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某品牌電話手表實在沒有底線啊,就這樣朝小孩子下手?”近日,北京市海淀區學生傢長宋先生向記者反映稱,給孩子買的兒童電話手表裡居然內置有誘導未成年人消費的遊戲App。
據宋先生反映,該品牌兒童電話手表內置多款類似於皮膚商城、遊戲等App,“原本給孩子買電話手表是為方便聯系,直到我查賬單發現對不上才知道是孩子在電話手表上刷走錢。” 宋先生擔憂地表示,哪位傢長能24小時盯著孩子?
滴滴!您的孩子
在某品牌電話手表消費“299元”
“隻有兩種小學生,一種是用電話手表的,一種是沒有電話手表的。”對於曾經風靡一時的該品牌電話手表,網絡上有這樣一個段子。而在中小學校幾乎人手一隻的該品牌電話手表,憑借著“碰一碰”加好友,快速在未成年人群體走紅。
“不管你在哪裡,一個電話就能找到你”的廣告語更是直擊傢長的痛點,讓傢長心甘情願地為此付費。
隨著科技的發展,一枚小小的手表也開始內卷,囊括雙向通話功能、拒絕來電、屏蔽騷擾電話、SOS求助、高清攝像等多項功能。在產品性能上,還推出防水、防磕、防摔、可拆卸等。據小學生使用者小佳介紹,現在的該品牌電話手表功能豐富,其內置的軟件也變得紛繁復雜。
值得註意的是,宋先生反映的情況並非孤例。記者在某投訴平臺解到,近一年,涉及該品牌電話手表的投訴多達276條,投訴原因多為“無故扣費”“誘導孩子消費”等。
江蘇的李先生也遇到相同的問題。2022年4月29日,其手機上莫名收到一條扣款通知。“我非常確認並沒有開通免密支付,該品牌電話手表不需要賬號密碼就能扣錢是不是太恐怖?”
來自天津的傢長李璐向記者爆料稱,2022年6月11日,孩子點該品牌電話智能手表的App,被莫名扣款299元,目前一直找不到商傢,無法退款。李璐認為,使用該品牌電話手表的小學生群體較多,且這些孩子沒有分辨力和自控力,更容易被誘導。
有消費者稱,孩子點幾次電話手表上的App,在傢長正在使用微信的情況下,微信扣錢沒有密碼支付或者任何提示,直接把錢扣,造成傢長錢財損失。 該消費者稱,對於電話手表這種不需要通過微信和密碼支付就能隨意扣款的設計非常不滿,現要求退還相關款項,並更改手表的相關設定,取消裡面的收費項目。
來自北京的謝女士告訴記者,孩子快上初中,不想給孩子配手機,但是又擔心孩子的安全,故而讓孩子使用該品牌電話手表。通常會給孩子的電話手表裡轉一些錢以便不時之需。
謝女士告訴記者,傢長可以用支付寶掃碼綁定孩子的電話手表,綁定成功後,點擊零錢餘額,進入“孩子的零花錢”界面。輸入要轉入孩子零錢錢包的金額,然後點擊立即轉入即可。
“這些過程中,都不再需要傢長輸入支付密碼,這也意味著,孩子可以自由支配在該品牌電話手表內的金額。” 謝女士表示。
廣告、彈窗、遊戲……
電話手表內置“擦邊球”
宋先生向記者展示來自該品牌電話手表內的多款應用軟件,“皮膚商城,會動的新皮膚”等字樣映入眼簾。
“這些廣告花花綠綠還會動,對於孩子來說很有吸引力。” 宋先生說,但是一個電話手表為啥需要皮膚功能?這不是遊戲裡常有的操作嗎?
此外,宋先生進一步發現,不僅是皮膚商城APP的廣告推送,該品牌電話手表內還有多款可在App內扣費的學習類軟件及遊戲軟件。
事實上,記者解到,此前為規范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從2020年7月開始,國傢網信辦便啟動“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行動。 國傢網信辦特別指出,重點整治學習教育類網站平臺和其他網站的網課學習版塊生態問題。嚴禁網課學習相關頁面推送網絡遊戲、低俗小說、娛樂直播等與學習無關的不良廣告信息。 嚴打在用戶評論區、群圈等互動版塊發佈淫穢色情、猥褻誘導、暴力犯罪等信息行為。深入排查處置使用低俗頭像、簽名、昵稱,發佈低俗內容的賬號。嚴管以課程產品、文化交流、共享作品為包裝向未成年人傳教的信息。
對此,不少傢長指出,教育類App內的廣告彈窗管住,硬件卻沒防住,特別是沒有學習功能的電話手表,恰恰打起“擦邊球”。
中國政法大學某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也給孩子購置過該品牌電話手表,除內置軟件外,孩子是可以自主下載其他軟件的,這其中就包含遊戲類App。
“但作為傢長,僅從智能手表的廣告宣傳上來看啊,並不能明確認定其是一款學習類產品,其中內含的廣告推送、遊戲等內容讓傢長不易察覺。”該教授表示,如果傢長沒有關註孩子的一言一行,就很難發現孩子使用時是否會被廣告推送或遊戲內容吸引,乃至付費。
有專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屬於以遊戲誘導學生消費,該品牌電話手表等智能硬件應被納入遊戲監管范疇。 否則就會出現打“擦邊球”、違規經營、侵犯未成年學生合法權利等問題,對於遊戲的監管存在漏洞。
記者獲悉,隨著教育智能硬件賽道的崛起,賽道玩傢將智能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學習機、翻譯筆、智能手寫筆、學習燈等分類目產品並稱為教育智能硬件。其中,可穿戴設備就包括智能手表。
“我們對於學習類產品不能做狹義的理解,學習類、教育類產品就隻能純學習,明確是學習機或者具備學習功能的智能硬件。還是要從產品實際功能上出發去廣義地理解,內置學習類的軟件、包括學習功能的智能硬件產品就要遵守相應的規定,接受監管。”教授坦言。
“同時,監管也要註意變化。不能讓打擦邊球經營等行為遊離在監管之外。”專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