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各位朋友,請揉一揉你們雪亮的眼睛,然後告訴我,下面這兩張圖片在視覺上有什麼差別?如果實在看不出來,千萬不要為難自己,微博熱搜#瑞幸狀告泰國瑞幸敗訴#、#瑞幸泰假#裡的吃瓜群眾也都看不出來。
簡單說來,就是泰國整出一個跟瑞幸“臉對臉”的咖啡品牌,然後瑞幸把臉懟過去起訴,據南方都市報說,還敗訴。
在咱們這邊的評論區裡,畫風是這樣的:
“抄襲的這麼明顯,這都輸”“為什麼敗訴”“下次是不是還要抄襲我們的雪王啊”“為什麼不抄襲星巴克,是因為不敢嗎”……
不過,人類不止悲歡並不相通,視力都不相通。
在泰國的某些視力范圍裡,“這怎麼能一樣呢?這完全不一樣!”
2
在中文互聯網,沒有人知道瑞幸怎麼敗訴,但似乎所有人都知道瑞幸敗訴。
據第一財經查證發現,在泰國知識產權和國際貿易法院案件系統裡,瑞幸咖啡曾在2021年起訴泰國的侵權方,一審法院判決,瑞幸咖啡中國公司勝訴,要求被告撤銷相關商傢註冊,並停止使用該商標。
2021年,是瑞幸咖啡開始琢磨出海去東南亞的一年。
瑞幸還沒有出海到泰國,卻在泰國發現自己的分身。
首次訴訟中,瑞幸獲勝,被告方泰國瑞幸不服,重新提起上訴。這一次對決,在2023年11月30日再次開庭。
在上一次微博網友熱議真假瑞幸時,瑞幸官方火速上線發聲明,表示沒在泰國開店,泰國的瑞幸門店是仿冒門店,相關部門已采取法律手段維權。
而這一遭,瑞幸本幸,目前並沒有出面回應。
當事方不同於上一次的沉默,而中國網友在稍微解下泰國瑞幸的背景後,就默認瑞幸恐怕是輸。
冒充孫悟空的六耳獼猴死可以被一棍子打死,自從猴間蒸發,不是因為他做錯事,而是因為他沒啥背景,竟然還敢出來幹這山寨的活兒。
但泰國這隻瑞幸限定版“六耳獼猴”不一樣。它上面是泰國皇傢50R集團——一傢從事零售、新能源、旅遊業、房地產、餐飲業等多元化經營管理的泰國本土企業,有泰國皇室和軍方政府的背景。
3
有“瑞幸泰假”相似喜劇效果的,必定提名“喬丹和中國喬丹”。
1999年,邁克爾·喬丹正式宣佈二次退役,無數球迷捶胸頓足地惋惜。在一片粉絲發出的哀嚎聲中,一傢嗅到商機的福建日用品公司閃亮登場。
它一口氣註冊70多個喬丹相關的商標,並成立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那是一個互聯網並不發達的年代,不管品牌有沒有主動被動地炒作,絕大多數中國網友都認定中國喬丹和球星喬丹的關系,不簡單。
在隱形的輿論福利加持下,中國喬丹體育的業績一路猛漲,在2020年的時候年銷售額已經逼近30億。時至今日,打開社交媒體,我們會發現在一些下沉市場,消費者依舊分不清喬丹和中國喬丹。
早在2012年的時候,邁克爾·喬丹就已把中國喬丹告上法庭。據小道消息,在第一回合中,他的律師團隊準備將近1.5萬頁的訴訟材料,頗有一擊必勝之勢。
喬丹的律師當庭掏出海報,展現中國喬丹的商標圖片和邁克爾·喬丹上籃的圖片,幾乎百分百的重合度。那差別,比真假瑞幸的對比圖還不明顯。
然鵝,中國喬丹律師接下來的一番發言,直接把現場所有人的CPU幹燒。發言的大致意思是,圖片拿的是籃球,我們中國喬丹體育品牌拿的是乒乓球拍!
至於為什麼要叫“喬丹”,那也有充分的理由。因為在中國漢語文化裡,喬丹指的是南方之草木,聽著很有蓬勃生命力,圖個吉利。
在百度百科,“南方之草木”甚至有一個專門的詞條,註釋是“對喬丹品牌的荒唐解釋”。
在如此有說服力的解釋下,拿乒乒球拍的中國喬丹,這一仗竟然打贏。
後來,命運的齒輪被人的欲望推著轉動。或許是想最大程度地享用“喬丹”的紅利,中國喬丹竟然把邁克爾·喬丹的兩個兒子,也都註冊成商標。這下,中國喬丹和邁克爾喬丹終於有強關聯性。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喬丹體育對爭議商標“喬丹”的註冊,損害球星邁克爾·喬丹的姓名權,判決撤銷原相關爭議裁定,同時由國傢知識產權局對前述商標重新作出裁定。敗訴的中國喬丹體育有限公司,不久後正式更名成中喬體育有限公司。
這場“喬丹案”打八年。
4
中國海信跟德國海信掰扯六年,花費50萬歐元買回自己的商標。
美國蘋果從中國唯冠手裡贖回iPad商標,掏6000萬美元。
法國絲芙蘭跟中國絲麗雅為第1487316號“SEPHORA”商標,纏鬥將近七年。
……
有點熱度的國際商標侵權案,品牌方往往都是經過漫長的訴訟期,甚至搭上大筆的費用,最終才拿回商標權,極有可能還隻是部分商標權。
在關於企業和出海法律風險,幾十年來,專傢們都在大聲預警,“要註意商標權的跨國風險”。
為什麼預警這麼多年,者們這些法務部門龐大的公司,都還隻能跳進別人給挖的大坑?
因為在跨國這個語境下,商標已不僅是一個法律認定,更是一門多方利益裹挾的生意。況且,大多數企業和品牌還沒有一套對外知識產權的防禦機制。
2016年,檢測到的國內企業海外被搶註的信息超過2000條,這也僅僅是搶註產業的冰山一角。其中美妝是商標搶註的重災區。愛麗小屋、赫拉、契爾氏、安耐曬進軍中國市場,不得不搖身變成伊蒂之屋、赫妍、科顏氏、安熱沙。
我自己感受最深的是,2015年前後跟風買過很多3CE的化妝品,一直以為是韓國的“三熹玉”,沒想到全是中國的“第三眼”。
當然,我方國貨走到海外市場也會面臨相同困境。泊泉雅在印尼被搶註,“替身”品牌還一度成為東南亞美妝品牌的頂流。據說,創始人原本還是中國珀萊雅品牌代理商。同樣,大寶、稚優泉、橘朵等品牌也都被海外市場搶註。據美妝網的不完全統計,我國至少有超80個商標在印尼被搶註,近100個商標在日本被搶註,近200個商標在澳大利亞被搶註。
品牌皆苦,搶註無處不在。
商標保護,考驗的已經不是法律水平,而是想象力水平。
據說當年某礦泉水品牌怕被蹭流量,把“哈娃哈”,“哈哈娃”啥啥的都註冊,以此經驗,也許瑞幸該把往東南西北看的鹿,都註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