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汽車行業正面臨利潤下滑的問題。8月11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信息發佈會上,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利潤同比降幅達到25.5%,同期營收僅下降4%,這是很不健康的。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上遊企業利潤暴增,但下遊企業卻“連湯都喝不到”。
汽車裝配車間 新華社 資料圖
“通過幾年的技術升級、方案優化,我們動力電池的價格降很多,但因為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把我們幾年的努力都攤掉。”陳士華認為,目前碳酸鋰價格處於畸形狀態。
數據顯示,今年碳酸鋰漲價潮卷土重來,價格一度飆升至51.5萬元/噸。華西證券在近日的研報中分析認為,進入下半年,下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均有趕工意願,這將加大鋰鹽消耗,也將支撐後續鋰鹽價格繼續走強。
對於高企的原材料價格,車企也一直在呼籲理性降價。日前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公開調侃說自己“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
隨後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對此回應,“是上遊原材料的資本炒作,給動力電池產業鏈帶來短期困擾,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石油焦等鋰電池上遊材料均出現價格暴漲。”
此後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傢吳凱也表示,“很多主機廠抱怨我們電池廠把利潤拿走,實際上,但我們也在盈利邊緣掙紮,非常痛苦。”
從車企半年報業績預告中也不難發現,汽車行業利潤情況並不佳。長安凈利潤預計為50億元以上(其中約四成由阿維塔科技增資帶來的“非經營損益項目”貢獻),長城預計實現53億以上凈利潤,比亞迪凈利潤預計在28億-36億元之間;而北汽藍谷、小康股份、江淮汽車等則有著7億-22億元不等的凈預虧,虧損均較此前進一步擴大。
陳士華介紹說,在整個產業鏈中,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基本處於虧損狀態,動力電池企業利潤其實也並不好。但鋰材料加工企業則有著極高的毛利率,已發佈半年報的十幾傢鋰材料加工企業在今年上半年平均利潤達到35億元以上,而上遊礦產公司則利潤更高。他呼籲上遊企業理性定價,維持整個產業鏈長期的健康發展。
近日,不少機構和分析人士都預測,下半年汽車行業不再面臨缺芯問題。
對此,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近日,由於消費類芯片需求下降,有利於芯片公司產能轉向汽車芯片。但實際上,芯片短缺情況仍然存在,而且仍在影響汽車工業,尤其是二線品牌,往往還面臨較嚴重的芯片問題,甚至拿不到例如博世ESP等配件。
記者/吳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