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後成中風高發人群 這些癥狀早發現真的能救命


中風或腦卒中,是一種突發的神經系統疾病。如今這種長期被視作中老年人的健康隱患,也悄然向年輕人蔓延。隨著90後等年輕群體在社交媒體上越來越頻繁地討論中風話題,我們有必要對這一現象進行深入探討。

那麼,這個年輕的群體在中風的地圖上標記多少個點呢?數據揭示一個不容樂觀的趨勢。

在美國,20 至 44 歲的成年人中,中風的發病率在不到二十年間出現顯著的上升:從 1993 年的每 10 萬人中的 17 例跳升到 2015 年的 28 例。這其中 18 到 44 歲的缺血性中風的住院率更是在 2003 年到 2012 年間翻一番。

看看歐洲,55 歲以下的年輕人在缺血性中風發病率上同樣經歷一次跳躍,由從 1994~2002 年的每 10 萬人中的 10.7 例升至 2003~2011 年的 18.1 例。

而在中國,情況也不容樂觀,中風的患病率翻一番,從 2000~2005 年的 0.8%增加到 2012~2017 年的 1.5%。更值得註意的是,中國中風患者的平均年齡大約是 65 歲,相比之下,發達國傢的這一數字是 75 歲。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風並探討一下如何在年輕時代就開始預防,因為中風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它正悄然改變著年輕人的健康地圖。

中風是什麼?

要深入理解中風,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它主要有兩種形式: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就像是大腦的“心肌梗塞”。想象一下,腦部的血管被一塊血栓堵住,就像城市的供水管線突然被堵塞,那片區域的居民即會面臨用水危機。對大腦來說,血液攜帶著氧氣和養分,一旦供應中斷,那些依賴它們生存的腦細胞就會遭受損傷,甚至死亡。

出血性中風則是一種腦內的洪災。如果腦部的血管破裂,血液便會漫溢進入腦組織,這不僅剝奪其他區域的血液供應,還會因為壓力增大而損害腦細胞。想象一下,如果傢中的水管破裂,水不僅無法到達預定的目的地,還會損害傢中的結構和傢具。

當中風發生,它的破壞力並不局限於腦部。由於大腦是身體的指揮中心,控制著我們的運動、感覺和認知功能,中風的影響可以是全面的。某些人可能會體驗到肢體無力或完全喪失運動能力,有些人可能會失去說話或理解語言的能力,這被稱為失語癥。

還有些人的視覺會受到影響,他們可能看不清楚或者完全看不見一邊的視野。中風的影響深遠且多樣,這取決於大腦中受損部位的功能以及損害的程度。

對有些人來說,這些影響是暫時的,他們可以通過康復治療逐步恢復。而對另一些人來說,中風可能帶來長期或永久性的改變,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獨立性。

因此,解中風並認識到它不僅是老年人的問題,對每一個年齡層的人都至關重要。通過教育和預防,我們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大腦,減少中風的風險。

哪些不良習慣會導致一些年輕人更容易中風?

研究發現,年輕人最常見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酗酒、抽煙,這些都和我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生活方式的選擇如同每天的微小決策,它們匯集成生命健康的大河。不均衡的飲食、久坐不動的生活、連續加班的工作模式,還有那頻頻被忽視的充足睡眠——這些都可能是中風的悄悄逼近。像是時間的沙漏,每一個不健康的習慣都在不斷累積潛在的風險。

然後,是那些隱藏在快節奏生活背後的社會心理因素:難以言說的壓力、徘徊心頭的焦慮、陰霾中的抑鬱。它們就像無形的重負,壓迫著年輕人脆弱的心靈,間接地影響著腦血管的健康。最後,不得不說到遺傳和傢族史,這是我們無法選擇的生命密碼,它們在不為我們所知的地方,也影響著中風的風險。因此,要想降低中風的風險,需要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做到均衡飲食、少油少鹽、戒煙戒酒,同時需要控制好基礎疾病,比如血壓、血糖、血脂;定期做好篩查。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中風?

在中風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中,每一分每一秒都至關重要。解如何判斷中風的跡象,就像掌握救援生命的密碼。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BE FAST 口訣”來迅速識別中風的征兆。

“B”——Balance 是指平衡,平衡或協調能力喪失,突然出現行走困難、步態不穩;

“E”——Eyes 是指眼睛,突發的視力變化,視物困難;

“F”——Face 是指面部,面部不對稱,口角歪斜;

“A”——Arms 是指手臂,手臂突然無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現在身體一側;

“S”——Speech 是指語言,說話含混、不能理解別人的語言;

