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的新旗艦,剛交付三個月就陷入“質量”泥潭。在剛過去的6月,蔚來ET7交付量突破4000輛,幫助蔚來汽車月銷重新破萬,回歸第一梯隊。同樣在最近,有蔚來ET7車主在社群中表示,自己的車輛還沒出交付中心,車輛低壓模塊就出現故障,現場“趴窩”無法啟動,當天沒有把車提走。
而另一位車主也出現類似問題,並在蔚來APP上發帖並@李斌稱,自己剛提13天的新車,在路上突然斷電,電氣設備全部失靈,連雙閃燈都無法開啟,所幸沒有人員受傷。
蔚來ET7突然“趴窩”
此外,除上述的“趴窩”問題之外,隨著蔚來ET7大面積交付,在各大蔚來ET7社群中也出現不少吐槽,四個門板都異響、後排坐墊不舒服、輔助駕駛功能少、右側感知失靈……
“ET7讓我們等一年多,結果就等來這?”有用戶吐槽道。
這不禁就讓人產生疑問,蔚來ET7作為蔚來的旗艦轎車,也是其NT2.0新平臺的開山之作,怎麼會出現這麼多質量問題?廠傢在交付前沒有檢查嗎?一年半時間不夠測試好嗎?
那麼,蔚來ET7自交付至今究竟出現多少問題?問題目前是否解決?是否真能配上國產純電轎車天花板的稱號?車東西在深入調查大量ET7早期車主反饋的問題後,找到一些答案。
一、剛提車就趴窩 開一周轉向故障
車東西從各大車主社群上解到,有車主表示自己的新車還沒提車就趴窩、開一周轉向就故障、行駛中車輛突然斷電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行車安全。
首先,有車主在車主群裡稱自己的新車還沒提到手,就直接在蔚來交付中心趴窩。
交付中心趴窩(源於網絡)
根據車主描述,當時蔚來的交付專員正在車內給他講解車輛功能,然後車輛儀表顯示“請靠邊停車,低壓系統故障”,然後車輛儀表黑屏,當天沒有把車提走。
據解,該故障大概率是由於車輛小電瓶存在問題,而這個小電瓶是車輛的啟動電源,所以導致車輛無法啟動。並且該問題並不是上述車主的個例問題,有用戶評論稱“他已經見過3~4例小電瓶故障的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車主稱自己的車輛在行駛中突然“趴窩”。根據該車主描述,“趴窩”出現在提車後第13天,車輛當時正常行駛時,然後毫無征兆地突然斷電,電氣設備全部失效,隻能依靠慣性緩慢停下。
用戶描述出現故障過程
“雙閃都沒法開,更別提在後備箱的三角架,隻能被眾人尷尬圍觀。”該車主描述道。
車輛行駛中趴窩
對此,蔚來的產品質量總監也承認該問題,表示已經緊急開發新軟件版本修復問題,並稱該問題是小概率情況,車機端可識別,售後可修復。
蔚來質量總監發文解釋
此外,還有車主在社交平臺上曝出車輛的轉向系統出現故障,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無法轉向,隻能直線行駛。
根據圖片顯示,當時車輛中控顯示3個故障碼,分別為車道偏離預警功能故障、轉向助力系統異常、泊車雷達系統故障。而此時,屏幕上還顯示“你與蔚來ET7度過7天”。
此後該用戶表示,在檢測後發現是車輛轉向機出現問題,需要更換轉向機總成。
提車一周出現轉向故障
二、輔助駕駛硬件頂配 高階功能還是期貨
ET7作為一輛智能電動車,智能化硬件絕對算是蔚來ET7的一大亮點,各種傳感器、大算力芯片配置到頂。
