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上,用戶開始將共享充電寶形容為“充電刺客”。一次租賃動輒十幾元甚至幾十元,“天價”賬單正從孤例走向常態。不止於此,有用戶發現同品牌運營下的共享充電寶,收費標準也極不統一。高消費場所如KTV、酒吧等,以及缺乏電源供給的場所如景區,10元/小時已成常態。
而即便是常規的餐廳、商場,也常常在4—6元不等,以至於用戶每次使用都需要仔細核對。
“很多品牌用半小時標單價,將6元/小時,寫成3元/30分鐘,我身邊的人幾乎都看錯過。以為是3元一小時,等付款的時候才發現踩坑。”共享充電寶的“定價話術”,更被用戶質疑存在模糊、誘導性。
如今用一次共享充電寶,成本普遍在十幾元。
以及對充電效率的不滿。當快充(快速充電)成為手機標配,共享充電寶的充電效率就顯得十分不堪。有用戶調侃充電2小時,通話5分鐘。
“花十幾塊錢充3小時,還不到60%。”矛盾的背後,是用戶對共享充電寶的低效率原因的猜測:是否涉嫌故意降低充電效率,換取更高的使用時長和費用?品牌是否應當將充電量也計入收費標準中?
用戶普遍不滿共享充電寶的租賃單價持續上漲,但背後的行業第一股“怪獸充電”,在昨天9月8日晚間,交出上市以來虧損最大的一期業績報告。
用戶越用越貴,企業越做越虧,共享充電寶行業怎麼?“電商在線”觀察發現,共享充電寶企業與用戶之間一系列的矛盾,基本指向三個問題:
1.疫情下人流減弱,單個共享充電寶的租賃頻次大幅下降,企業或選擇漲價求生;
2.品牌直營模式承壓,更多代理商的加入,讓行業的服務標準、質量參差不齊,品牌向下管理難度增大;
3.共享充電寶面臨著自身的行業困境:配置大容量電池、快充技術的手機,售價不斷走低的個人充電寶,都對即時、便攜充電市場造成利空。
共享充電寶,不賺錢
今年上半年,怪獸充電營收14.27億元,對比去年同期18.19億元,下滑明顯。與此同時,第二季度虧損1.85億元人民幣,一季度虧損0.96億元,總計虧損約2.8個億。而其最賺錢的2019和2020年,總計凈利潤也不過2.42億元。
營收下滑、凈虧損主要系移動設備充電業務收入下滑所致
“由於COVID-19(新冠病毒)爆發,我們的GMV在4月和5月分別下降34%和27%。”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怪獸充電首席執行官(CEO)蔡光淵解釋,還重點強調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一線、新一線城市,作為其運營的核心城市,受疫情影響較大。但事實上,在疫情影響相對較弱的2021年,怪獸充電也虧約1.25億元。就在這一年,怪獸充電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達36.29億元。
同行中,小電科技曾於2021年遞交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小電的總收入分別為4.23億元、16.36億元、19.11億元;分別虧損5417萬元、盈利1.73億元、虧損1.36億元。
普遍增收不增利,撇開疫情因素,也在於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經銷成本增速要高於營收增速。這和企業間競爭優質點位,提供給直營、代理合作商及員工的利潤分成較高有關,主要為“入場費”、“傭金”、“激勵”等。
以怪獸充電為例,其2019—2021年銷售和營銷費用,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67%、76%和83%;最新二季度更是高達96.2%;小電科技對該指標的披露時效停留在2020年,為53%。
撒出真金白銀,怪獸充電拿下以一、二線城市為主的最優質的POI(共享充電寶行業,POI指“位置合作夥伴”,主要為餐飲、娛樂實體門店,也包括機場、地鐵站等),設備規模位居行業頭部:今年上半年,怪獸面向市場提供的移動電源數量為600萬臺,POI為86.1萬個——小電擁有接近的設備、POI規模,不過相較於怪獸占據北上廣,小電更多服務於四川、浙江、廣東市場。
