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字母榜,作者:畢安娣,授權站長之傢轉載發佈。
OpenAI的12天馬拉松直播活動結束,但是這個“馬拉松”有點名不副實。
人們最期待的GPT-5仍然缺席,而姍姍來遲的Sora缺少驚喜,下一代推理模型o3則餅還沒出鍋,要等待明年一月才能吃到。
與此同時,外界的壓力卻接踵而至:谷歌趁著OpenAI的馬拉松活動,舉起狙擊槍,發射出一發又一發精準命中的子彈。馬斯克的xAI則在OpenAI活動剛剛落幕後沒多久,就宣佈完成60億美元的C輪融資,加上5月的B輪融資,該公司已經融資120億美元。
這本是OpenAI一個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結束2024年的營銷機會,但卻和外部的夾擊形成映照,完美勾勒出OpenAI這一年的遭遇。
在這一年,OpenAI依然優秀,但也許已經從神壇退回人間。而2025年,註定會有更多挑戰。
A
在年底,在聖誕前,一口氣進行連續12天的直播,一系列新產品與功能砸來!
以上,是OpenAI年底直播活動開始前的觀感。但實際上卻是:12天的直播並不連續,周末休息;直播的日子裡,時長並不長,有時候隻有十分鐘。
最關鍵的是,在內容上,OpenAI的確公佈一系列新功能與產品,尤其是視頻生成工具Sora終於上線,以及推出下一代推理模型o3和o3mini。
但是,外界最為期待的GPT-5卻依然缺席。
而就在12天直播活動正式結束之後,《華爾街日報》爆料,GPT-5(代號Orion)開發進程緩慢,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具體來說,這篇報道稱Orion項目已經開發18個月,至少進行兩次大型訓練,每次都需要數月的時間來處理大量數據,以讓Orion更聰明。但相關人士表示,每次訓練都會出現新的問題。
即便是以Orion的最優表現來看,其表現雖然優於OpenAI的現有模型,但是結合成本來看就有些不值得——根據《華爾街日報》的估算,六個月的訓練僅僅計算成本就可能高達5億美元。
當然,這樣的情況也讓OpenAI的最大金主微軟“率先失望”。微軟原本的期待是Orion能在2024年中期就看到新模型。
回望2022年11月底ChatGPT剛剛問世,次年3月GPT-4就推出,依舊是碾壓式的存在。不久之後,2023年年中,GPT-5項目的開發就已經啟動,也是從那時候起,外界都在期待GPT-5的推出。
期待越大,失望越大,GPT-5推出受阻,也成為外界眼中OpenAI轉變的一個顯眼的標志。
在GPT-5跳票的同時,OpenAI也做出其他努力,比如推出推理模型o1,而後在這次的直播活動中又推出o3,但缺少GPT-4初上線時的驚艷感。
而在ChatGPT背後的模型更迭之外,OpenAI的Sora從年初官宣,到年末直播活動期間才終於推出。一年的時間在蓬勃的AI行業屬實是有些漫長,“友商”早已紛紛佈局,Sora也不再“居高臨下”。
2024年成為OpenAI形象轉變的關鍵一年。不能說OpenAI不再優秀,但至少是從神壇跌落人間,那種“碾壓式”的優勢似乎已經不再。
B
“友商”奮起,讓OpenAI“遙遙領先”的難度越來越大。
僅就這次直播活動來說,OpenAI最受關註的o3模型和Sora都遭到阻擊。而其中最有力的競爭者,正是曾經因為在AI浪潮中動作緩慢備受爭議的谷歌。
12月9日,直播活動的第三天,OpenAI終於宣佈正式推出Sora,每月付費200美元的ChatGPT Pro用戶可以享用。
和年初Sora被官宣時所引發的高關註不同,這次Sora就像掉進湖中的小石子,並未掀起太大波瀾。最長20秒、最高畫質1080p的表現,吸引力實在有限。畢竟最大競對Runway以及國內的可靈、海螺AI都已經推出多時,定價還沒有那麼貴。