先簡單介紹一下蔚來ET7的感知硬件配置,該車共有33個感知硬件,包括一個激光雷達(圖達通獵鷹),7個800萬像素高清攝像頭,4個300萬像素高感光環視攝像頭、五個毫米波雷達等。在計算平臺方面,蔚來ET7更是采用4顆英偉達Orin芯片,總算力達到1016TOPS。
ET7的感知硬件配置
總結來說,蔚來ET7的硬件配置可以算是未來一兩年內的“頂配”。但在這堆明星硬件背後,對於消費者來說,能用的功能卻沒變得更多、更智能,反而有些“不適應”。
據ET7車主表示,目前蔚來ET7隻有單車道L2等輔助駕駛功能,而像是高速NOP等高階L2功能並未隨車交付,而是需要後期進行OTA獲得。
並且在各種強大硬件的加持下,軟件還處於入門級階段。
有車主在社群上表示,當車輛開啟輔助駕駛(單車道L2)時,車輛自主完成的剎車和加速都不夠線性,當距離前車比較近的情況下,車輛會突然“來一腳”剎車,而車輛在自主加速時也會出現加速度過大的情況。
而另一位車主表示,在開啟單車道L2功能後,在部分有曲率的道路上,車輛會出現壓線的情況,過彎能力整體比老款車型不增反降,難以讓用戶真正放心地去用這個功能。
此前,蔚來智能硬件副總裁白劍表示,蔚來ET7上的單車道L2功能已經用上激光雷達,但是從用戶反饋的問題來看,激光雷達的加入並沒有提升該功能的體驗。
另外,也有用戶在社群上表示,自己車輛無法識別正右側的物體。
據該位車主描述,當右側車道有車,車輛右前、右後都識別正常,隻有正右側無法識別。如果右邊車道有車從後方開到前面,屏幕上就會出現一個車從出現、消失、再出現的過程。
車輛無法感知正右側車輛(源於網絡)
與此同時,也有測試機構也對蔚來ET7的AEB功能進行測試,並表示目前蔚來ET7的AEB功能還不支持檢測行人和騎行者。而蔚來汽車客服也承認這一問題,並表示目前AEB功能還未對行人完成標定工作,需要等待後期進行OTA升級。
整體來看,當前版本下的蔚來ET7輔助駕駛功能還處於一個比較初級的狀態,暫未明顯體現出激光雷達、大算力芯片的作用,而消費者已經提前為這堆明星硬件買單,但卻沒有更高階更智能的駕乘體驗。
而在最近,蔚來智能硬件副總裁白劍終於宣佈,蔚來的NOP+(點到點L2)將會在三季度開啟交付,至於表現如何,還是需要大量測試才能得出結論。
三、內飾本就簡潔 卻成吐槽重災區
放眼當今新能源車市,蔚來ET7的內飾絕對屬於極簡流派,車內隻有儀表和中控兩塊屏幕,也沒有過多的裝飾條,隻有一個木紋飾板貫穿整個儀表臺,再搭配上反射式氛圍燈,夜晚車內的豪華氛圍感直接拉滿。
相較於部分新車內飾的“浮誇”設計,蔚來ET7這套內飾在發佈之初便讓人眼前一亮,深受眾多消費者的喜愛。
蔚來ET7的內飾設計
但隨著ET7開啟大面積交付,被用戶吐槽最多的地方就是內飾。總結來說,內飾簡潔好看是“面子”做到,但用起來的“裡子”卻存在很多問題。
1、門板、頂篷多處異響,修四次都沒修好
在ET7內飾中,最大的槽點就是異響。
有車主在社群表示,自從自己提車後,車輛的前後門板就都開始出現異響,並且已經去4次售後,車輛的門板卡扣全部更換後也無濟於事。
用戶吐槽截圖(源於網絡)
該車主也在社群發佈車輛異響視頻,從視頻中可以聽出,車輛在行駛時,異響聲音比較明顯,在風噪、胎噪等噪聲下仍依稀可辨。
後門板出現異響(源於網絡)
而另一位車主也表示自己的ET7在以30~60km/h速度行駛時,車輛的後門板出現異響,但是隨著車速增快異響也就逐漸消失。目前,這位車主表示自己的車輛在維修後,異響暫時消失。
車內異響(源於網絡)
此外,除部分ET7門板存在異響外,還有車主吐槽自己車輛的頂篷飾板、副駕頭枕、空調出風口等組件也存在或大或小的異響問題。