“T”——Time 是指時間,上述癥狀提示可能出現卒中,請勿等待癥狀自行消失,立即撥打 120 獲得醫療救助。

除“BE FAST 口訣”,還有其他癥狀值得我們警惕:比如那種突如其來的、難以忍受的嚴重頭痛,它可能是腦部有血管破裂的信號。認識這些癥狀,如同掌握一把揭開中風神秘面紗的鑰匙。它們提醒我們,在中風的預警信號出現時,不必恐慌,但必須迅速行動。

因為在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中,解和反應的速度就是救命的關鍵。雖然現在中風的重擔主要還是壓在中老年人的肩上,但年輕人的生活節奏和習慣,正悄悄地向他們遞出風險的邀請函。

生活方式的微小調整,比如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以及避免過度的精神壓力,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選擇,卻是構築預防中風防線的堅實基石。

因此,預防中風應該是所有人應該重視的事情。


相關推薦

2023-10-31

即有四成的人從25歲開始就有可能發生中風。這意味著,第一批90後已經是中風高發人群,所以千萬不要覺得腦卒中離你很遙遠,它在我們每個人身邊伺機而動”。專傢表示,一般出現以下這些情況可能是要中風。1、睡不醒,頻

2023-02-25

的人,將把心血管事件的總數減少到略高於2700件。這是第一次利用藥物數據來跟蹤慢性病的日常管理變化。研究人員說,將來能夠常規地跟蹤這一點,特別是在醫療危機期間,將使國傢醫療服務系統和政策制定者能夠更早地介

2022-07-16

在這條新聞上熱搜後不久,關於熱射病的討論就沖上熱搜第一。相信不少差友都和世超一樣,第一次在新聞上看到熱射病這種疾病。並且這種疾病,已經嚴重到足夠在短時間內致人死亡的地步。那麼熱射病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疾病

2024-08-05

事馬拉松、舉重、健美等高強度運動的專業人員,這三類人群需要特別警惕。如果運動後出現局部疼痛、腫脹、壓痛、肌無力,全身乏力、發熱、心動過速、惡心、嘔吐,或者醬油尿、少尿、無尿等癥狀,需要警惕橫紋肌溶解綜

2024-02-22

據報道,浙江一男子因嗓子痛到快窒息而被送醫,最終確診為急性會厭炎,這是耳鼻咽喉科的急重癥之一,病情嚴重且起病突然,可快速導致急性窒息,死亡率極高。急性會厭炎常見病因包括感染、過敏反應、損傷和炎癥等。急

2022-08-03

月,患上心血管問題的風險也會很高,例如心臟病發作、中風等。在《自然-醫學》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VA)記錄的數據來估計新冠病毒導致心血管問題的頻率,對比VA記錄的15萬名新冠康復患者

2023-02-27

。“目前醫院確診甲流的人確實變多。”2月24日,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感染科主任李立艷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後,除嗅覺、味覺正常外,其他癥狀與感染新冠病毒相差不多。甲型流感病毒

2023-06-28

病較急,發病早期即可出現三多一少”癥狀。如果你出現這些癥狀,建議做個血糖測量。隻有對自己的身體變化保持警惕,才能做到早發現、早控制。如果忽視身體發出的信號,就會延誤治療。

2022-08-07

直立性低血壓,可能會導致跌倒、昏厥、傷殘,甚至增加中風、心肌梗死的風險,所以平時更要註意!如果老年人患有心腦血管等疾病,建議在廁所和浴室地板上加上膠皮墊,臥室鋪地毯,避免跌倒時引起碰傷。

2022-07-14

國流感監測信息顯示,6月以來,南方部分省份進入流感高發期,流感病例數創近年同期新高。通常情況下,流感多在冬春季高發,為何今年南方多省出現反季節性高峰?我們又該如何有效預防?對此科技日報記者采訪相關專傢

2022-07-03

毒載量出現下降。但隨後在某些人當中,病毒水平在他們第一次檢測呈陽性後的9至12天開始再次攀升。查內斯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病毒載量的反彈是否與停用Paxlovid有關。但他與自己此前的研究比較有一些不同的發現。在去

2022-08-15

影響,這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和隨訪。”一位兒科醫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數據,截至本月初,美國累計有超過1400萬兒童新冠檢測呈陽性,但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出現長期癥狀。美國CDC的一份最新報告

2022-07-29

“生鮮電商第一股”的故事結束。7月28日,每日優鮮App首頁推送通知,“30分鐘極速達服務”將被關閉,最快配送時間更改為“次日達”。下午,一則每日優鮮內部聊天記錄在網上流傳,消息指出:一場20分鐘的線上會議後,每

2024-02-20

無關,隻跟先天的身體素質有關,其中有兩個關鍵指標,第一就是紅細胞的攜氧能力,第二個就是耐受性。紅細胞的攜氧能力是指,假設在低海拔地區,大傢1個紅細胞都能攜帶10個氧氣單元,而到4000米,我還能攜帶7個,你呢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