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世界大會上發佈許多關於自傢的最新研究進展。這一大堆內容之中,差評君覺得最值得拎出來說道說道的,還得是最新發佈的無人車ApolloRT6。因為今年發佈的這個RT6和之前Apollo系列的車子很不一樣,之前百度的車子都是把Apollo裝在別人傢的車子上。
今年的這個 Apollo RT6 從頭到尾都是百度自己搞出來的。
Apollo RT6 最大的賣點,就是它是一輛真正意義上的 " 無人車 " ,買之後不用你開,它自己就會動。
而且自動駕駛領域可是百度的強項,車上裝的是最新 L4 級別的 Apollo OS ,比上一代訓練更久,車技更好。
它的安全問題也是很多人關心的點,對於這個方面,業內有個專門的術語叫 " 安全冗餘 " 。
也就是能保證車輛安全自動駕駛的技術越多越好。
在 Apollo RT6 上,百度從頭到尾給車做七重安全冗餘,可以說是關照得無微不至,聽說還是業內首創。
這場發佈會之後,有挺多人感到詫異的。
畢竟大傢都知道百度研究自動駕駛挺多年,隻是沒想到它這一下子就 " 快進 " 到造車,而且還不是從普通新能源車造起,直接就放大招推出無人車。
你可能覺得這車和自己沒啥關系,但說不定幾年之後你要打車出門,停在你面前的就可能是一輛 RT6 。
這幾年," 自動駕駛 " 這種原本屬於科幻片裡的技術距離我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近。
你說為啥咱們都那麼向往自動駕駛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它看起來 " 更科幻 " " 更高級 " 嗎?
顯然不是,自動駕駛的優勢其實非常質樸,重點就一個:高效。
我想許多司機對於各式各樣的堵車深有體會。
除突發車禍,胡亂變道、低速行駛等各種原因都會讓原本導航上一路通暢的綠色變成紅色。
除非是那種路政規劃特別蠢的地方,其實如今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統已經是非常智能,如果人人都遵守交規很少會出現擁堵。
負責自動駕駛的 AI 在這方面就是絕對的 " 遵紀守法 " ,該開 60 碼絕不會開 50 碼,也不會亂超速讓車主吃罰單,自然能提高整個交通系統的運作效率。
自動駕駛的好處那麼多,也是未來出行的一個大趨勢,有預測說到 2030 年,自動駕駛市場可能達到上萬億人民幣的規模。
其實在自動駕駛這個行業裡,已經有許多公司在做無人卡車、無人配送、無人公交之類的事兒。
因為這些行業所需要用到的自動駕駛技術級別比較低,能達標的公司也多。
相較之下,無人出租車領域這麼一個大蛋糕,至今還沒有公司能分走一塊,這其中是啥原因?
比如國外就有谷歌旗下的 Waymo,還有 Cruise、Uber 等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享有盛名,國內也有百度這樣深耕自動駕駛許多年的老牌企業。
但是不管國內企業還是國外企業,在想要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路上,吃的苦頭其實都差不多。
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政策監管問題。
政策對於無人出租車的監管嚴格是毫無問題的,畢竟人命關天,不管是出於乘客、行人還是駕駛員的安全,這事兒都馬虎不得。
可卡著不讓這些企業上路測試也不是個辦法,畢竟 AI 訓練還是需要數據支持的。
各國相關部門的領導人自然也能看出這個問題,因此也都在緩慢放開監管。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已經有一些小范圍的試點,讓這些企業可以先試試水。
像是百度就借此推出蘿卜快跑,在北京、重慶、武漢、陽泉四個地方開始商業化收費運營。
截止目前,載人訂單量就超過 100 萬單,甚至有個長沙的用戶打 500 多次。
而且百度前陣子也成為中國首批拿到北京無人化載人示范應用牌照的企業,當天就開啟無人化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以後在政策規定的區域內,坐上車子,主駕都不需要坐人。
這之後如果百度想要繼續推廣無人出租車,就要看哪些幸運城市會成為新的試點。
不過不用擔心,聽說百度計劃在 2025 年實現在 65 個城市運營,2030 年將覆蓋 100 個城市。
除政策監管之外,其實還有一件事情也是自動駕駛企業非常頭疼的,那就是自動駕駛汽車的成本很高。
首先是軟件和硬件方面,長期的 AI 訓練、路測數據獲取有多麼費心費力就不說。
光是一個 50 輛汽車組成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隊,一天開 6 小時產生的數據就要達到 1.6 PB ,理想中的商業化,這汽車數量少說也要加三四個零。
這海量的數據處理就足夠讓這些企業頭疼的。
另外對於自動駕駛汽車來說,佈滿全身的激光雷達、攝像頭、超聲波傳感器之類的 " 眼睛 " 是最重要的器官,它們決定自動駕駛汽車的判斷力和準確度。
這些東西決不能以次充好,因此價格也是相當昂貴。
另外,絕大部分無人車想要商用都要依靠打車平臺等第三方引流,這又是一大筆成本,更別說車輛本身的造價以及別的額外成本。
這麼一圈算下來,哪哪都要花錢,但是李彥宏對於無人出租車出行的期待可是要比現在的打車服務還要便宜,這成本該怎麼壓下來?
這些問題顯然百度也考慮過,而百度在這些方面有著許多旁人所不及的優勢。
就拿政策方面來說,百度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有著豐富經驗,2019 年國內發的第一批最高級路測牌照全讓百度拿。
這就使得百度有著領先於他人的路測數據,而且中國道路環境更加復雜多變,訓練效果也比外國好得多。
而且百度處理數據的能力也很強,別忘人傢老本行是做搜索引擎出身的。
至於車輛成本,百度 Apollo RT6 的數據簡直亮瞎我的眼睛:成本價 25 萬元,差不多是同行們的十分之一,這是咋辦到的?
仔細研究之後,我才發現這裡頭的門道。
曾經大部分的車首先照顧的都是 " 駕駛體驗 " ,因此有許多專門為司機設計的豪華配置。
但是現在這是無人車,既然不用人開,那麼這些豪華配置的錢自然可以省下來,並且放到後排乘客舒適度的改進上。
在別的地方,百度也通過各種方法在控制成本。
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整車成本降低。針對運營場景定制,百度雲應用全自有知識產權平臺,大幅降低車輛本身的成本。
第二,自動駕駛套件成本降低。基於技術的進步,RT6 使用的車規量產傳感器及計算單元,大幅降低自動駕駛套件的成本。
第三,中國制造優勢,供應鏈及生產制造成熟完善,進一步壓低成本。
更別說百度還推出蘿卜快跑平臺,首批 Apollo RT6 也是投放在這上供乘客呼叫,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自然可以降低運營成本。
這麼看下來,別的自動駕駛公司在未來商業化落地時可能遇到的問題,百度基本都已經提前想好並且解決,沒準中國真能成為第一個實現 " 未來出行 " 的國傢。
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叫《 越空狂龍 》,有一幕是女主對著自動駕駛的汽車在說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曾經的我覺得要是真能在有生之年遇到自動駕駛汽車,我一定要找它聊聊天。
現在我依然很期待自動駕駛汽車,但是我應該不會再找它聊天,我覺得隻要它能讓我在上班路上再多睡半個小時,這樣的未來已經足夠讓我笑開花。
而對於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來說,如果無人出租車真的普及開,也就再也不用擔心上班打卡遲到那麼幾分鐘。
在無人出租車普及的將來,哪怕不是上班族,也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它帶來的便利,因為無人出租車有著更便宜的價格,更加安全和標準化的打車服務,更加舒適的環境。
這樣的未來,我希望它可以早點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