對於一輛售價在50萬級的行政級轎車,車內提供安靜的乘坐空間是一個硬性標準,也是最為基礎的需求,但從當前用戶反饋來看,蔚來並沒有讓車主滿意。
車輛部分零部件異響的原因較為復雜,既可能跟車輛的設計有關——有些零部件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到零部件在特定路況或是速度下的摩擦與晃動的問題,也可能跟裝配工藝、零部件質量有關。
當各種異響問題逐漸暴露後,車企後續也會去優化裝配工藝或是調整零部件的質量標準,以此來解決問題。如果是設計相關的問題,則隻能在車型各種改款時予以解決。
2、後排坐墊短,座椅皮質鼓包褶皺
除新車存在異響外,ET7內飾的另一大槽點就是座椅。
有用戶在社群吐槽蔚來ET7的座椅存在鼓包和褶皺,這對於一輛50萬級的行政轎車來說,絕對算是一個減分項。
用戶吐槽截圖(源於網絡)
從圖片來看,座椅的邊緣有非常明顯的褶皺,而且不止一種類型的褶皺,讓整個座椅的觀感和觸感大打折扣。此外,座椅皮質的鼓包也比較明顯,可以用手感受到皮質和海綿間的縫隙感。
座椅皮質一定程度鼓起(源於網絡)
上文提到,安靜的乘坐空間是對一輛行政級轎車基礎的要求,那麼乘坐舒適度就是行政級轎車的本質要求。
有ET7車主在社群上反映,車輛後排座椅的坐墊比較短,導致大腿沒有合適的承托點,大腿一部分“懸空”,導致後排乘坐舒適度比較一般。
蔚來ET7的乘坐空間
但座椅的乘坐舒適度跟乘客的身高體重密切相關,並且不同人群也有自己的乘坐喜好,所以座椅是否舒服還是需要親自體驗才能得出結論。
3、仍存不少細節問題,“裡子”還需打磨
蔚來ET7采用極簡風格的內飾,但也就隨之放大一些細節問題。
有車主在社群上表示,車輛駕駛位下方的儲物盒存在比較大的曠量,並且開啟/關閉時沒有任何的阻尼感,直接拉低車內的高級感。
儲物箱匡量較大(源於網絡)
還有車主表示車內木質飾板處理不夠細致,邊緣處存在一定的毛邊。並且,更有車主在社群吐槽自己車輛在開啟空調後,出風口處竟然會凝結出水珠。
空調出風口冷凝水珠(源於網絡)
此外,有車主還稱車輛中控扶手箱多次出現自動上鎖的“奇葩”情況,並且有一次把手機放進扶手箱裡,然後扶手箱突然自動上鎖,然後需要輸入手機驗證碼才能解鎖,導致手機沒辦法取出來,很是尷尬。
結語:內外兼修才是真豪華
總結來看,蔚來ET7車長超過5米,軸距超過3米,擁有480kW(約合652.6馬力)的動力,像座椅加熱通風按摩、真皮實木等舒適配置更是一應俱全。作為一輛行政級轎車,蔚來ET7的硬件水平已經達標。
而作為一輛智能電動車,蔚來ET7更是占據優勢,像是激光雷達、800萬像素攝像頭、4顆Orin芯片等頂配硬件全部量產上車,足以讓一眾競爭對手羨慕。
所以,無論是從硬件配置還是智能配置來說,蔚來ET7都可以算作國內純電轎車天花板,準備從寶馬5系、奔馳E級、奧迪A6等同價位同級別車型中搶走一塊“蛋糕”。
但是,從上述車主反映的實際問題來看,蔚來ET7在做工、細節、乘坐感受等“裡子”上,距離老牌豪華品牌的同級產品還有一定的距離,而這也正是目前國內新造車的產品普遍存在的一大問題——重視“面子”,忽視“裡子”。
所謂豪華,不能隻標榜性能參數等“看的見”的部分,而在用戶“看不見”的底盤操控、質量穩定性上也需要下功夫,而這也是包括特斯拉在內等眾多新造車公司在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