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亞馬遜絕大部分營收來自於網絡零售,而大部分利潤則來自於有優勢的雲計算業務。電子商務和雲計算,都是亞馬遜自行開發的業務。不過,亞馬遜日前爆出一宗大規模並購,這表明亞馬遜願意通過收購的方式,在核心業務相鄰的領域內,尋找開拓和增長的機會。
當地時間周四,亞馬遜宣佈將斥資39億美元,收購初級美國醫療服務提供商One Medical(醫院集團)。這是亞馬遜在醫療保健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
One Medical將成為亞馬遜醫療板塊的新成員,醫療板塊還包括網絡藥房、遠程醫療服務、以及新興的診斷業務。
在One Medical之前,亞馬遜有過兩宗大規模的並購交易,即在2017年斥資137億美元並購美國生鮮食品零售商“全食超市”,以及在去年斥資84.5億美元,收購好萊塢百年制片廠米高梅公司。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費德曼(Emilie Feldman)評價說,亞馬遜這一次並購,表明亞馬遜以及谷歌、Meta、蘋果等其他矽谷巨頭,已經從科技企業轉型為“現代綜合性航母企業”,在傳統優勢業務的基礎上,他們在尋求更多的增長機會。
費德曼表示,矽谷科技巨頭的戰略,就是在與核心業務相鄰的領域內尋找增長機會,因為核心業務現在略受到限制。對亞馬遜來說,電子商務依然是電子商務,但是他們可以尋找諸如醫療保健這樣的高增長業務,或是通過並購米高梅,讓海量用戶去看媒體內容以及廣告。
美國研究機構“內幕者情報”(Insider Intelligence)的數字健康分析師菲利普斯(Lisa Phillips)表示,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希望尋找高增長的新機會,而醫療保健市場已經成熟,通過這一次並購,亞馬遜等於向外界宣佈,自己已經進入市場,要贏取份額。
亞馬遜在美國乃至全球已經遭遇反壟斷監管壓力,美國已經啟動對其市場主導影響的調查,因此亞馬遜已經不能在核心業務領域展開並購。這樣,亞馬遜開始在過去不熟悉的領域進行大規模並購,比如醫療保健或是自動駕駛。
亞馬遜之前收購的米高梅和全食超市,和公司包郵會員業務(Prime)緊密相關。數以百萬計的包郵會員,已經成為亞馬遜的忠實粉絲,帶來源源不斷的購物消費。
One Medical也可能遵循類似的整合思路。之前,亞馬遜已經面向包郵會員推出網上購藥方面的福利。
美國Edward Jones公司的高級分析師亞博盧(Brian Yarbrough)表示,亞馬遜可以面向包郵會員提供打折的醫療保健服務,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提高包郵會員的忠誠度和粘性,無異於錦上添花。
在宣佈並購消息時,亞馬遜並未談到是否會給包郵會員增加醫療方面的福利。
亞馬遜負責健康業務的高級副總裁林德賽(Neil Lindsay,曾經領導包郵會員業務)表示,公司認為,許多行業的用戶體驗需要顛覆性創新,而醫療看病就是重中之重,大有可為。
收購還是自建?
在上述的三宗大並購之前,亞馬遜在這三大領域內,更多是自力更生,按照自己的方向發展業務。
2005年左右,亞馬遜投入資金和人才資源,開始進入生鮮食品市場,推出“亞馬遜生鮮”和“Prime Now”配送服務。但是在發展十年之後,除一個快速配送服務,亞馬遜在生鮮領域乏善可陳。
隨後,亞馬遜“一怒之下”並購全食超市。全食超市帶來豐富的生鮮食品行業經驗,以及遍佈美國各地的零售店網絡。
在網絡視頻市場,亞馬遜的“Prime視頻”能夠叫板奈飛、迪士尼等行業領軍企業,亞馬遜每年投入幾十億美元,制作各種原創精品劇集,吸引消費者購買視頻會員。
通過並購米高梅,亞馬遜的視頻版權庫獲得質的飛躍,該公司一下子擁有“007系列電影”、優質付費電視頻道Epic等資產。
同樣在醫療健康領域,亞馬遜已經耕耘多年。2018年,亞馬遜斥資7.5億美元並購PillPack公司,隨後推出自傢的網絡藥房。
亞馬遜還推出“亞馬遜Care”業務,囊括遠程醫療和面對面醫療。這一服務首先對亞馬遜員工推出,後來也向其他美國公司的員工開放。需要指出的是,亞馬遜Care和One Medical屬於競爭對手關系。
在一些自行開發的多元化業務上,亞馬遜曾經取得巨大成功。比如2006年開發的雲計算服務,最終成為雲計算市場的“帶頭大哥”,在企業在線軟件領域成為重量級平臺。去年在亞馬遜所有的249億美元運營利潤中,雲計算貢獻185億美元。
在另外一個多元化業務——網絡廣告領域,亞馬遜也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小覷的新來者。該公司最近披露,2021年的廣告收入高達312億美元,已經超過微軟、Snap和Pinterest的廣告營收。
總而言之,亞馬遜已經表明,如果自己幹不能得到期望的速度,那麼他們願意去通過並購實現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