12月17日,谷歌又來“落井下石”,突然推出Veo2。而Veo2目前最高可以創建8秒、720p的視頻,承諾未來可以達到2分鐘以上、4K分辨率。CEO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社媒打廣告的時候專門強調Veo2“對現實世界的物理與運動有更好的理解”,是在諷刺誰盡在不言中。
這下,風頭徹底被奪走,Sora推出後用戶的討論並不熱烈,很多評測還會指出其仍然存在年初演示中的生物運動變形、手部不自然、文字亂碼的情況。而Veo倒是引來不少贊美聲,尤其是連貫的生物運動、自然豐富的人物表情以及畫面穩定的長搖鏡頭。
在壓力之下,隨著直播活動落幕,OpenAI宣佈在聖誕假期期間,將為所有訂閱用戶提供無限制的Sora訪問權限。
谷歌的阻擊不僅限於此。
在OpenAI“12天馬拉松”直播活動的倒數第二天,12月20日,谷歌宣佈推出Gemini2.0Flash Thinking。這是一個多模態推理模型,通過思維鏈過程可視化,以AI思維的透明度和快速解題為亮點。
熟悉OpenAI產品的朋友應該不難看出,谷歌這個新模型瞄準的正是OpenAI的推理模型o1。
根據獨立基準測試網站lmarena.ai的初步評估結果,Gemini2.0Flash Thinking整體成績超越o1預覽版,總分排名第一。
除此之外,年底谷歌在AI方面的動作還有:發佈新一代文生圖模型Imagen3,將之前發佈的Astra項目、Mariner項目都融入到Gemini2.0當中。
自從GPT-4推出之後,谷歌不斷進行內部重組,集中AI火力。去年4月,谷歌將谷歌大腦和DeepMind合並為“谷歌DeepMind”,由DeepMind聯合創始人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負責。今年8月,谷歌又將Character.AI的創始人沙澤爾(Noam Shazeer)及其“一小部分同事”吸納進谷歌DeepMind。
如今的谷歌已經一掃去年初“不趕趟”的尷尬,成為OpenAI最大的競爭者之一。根據統一的LLM API服務平臺OpenRouter的數據,谷歌在平臺開發者中的份額已經增長到50%,而今年9月這個數字還是5%左右。
谷歌隻是其中一個奮起的“友商”,最具代表性的還有OpenAI“叛軍”起傢的Anthropic,在這一年發佈Claude3.5,背後是亞馬遜的力挺。OpenAI“冤傢”馬斯克一手創辦的xAI,在這一年發佈Grok-2,並且從僅向X訂閱用戶開放轉為向所有用戶開放,還被傳將要推出單獨的應用。以及巨頭Meta,在這一年繼續穩固“開源AI”的戰略,不斷加碼超算部署。
門羅風投Menlo Ventures對600名美國企業的IT決策者進行調查,公佈2024年的調研結果:今年企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上的支出飆升500%,從2023年的23億美元增加到138億美元。
在企業人工智能領域,OpenAI的市場份額從50%降至34%,Anthropic則從12%翻倍至24%,此外Meta的份額保持在16%,而谷歌則也從7%大幅增長,到12%的水平。
2024年,OpenAI的競爭者愈發強壯,愈發尖牙利齒,讓OpenAI被層層包圍。
C
光說產品上的競爭不足見OpenAI處境的全貌。
AI行業的競爭並非靜態。在OpenAI產品乏力的表征之下,是公司激烈的結構轉型和人員動蕩。
就在OpenAI直播活動期間,又有一位關鍵人物離開,即亞力克·拉裡福德(Alec Radford)。
他在OpenAI已經效力8年之久。他將Transformer架構與海量數據相結合的想法徹底改變OpenAI的研究,直接促成後來GPT模型的成功。
實際上,整個2024年,OpenAI人員動蕩,至少有9位高管離職。最能說明“動蕩”的有三點:
第一,OpenAI初創團隊的11人已經銳減到如今的2人。第二,前首席科學傢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和前首席技術官穆拉蒂(Mira Murati)離開。第三,搜索主管文卡塔拉曼(Shivakumar Venkataraman)離開,他之前曾領導谷歌搜索廣告團隊,7個月前才被OpenAI高調聘請來領導搜索板塊。
