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歐洲議會周二投票表決通過根據產品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對進口產品征稅的立法,掃清該計劃成為法律之前的最後障礙。周二的表決為持續近兩年的談判畫上句號。該稅收為給碳定價的國傢提供信用,允許這些國傢的商品進口商從歐盟邊境欠下的金額中扣除為海外排放支付的款項。
作為全球首個對進口商品的碳含量征稅的立法,該法規將對全球貿易產生深遠影響。
立法具體事項
該法規將於2026年生效,將首先涵蓋鋼鐵、鋁、水泥、化肥、電力和氫氣的進口。從今年10月份開始,企業必須開始報告其進口商品的排放量,包括為海外工廠供電的發電廠排放的間接排放量。
與此同時,歐盟正在逐步取消根據排放交易體系向歐洲制造商提供的免費配額。周二通過的立法還批準2026年至2034年完全淘汰免費配額的時間表。
在此期間,進口商隻需為歐洲制造商沒有免費獲得的那部分排放買單。這一舉措旨在平等對待國內和海外制造商,這是歐洲辯稱其邊境稅沒有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限制歧視外國公司規定的關鍵原因。
每噸進口二氧化碳排放的價格將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價格相同,歐盟該體系涵蓋大多數行業的發電廠和制造商。目前,歐盟碳排放配額的價格約為每公噸90歐元,自歐盟提議在2021年收緊氣候法規以來,這一價格已經大幅上漲。
該法規要求進口商獲得歐洲各國政府的授權,並將其列入歐盟中央登記處。企業面臨著一項復雜的任務,即確定在生產進口商品時排放多少溫室氣體。
變相的關稅
分析人士稱,雖然歐盟該法規被稱為“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避免使用“關稅”一詞,但它本質上就是變相的關稅。
該稅收在美國引起關切,美國公司擔心該計劃將為尋求向歐洲出口產品的公司增添一層繁瑣的程序。碳邊境稅也招致一些發展中國傢的批評,這些國傢生產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往往高於其歐洲競爭對手,並且更依賴煤電。
該法規將對國際貿易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對那些沒有碳排放定價的國傢,美國就是其中之一。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經濟學傢Noah Kaufman表示,碳邊境調節機制本質上是一種關稅,最初將適用於能源密集型產品,“鋼鐵、水泥、鋁和化肥”。他說,歐洲已經建立碳定價體系,以應對與制造業產品相關的排放。
馬裡蘭大學環境經濟學教授Roberton Williams說:
“如果你已經對境內生產的產品征收碳稅,你就希望對進口的東西同樣征收碳稅。”
最終,這會阻礙從中國和美國等地進口更便宜的能源密集型產品,因為這些國傢的公司將受到新關稅的打擊。
律師事務所White & Case專註於國際貿易和歐盟貿易合規的合夥人Sara Nordin說,企業開始會問自己可能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美國和其他地區的出口商可能必須提供排放和其他數據,以便他們的客戶繳納稅款。
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環境法教授Shi-Ling Hsu表示,歐盟正試圖建立一個類似氣候俱樂部的組織,其他國傢要加入,就必須為碳排放定價。他說,CBAM可能會迫使行業領袖和政策制定者討論在美國建立碳定價機制——即使他們反對。
美國呼籲征收類似的稅
其他國傢的政府和立法者已經面臨效仿制定“碳關稅”的壓力。英國正在討論是否要征收碳邊境稅,美國國會中的民主黨人則提議立法征收碳邊境稅。美國鋼鐵協會會長Kevin Dempsey說,美國兩黨對這一想法的支持正在增加。
報道稱,美國參議員、來自南卡羅來納州的Lindsey Graham暗示他可能會為進口引入碳稅。
該提案的要點是,這將有助於美國政府鼓勵消費者在面臨購買決定時選擇更環保的替代品。如果對環境不友好的進口商品征收特別稅,這將推高它們的零售價格,從而降低人們購買它們的可能性。
分析稱,由於特別稅僅適用於指定的進口商品,因此需要由美國海關官員而非美國國稅局管理。從功能上講,它與關稅沒有什麼不同。它可能會違反WTO的原則,具體取決於它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