扇子店裡,鋪設兩個品牌的充電寶
但異常高企的銷售和營銷費用,也高度侵蝕怪獸充電的利潤空間。用可接受的虧損換取市場規模,再用規模賺取利潤。於是,漲價成意料之中的選擇。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共享充電寶服務的平均每筆訂單的價格(不包括免費訂單、設備出售訂單),從2017年的1.3元,提升至2018年2.3元。及至2020年,已達5.3元一單。
研究機構預計於2025年,每筆訂單將達到8元。但從用戶側對價格的反饋來看,這一天或許已提前來到。品牌一廂情願地將每筆訂單的價格提升,視為便攜、即時充電心智在用戶側的建設成果,是用戶的使用意願增強,使用時長提升的表現。
但是否存在另一種可能,即這是漲價的直接成果?因為根據怪獸充電招股書,其在2019年、2020年,每個移動電源的平均收入分別為693元、563元,2021年經我們計算,收入約為606元。也就意味著,在租賃單價上漲的情況下,每個移動電源的收入並沒有顯著增長。這不難讓人想到背後的原因——用戶使用頻次、時長的下滑,以及新增POI點位質量不佳。
漲價容易帶來用戶使用層面的“節制”,而越是如此,品牌越會嘗試通過漲價推動營收規模,這是共享充電寶行業在當下需要解決的負向循環。此外,還有每況愈下的服務質量。而我們認為,這些都與行業不斷擴張的“代理”模式有關。
從直營,退向代理
品牌熱衷於談論自身的精細化運營,但資本對更在意規模的快速放大,二者不免產生齟齬。博弈的結果,往往是從更精細的直營,走向輕資產、快擴張的代理加盟。
直營模式下,品牌需要負責經營的全鏈路。包括選點、設備投入、維護、用戶服務和售後。但代理模式下,品牌直接將移動電源、櫃機出售給代理商,並從後續經營中分享利潤。雖然降低擴張的成本,分攤經營的風險,但也意味著對品牌、服務的把控力度的減弱。
共享充電寶行業,直營、代理模式的差異(圖表源自“頭豹研究院”)
“所謂的C2C共享,最終都還是要走上B2C的路徑,這是供給上追求效率最優化的必然結果。”投資經理曲凱曾評價共享經濟最後一定會走向租賃經濟。而在品牌和用戶之間置入“代理商”的B2B2C模式,我們認為在服務層面是一種退步。
但疫情背景下,共享充電寶企業們普遍選擇擴大代理規模,以對沖經營的不確定性。
2020年,怪獸充電的代理點位占比為38.9%,到今年二季度,這一指標為43.2%。電話會上,怪獸充電稱今年二季度,品牌開始推動代理商自主開發下級代理,二季度新增的1800個POI中,有超70%來源於代理商開發。
層層代理之下,面向終端用戶的POI網點的質量,將更加稂莠不齊,尤其是用戶感知最為強烈的租賃單價。2021年年初,有媒體曾采訪共享充電寶品牌“倍電”,該品牌市場相關人士陳總曾介紹,代理模式下,共享充電寶價格、計費方式,商戶都可自己設置。
“如果設置為2元一小時,平均每個充電寶使用2小時,一天就是28元,兩月不到就能收回成本。現在很多商傢都會設成3元一小時,一個月就能回本,商傢還可以設置為按半小時計費。”
陳總強調,為快速收回成本或者賺更多收益,漲價是最簡單粗暴的選擇。
曾經直營占比超93.6%的小電科技,據悉曾計劃隻保留部分一二線城市開展直營業務。同時,據報道去年7月美團共享充電寶負責人高程便已離職,33個自營城市點位也轉為代理商運營。
“我們市場上的大多數同行都顯著縮小他們的直營規模,兩種模式同樣重要,但由於代理夥伴能夠減輕來自COVID影響的風險,我們相信代理模式將在不久的未來,繼續成為增長的核心驅動力。”電話會上,怪獸充電解釋擴張代理的初衷。
為活下去而大規模做代理,本無可厚非。但品牌需要警惕的是,長此以往下因服務質量下滑,對業績的反噬風險。
“缺乏技術壁壘、品牌差異、規模效應,甚至沒有網絡效應。”曲凱曾如此評價共享充電寶行業。但共享經濟可以通過培養聲譽,基於聲譽下的社交互動來驅動規模,這是另一種“網絡效應”。隻是如今,聲譽岌岌可危。
成功還是失敗,這是一個問題
2017年5月,王思聰曾直言共享充電寶不可能成,並在朋友圈立帖為證。彼時,共享經濟風頭正盛,如今,這一行業狂奔逾五年,卻仍然處於一個既沒有成功,但又談不上失敗的矛盾境地——
