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CEO黃仁勛認為,未來幾年計算技術的進步,將使人工智能(AI)的開發成本遠低於“7萬億美元”。先前有報道稱,美國AI研究公司OpenAI正在與包括阿聯酋政府在內的潛在投資者進行談判,試圖推動一個旨在提高全球芯片制造能力的項目,重塑全球半導體行業。其中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該計劃準備籌集高達5萬億至7萬億美元。
據解,7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2023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四分之一左右。若與上市公司的市值比較,相當於2.2個微軟公司,或2.4個蘋果公司。截至周一收盤,英偉達的市值為1.784萬億美元,接近7萬億的四分之一。
當地時間周一(2月12日),2024年世界政府峰會在阿聯酋迪拜開幕,與會的黃仁勛告訴媒體,他對這一說法表示懷疑並指出,“作假設的時候不能簡單計算需要購買多少計算機。你需要考慮到計算機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因此,購買的總量並不需要這麼多。”
他補充稱,“計算機架構仍在不斷進步。如果不將‘計算機變得更快’納入考量,你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需要14個行星、三個星系和四個太陽來為這一切提供燃料。”
來源:世界政府峰會官方社交媒體賬號
目前,人工智能芯片市場主要是由英偉達主導,H100也公認是訓練大語言模型最需要的GPU。由於H100售價不菲,給英偉達公司和黃仁勛本人都帶來巨額財富的同時,也讓OpenAI、Meta等AI開發商有“另起爐灶”的想法。
據解,臺積電、三星電子等每年的資本支出高達百億美元,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要想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就必須在研發、設施和專業人員方面投入巨資。
而黃仁勛卻認為,芯片正向著更好、更具成本效益前進,將會讓這一想法變得沒有必要。他相信,芯片行業中部件的制造將“越來越快”,進而降低人工智能技術的成本。
但黃仁勛補充道,AI支出的增長趨勢確實不會很快結束,他估計未來五年,全球數據中心為AI提供動力的成本將翻一番,“我們正處於這個新時代的開端。在未來四至五年內,我們將擁有價值2萬億美元的數據中心,為世界各地的軟件提供動力。”
當被問及下一代AI會否建立在GPU上時,黃仁勛稱他已經觀察到許多其他主要科技公司確實正在開發他們自己的專有芯片,以作為GPU的替代品。比如微軟正在開發自研AI芯片Maia,谷歌則在設計自己的張量處理器(TPU)。
黃仁勛說道,英偉達與潛在競爭對手不同的是,公司的GPU可供“任何平臺上的任何人”使用,並指出這是他“AI民主化”雄心的一部分。黃仁勛表示,公司有能力靈活適應構建AI系統的新方法,所有架構都可以在英偉達的架構上創建。
這位CEO稱,英偉達將存在於“每個雲和數據中心,一直到自動駕駛系統和自動駕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