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學化學系唐睿康教授課題組打破常規,提出用不需處理的活病毒來制備疫苗的全新思路。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3月24日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上。按照這個研究思路,在特定材料的加持下,野生活病毒可以直接轉化為疫苗。
據解,傳統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或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等方法制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制劑,傳統疫苗因為改變或“殺死”病毒,在人體內激發的免疫應答的有效性可能會大打折扣。
但這種制作方法不僅周期長,而且面臨著安全性與高效性不能兼得的困境。
在傳統醫學界看來,用野生活病毒直接做成疫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雖然這樣做也許能大幅提高疫苗有效性,但是安全性卻無法保證。
在這項研究中,他們試圖尋找一種材料,不僅把病毒關起來,還可以召喚免疫細胞將病毒消滅,同時產生抗體向全身輸送。
研究人員發現醫藥領域常用的殼聚糖就是一個理想的材料。這種用從蝦殼、蟹殼裡提取出來的聚合物制作而成的水凝膠材料裡面有很多的小孔結構,就像一個個陷阱,活病毒被放置進去後,其身上帶的負電荷與小孔結構中帶正電的骨架剛好正負相吸,病毒在陷阱裡動彈不得,隻好乖乖束手就擒。
與此同時,水凝膠材料特有的水通道,又能讓體內的免疫細胞順利進出。為能吸引更多的免疫細胞,課題組還放入一個誘餌——碳酸鈣納米顆粒,這樣一來就能調動身體免疫細胞,在材料內部完成對病毒的就地剿滅。
課題組對小鼠進行實驗測試,發現所有小鼠都經受住病毒攻擊,沒有一隻被感染。也就是說,疫苗的有效性達到100%。
這項研究顛覆野生活病毒不能做疫苗的傳統認知,給未來疫苗研發帶來全新思路。唐睿康說,隻要有活的病毒株,我們把它裝到特定材料裡面去就能做成疫苗,今後再發生大規模疫情時,就可以快速制備出安全高效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