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緊盯谷歌:據傳已挖走36位AI人才 打造神秘蘇黎世團隊


自從蘋果公司今年早些時候放棄長達十年的造車努力,決定全力佈局人工智能(AI)以來,有關其人工智能戰略的進展,就一直備受外界的關註。而從近期媒體的一份爆料來看,蘋果近年來其實已經下不少力氣深耕AI領域——在過去六年間從谷歌挖走數十名人工智能專傢,並在蘇黎世創建一個神秘的歐洲實驗室。這傢科技巨頭正在組建一支團隊,以便在開發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產品方面與競爭對手一決高下。

根據媒體對數百份LinkedIn個人資料以及公開招聘信息和研究論文的分析,蘋果近年來其實已掀起一股招聘狂潮,以擴大其全球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團隊。

這傢iPhone制造商尤其把視線“瞄準”向來自谷歌的員工。據統計,自2018年挖來John Giannandrea擔任蘋果主管機器學習和AI戰略的高級副總裁以來,已從這一競爭對手那裡“挖走”至少36名專傢……

相比之下,蘋果從其他公司挖走的AI人才數量,基本還都控制在個位數。


雖然蘋果公司人工智能團隊的大部分人員都在加利福尼亞州和西雅圖的辦公室工作,但這傢科技巨頭還在蘇黎世擴建一個重要的前哨實驗室。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的教授Luc Van Gool稱,蘋果收購兩傢瑞士本地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VR公司FaceShift 和圖像識別公司Fashwell,這促使蘋果得以在蘇黎世建立一個研究實驗室,也就是近年來不時見諸報端、頗為神秘的“蘇黎世視覺實驗室”。

據悉,蘋果在蘇黎世的員工參與蘋果對支持類似ChatGPT的底層技術的研究。他們的論文集中在越來越先進的人工智能模型上,這些模型結合文本和視覺輸入來響應各種各樣的查詢。

該公司一直在蘇黎世的兩個地點發佈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招聘廣告,其中一個地點特別低調。據媒體探訪稱,即便是位於蘋果辦公地附近的“鄰居們”,很多甚至都不知道這間辦公室的存在。

蘋果佈局AI其實由來已久

盡管微軟、谷歌和亞馬遜等蘋果在AI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近年來都在不斷吹噓它們對人工智能這一尖端技術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但長期以來,蘋果公司對其人工智能計劃一直守口如瓶。

至今沒有給出任何令人眼前一亮的AI產品,也令蘋果的股價在今年持續遭遇承壓。

不過,蘋果開發人工智能產品其實也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例如其語音助手Siri。該公司很早就意識到“神經網絡”的潛力——這是一種受人腦神經元交互方式啟發的人工智能形式,也是在背後支持ChatGPT等突破性產品的一項技術。

Chuck Wooters是交互式人工智能和大語言模型方面的專傢,他於2013年12月加入蘋果公司,在Siri團隊工作近兩年時間。Wooters表示,“我在那裡工作期間,Siri小組正在推動的一項工作就是將語音識別轉向神經架構。即使在當時,大型語言模型還沒有興起的時候,他們也已經是神經網絡的忠實擁護者。”

這種興趣似乎讓蘋果公司很早就對神經網絡的研究人員頗為渴求。

2016年,蘋果收購Perceptual Machines公司,這是一傢由Ruslan Salakhutdinov和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兩名學生創辦的公司,致力於研究生成式AI驅動的圖像檢測。Salakhutdinov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大約在那個時候,他們就在尋找一些研究人員,並試圖建立訓練這些模型的基礎設施。”

Salakhutdinov是神經網絡發展史上的關鍵人物,他曾在多倫多大學師從該技術的“教父級人物”Geoffrey Hinton。Salakhutdinov曾在蘋果公司擔任人工智能研究主管,直到2020年才重返卡內基梅隆大學,回歸學術界。

蘋果AI團隊滿眼都是谷歌名宿?

據悉,蘋果公司的頂級人工智能團隊目前大多由谷歌的前核心人物組成,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John Giannandrea,他曾一手領導谷歌大腦(Google Brain)團隊,這一谷歌早年間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後來被DeepMind合並。

目前蘋果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研究的高級主管Samy Bengio,也曾是谷歌的頂尖AI科學傢之一。領導蘋果Foundation Models團隊研究大型語言模型的Ruoming Pang,則曾領導過谷歌的AI語音識別研究。

蘋果還曾聘請過另一位機器深度學習先驅Ian Goodfellow,但他於2022年返回谷歌,抗議蘋果在疫情期間的返崗政策。

在今年3月蘋果發表的一篇重要研究論文中,有六名在過去兩年中受雇蘋果的前谷歌員工,被列為署名作者。蘋果公司在論文中透露,它已經開發出一系列被稱為“MM1”的人工智能模型,這些模型使用文本和視覺輸入來生成響應。

據不少行業內部人士猜測,蘋果目前可能正專註於在其移動設備上部署AIGC,這將是一個突破,允許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和應用程序在手機自身的硬件和軟件上運行,而不是由數據中心的雲端提供算力。