1.行業頭部玩傢們實現階段性盈利,但如今又普遍面臨持續性虧損;
2.跑馬圈地的內卷似乎告一段落,行業前五企業分享著超80%的市場份額,具備極強的定價權。但品牌之間所提供的服務難有差異化,用戶幾乎沒有遷移成本,居高不下的銷售和營銷費用也暗示著,渠道才是核心競爭力。甚至多個品牌入駐同一POI,淪為門店的打工人;
商業模式得到投資人認可,怪獸背後曾站著一系列知名投資機構如張磊的高瓴,雷軍的順為資本。但怪獸如今的市值,僅剩上市首日的十分之一。
怪獸充電於2021年4月1日,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
共享充電寶行業曾被看衰,一大原因在於業務結構過於單一,但即便今天仍是如此。移動電源的租賃收入,普遍占據行業九成以上營收。怪獸創始人曾贊賞行業的盈利模式邏輯清晰、簡單。但彼時正值行業蓬勃生長期,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總交易額為55億元人民幣,業內對未來有著極為樂觀的預期——5年內,共享充電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單一市場,即能支撐數傢上市公司。
曾暢想五年十倍,如今看來已不切實際,甚至百億都已是略激進的目標。而當主營業務市場規模承壓時,品牌們做出過花樣繁多的衍生業務嘗試:
怪獸充電曾借助數百萬個充電寶帶來的線下流量,打造私域,孵化白酒品牌“開歡”,推出從19.9元的平價醬香白酒,和接近600元的宴席濃香白酒,並開設天貓旗艦店。但如今看來成果有限,目前店鋪粉絲僅24319人,月銷量普遍在個位數;
怪獸充電孵化的白酒品牌,開歡
由街電、搜電合並而成的“竹芒科技”曾宣佈研發推出口罩機、AED體外除顫儀一體機等契合新場景需求的智能硬件產品,嘗試將共享充電寶“即時需求”的用戶心智,轉移建設到“口罩”“AED”等產品上;
小電科技還曾招股書中透露,要與短視頻公司進行戰略合作,提供短視頻及直播營銷解決方案。
以上案例,鮮少成果。
哪怕是最垂直於主營業務的充電寶銷售,怪獸充電在今年上半年也僅銷售1330萬元,而去年同期為3160萬元。社交媒體上,有用戶稱以19元的價格在閑魚上購買一個怪獸充電的二手充電寶,用過幾次這個品牌,所以比較信任。
可見作為剛需性設備,共享充電寶們具備一定的品牌力,能帶來用戶的主動購買。但品牌力大概不多,至少還撐不起所謂的“第二增長曲線”。
增長承壓的同時,市場前景的風險因素也在加劇。
怪獸充電曾在招股書中談到:移動電源、便攜式充電器的售價越來越低,及攜帶方便程度越來越高,可能導致對移動設備充電服務的需求減少和定價壓力增加,這可能對我們的吸引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曾經對風險的預設,似乎有走向現實的趨勢。隨著手機電池容量、快充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於充電寶的需求將進一步減弱。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全球乃至國內手機的出貨量都在下滑,也意味著智能手機的用戶規模見頂。這一切,都實質性地構成共享充電市場的利空。
而行業,似乎給不出行之有效的解法。比如怪獸充電曾表示,快充技術仍然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該技術本身會引發安全問題。誠然,目前市面上的快充設備,都配套同品牌手機使用。但共享充電寶有數千萬臺移動電源,面對數億不同品牌、規格的智能手機,意味著兼容、適配等多方面的技術風險。
不過樂觀地看,曾經一切打著“共享經濟”名頭,行租賃生意之實的生意模式,如今似乎過的都不如意。共享汽車已銷聲匿跡,共享單車背後是大廠在持續輸血經營,共享民宿巨頭愛彼迎從今年5月份開始,逐步退出中國市場。細數下來,似乎唯有共享充電寶還普遍活著,且仍有望扭虧為盈。這本身,或許已算得上是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