元老紛紛跳船,新吸納的關鍵人物也光速離開,可見OpenAI的動蕩程度。而離開OpenAI的厲害角色,除少部分創業之外,大多都被“友商”吸納。
這波AI浪潮被掀起之初,人才搶奪就已經上演。OpenAI左手“情懷與理想”,右手高薪,成為有抱負的研究人員向往的“聖地”。然而如今OpenAI的魔力是否還能持續要打一個問號。
OpenAI接下來的一個重要轉變是成為一傢真正的盈利性公司,擺脫非營利董事會的“掌控”。這件事在去年還隻是傳言,今年已經被OpenAI擺在臺面上。而擁抱盈利,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割舍一些獨特性,正如馬斯克一直以來攻擊的那一點:OpenAI一開始抱著對抗以谷歌為代表的科技巨頭,創造造福人類的AGI的初衷,以非營利機構的形式創辦。
重組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公司優先級與首要目標的重新調整,而這個過程不可避免地會與“元老”產生摩擦。
高薪也未必能長存。
OpenAI本身還沒有穩定的造血能力。今年,OpenAI完成66億美元融資,根據公司披露的財務文件,預計到2029年才會盈利,屆時收入將達到1000億美元。包括The information等看過文件的媒體分析,OpenAI明年的虧損可能達到140億美元,是今年預期虧損的近三倍。
至於最大的“金主”微軟,與OpenAI的關系也愈發微妙。就在當地時間12月24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稱,微軟正在為C o pilot擺脫對OpenAI的依賴而努力,除訓練自己的小型模型之外,還在積極定制其他第三方模型。有媒體幹脆將其總結為:微軟希望和OpenAI建立“開放關系”。
另一邊,OpenAI的高薪策略也被馬斯克盯上,加以攻擊。
11月時,馬斯克針對OpenAI的訴訟升級,這次不僅新增被告成員,還提交新的證據。在一封修改後長達107頁的訴狀中,對OpenAI高薪搶人的行為如此寫道:“OpenAI試圖通過激進招募及高薪,來使競爭對手的AI人才短缺。並且,OpenAI計劃在1500名員工身上花費15億美元。”
馬斯克重拾對OpenAI的訴訟這件事本身也值得玩味,該訴訟最早發生於今年3月,隨後撤訴。幾個月後,馬斯克又在聯邦法院重新提起訴訟。今年11月中旬,投訴范圍進一步擴大。
與此同時,馬斯克本人及其手中的xAI都在高歌猛進。他自己成為美國總統大選的最大獲益人之一,成為特朗普的“親信”,將在特朗普上任後主管一個全新的“效率部門”。
12月24日,xAI官宣完成60億美元C輪融資,並公佈投資陣容,英偉達、AMD、摩根士丹利、紅杉資本等都在其中。加上今年5月的60億美元B輪融資,xAI的總融資金額已經超過120億美元。根據CNBC報道,xAI的目標估值為500億美元。
如果說去年OpenAI CEO奧特曼還可以一笑之,在馬斯克的進攻面前保持優雅,那在2024年,這份優雅已經不再。
今年融資時,奧特曼曾試圖和投資者達成封閉協議,敦促投資者不要投資OpenAI的競爭對手。
幾天前,奧特曼在采訪當中稱馬斯克“顯然是個惡霸(bully)”,並表示馬斯克與OpenAI的高調爭執已經成一場“雜耍”。在公開場合如此直言不諱地“攻擊”馬斯克其人,對奧特曼來說實屬罕見。
在年底,趁著聖誕節的由頭,做一場直播馬拉松活動,OpenAI也許本期望可以在相對輕松的氣氛中結束2024年,並將外界的關註點重新拉回到產品本身。
但競爭對手夾擊、前路挑戰高築,這樣的努力似乎並沒有達到預期。人們反而看到OpenAI的壓力,看到一個充滿挑戰的2025年正在向OpenAI轟鳴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