Salakhutdinov表示,蘋果一直專註於“在設備上做盡可能多的事情”,這將帶來對更強大芯片的需求,這些芯片具有所謂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可以處理為人工智能模型提供動力所需的大量數據。

蘋果的芯片供應商之一美光科技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Sumit Sadana表示,“下一個大事件將是AI智能手機——這些手機將需要更多的DRAM。目前智能手機內存芯片的平均容量約為8GB,但要運行大語言模型,至少也需要12GB。”

行業人士預計,蘋果對AI技術的全新嘗試,可能會在6月份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首次亮相。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Erik Woodring表示,下一代iPhone“可能會更像一個語音激活的智能個人助理,由升級版Siri引領,例如可以通過語音控制與手機上的所有應用程序互動”。


相關推薦

2024-05-01

快科技4月30日消息,據媒體報道,蘋果公司從谷歌挖來數十名人工智能專傢,並在蘇黎世成立一個秘密的歐洲實驗室,蘋果公司正在組建一個團隊,在開發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產品方面與競爭對手競爭。據悉,自2018年蘋果挖來Jo

2023-11-11

OpenAI和Google搶人搶瘋,一邊給出500萬到100萬美元的天價年薪,另一邊許諾自己的offer薪水更高。而國內的AI博士也是遭到瘋搶,還沒畢業就要被幾百萬年薪挖走。搶瘋,搶瘋!OpenAI和Google的搶人大戰,已經進入白熱化。OpenAI給Googl

2023-11-30

一項新的全球調查顯示,新加坡和蘇黎世超過紐約,並列今年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根據經濟學人智庫的《2023年全球生活成本報告》,擁有汽車的高昂成本、昂貴的酒精飲料和不斷上漲的食品價格,使新加坡超越去年與之

2024-04-22

站到DeepMind的護城河前。“人們願意加入微軟(或Google、蘋果)這樣的公司是為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劍橋大學計算機教授喬恩·克洛克夫特告訴“甲子光年”,“而且,也許這些財力雄厚的大公司雇傭他們隻是為停止這場雇

2024-03-27

執行官紮克伯格近來一直通過親自撰寫電子郵件,試圖從谷歌的AI團隊DeepMind那裡招募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其中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透露,紮克伯格在信中向他們講述人工智能對Meta的重要性,並希望他們能加入Meta與他共事。

2022-09-13

C增幅隻有1%,是自A8之後提升最小的一代處理器。那麼, 蘋果是怎麼?有的人解釋為,一顆A14就已經讓安卓SoC們難以追趕,加之摩爾定律放緩,所以蘋果有意放慢處理器的升級步伐,也就是有意放水,可有專業媒體則做出另外的

2024-03-12

什麼?谷歌成功偷傢OpenAI,還竊取到gpt-3.5-turbo關鍵信息???是的,你沒看錯。根據谷歌自己的說法,它不僅還原OpenAI大模型的整個投影矩陣(projectionmatrix),還知道確切隱藏維度大小。而且方法還極其簡單——隻要通過API訪

2024-04-09

挖特斯拉工程師,甚至還想把特斯拉前CV負責人EthanKnight挖走,還好馬斯克自傢AI公司xAI眼疾手快,從OpenAI手中成功截胡。作者 | 程茜編輯 | 心緣不怪OpenAI著急,就像馬斯克說的,矽谷AI人才爭奪戰已經到“瘋狂”的程度。即便是

2023-04-06

否會受到無限期的談判的影響。據知情人透露,在法國,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正在與員工就自願離職進行談判,公司願提供豐厚的補償以實現減員目標。為讓高級管理人員辭職,亞馬遜則提供高達一年薪水的懸賞,並兌現離職員

2023-03-27

和道德標準,帶動AI技術造福人類。OpenAI的研究主管是前谷歌機器學習專傢舒茨凱夫(Llya Sutsskever)以及前Strip的CTO佈洛克曼(Greg Brockman),匯聚一大批行業頂尖工程師和科學傢。由於是個非盈利研究機構,OpenAI的啟動資金依賴

2024-03-06

稱,由於需求減緩,VisionPro的發貨日期已提前到3至5日。蘋果將“空間計算設備”看作公司的下一個增長點,但目前看來,市場的風向標依然指向AI,而不是像VisionPro一樣的虛擬現實設備。不過,作為初代產品,Vision Pro的完成度

2023-06-10

調往加拿大,其中部分原因是為防止這些人才被國內公司挖走。四位知情人士透露,總部位於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已經開始申請簽證,以便將其頂尖AI專傢從北京轉移到其在加拿大溫哥華的研究院。此舉可能會影響20名

2024-02-08

隨著對AI這個“吞金獸”的投資,以及反過來對員工的替代。還將持續一整年的裁員,讓Google從矽谷工程師的創新堡壘、舒適的溫床,變成一個陰霾密佈的寒冷之地。員工們士氣低落,對高管們抱怨連連,更有人炮轟:Google所有

2024-02-29

車夢,終究還是要面對現實。在投入巨資研發十年之後,蘋果最終還是決定放棄造車,全力投入人工智能領域。實際上,這個項目已經在內部擱置數年,隻是現在作出最終決定罷。據美國主流媒體報道,蘋果已經在內部會議上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