-Bach 指出,1 億門晶體管的成本此前一直在穩步下降,在當時的 28nm 節點跌至谷底。
據《半導體文摘》(Semiconductor Digest)報道,Shah 在 2023 年 IEDM 大會上發言時,用一張圖表支持 Or-Bach 的說法,該圖表顯示,1 億門晶體管的價格從那時起一直保持平穩,這表明晶體管在過去十年中並沒有變得更便宜。
盡管芯片制造商不斷縮小半導體,並將更多半導體封裝到功能越來越強大的芯片上,但價格和功耗卻在增加。自2017年以來,NVIDIA公司首席執行官黃仁勛曾多次宣稱摩爾定律已死,試圖解釋這一趨勢,他表示,更強大的硬件將不可避免地花費更多成本,需要更多能源。
最近,有人指責 NVIDIA 首席執行官為 NVIDIA 顯卡價格上漲找借口。與此同時,AMD和英特爾的負責人承認摩爾定律至少已經放緩,但聲稱他們仍然可以通過 3D 封裝等創新技術實現有意義的性能和效率提升。
Or-Bach 和後來的 Shah 的分析可能與臺積電的晶圓漲價相吻合,2014 年 28 納米之後,臺積電的晶圓漲價速度急劇加快。據 DigiTimes 報道,隨著 2016 年 10nm 制程的推出,這傢臺灣巨頭的單晶圓成本在隨後的兩年裡翻一番。據該媒體估計,最新的 3nm 晶圓成本可能達到 20000 美元。
隨著臺積電及其競爭對手在未來幾年將目標轉向 2 納米和 1 納米,進一步的分析表明,半導體行業近期的增長主要來自晶圓價格的上漲。盡管過去幾年晶圓銷量下降,但臺積電晶圓的平均價格卻持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