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蘋果供應商今年繼續“加碼”東南亞


疫情以來的供應鏈多元化趨勢還在繼續,主要蘋果代工廠計劃今年進一步在東南亞擴張。周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在公司線上嘉年華活動中表示,這一年來,集團在全球各地繼續開疆辟土,集團將持續在中國大陸、美洲、東南亞地區擴充規模,預期在2023年將陸續開花結果。

富士康沒有具體說明計劃在哪些東南亞國傢擴張。

此外,據媒體報道,同為蘋果代工廠的和碩的高管周日也表示,公司今年將撥出3億至3.5億美元用於資本支出,部分用於擴大東南亞產能,並增加墨西哥的汽車零部件產能。

和碩聯席首席執行官Johnson Teng 表示,供應鏈的多元化是一個持續的趨勢。據和碩副董事長 Jason Cheng 透露,和碩將在越南和印度尼西亞進一步擴增現有產能。

去年和碩已經開始在印度組裝最新的iPhone 14機型,這是和碩首次拿下蘋果高端機型的訂單,也是繼富士康之後第二個在印度生產iPhone 14的蘋果供應商。和碩同時也是特斯拉的供應商。


相關推薦

2023-02-04

外,蘋果還加速向美國轉移。從蘋果公佈的2021財年200大核心供應商名單可發現,2020年至2021年間蘋果供應商位於美國的工廠數量翻倍。截至2021年9月,蘋果有48傢供應商在美國設有工廠,一年前僅為25傢。中企面臨敏感時刻這樣的

2023-01-28

9傢,占比達到4.5%。雖然數量不多,但印度工廠承擔蘋果核心產品iPhone系列的生產重任。一路東南飛—A股果鏈上市公司密集在印度和越南安營紮寨以越南為首的東南亞各國,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搶奪中國企業的生意。為不被擠出

2022-10-08

稀缺先進工藝,還是疫情沖擊供應鏈,都沒有影響到蘋果核心產品的供應。  ▲Gartner全球供應鏈排行TOP25,右側圓圈內為“供應鏈大師榜”企業,位於TOP25之上,來源:Gartner從千億美元市值到萬億美元,再到今年年內直逼三萬

2023-01-30

應商開始在印度生產AirPods零部件,消息稱產出的並不是核心硬件以及電子元器件,而是外殼。隨後生產的AirPods 外殼 (塑料外殼) 運往中國和越南,並且完成組裝,不過按照這種速度來看,後續 AirPods 的組裝工作也將拓展到印度

2023-04-13

據媒體周四(4月13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蘋果正與供應商就在泰國生產MacBook展開磋商,涉及組裝和生產MacBook組件及模塊等問題。據直接參與蘋果談判的三傢供應商的消息人士透露,參與談判的供應商正與蘋果討論在泰國

2023-01-31

對此,京東方面回應稱:京東始終堅定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核心戰略,將供應鏈基礎設施作為國際化的支點,為進一步聚焦京東在全球供應鏈基礎設施和數字能力的建設,我們將集中資源投入到包括東南亞在內的跨境供應鏈基礎設

2022-12-22

2022年,國內多地疫情爆發後的封控導致蘋果供應鏈交付受到影響,在此背景下,業界關於“果鏈重心向印度及東南亞國傢轉移”的討論也甚囂塵上。其實這個說法之所以能引發較大規模的討論,主要還是受交付問題影響,鴻海

2023-01-30

方、舜宇光學、兆易創新等多傢大陸企業打入蘋果供應鏈核心零部件腹地,另一邊,蘋果末端產品制造業務頻頻向東南亞、印度轉移。果鏈變動背後的明爭互搏暗潮洶湧,始終是全球科技產業中最吸睛、又最殘酷的博弈之一。英

2022-07-06

並未出現下降,反而微幅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蘋果核心供應商而言,無疑也有助於業績的增長,尤其是在往年,在蘋果發佈下半年新機之際,A股蘋果核心概念股都會迎來一波狂歡。近來,據市場消息,蘋果今年下半年新

2022-09-13

基於5納米工藝打造,跟M1同等產品相比,其可能會增加GPU核心數和內存。除更新的MacBook Pro,蘋果還可能計劃在下月的活動中宣佈更新的Mac mini--將搭載M2芯片、新iPad Pro以及搭載Apple silicon的Mac Pro。

2022-07-11

不足以支撐龐大的手機制造產業鏈。在北部以首都河內為核心,直徑30-50公裡畫一個圈,能招到的勞動力更為有限。02    小米開啟越南生產擁擠的越南北部手機制造重地,正在發生著一個重要變化:小米手機成功下線

2023-11-10

訊精密最初是一傢生產電纜等配件的公司,後來逐漸成為蘋果公司的主要供應商。除AirPods外,該公司還生產蘋果VisionPro,據說該公司之所以能贏得這一訂單,是因為它願意在生產中測試蘋果的"瘋狂想法"。據

2022-10-03

致力於建成最智能、最現代化的攝像頭工廠,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

2024-02-16

也有合同工。根據印度法律,合同工不能從事所謂的"核心活動",因此他們也沒有參加罷工。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員工加入,但報告稱有數百人。此外,盡管 Flex 不承認印度工會中心,但仍有 750 人加入該中心。工會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