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傢媒體報道,OpenAI的首席執行官SamAltman最近正在向全球投資者兜售其價值數萬億美元的芯片夢想。他計劃建設一個晶圓廠供應網絡,預計投資5-7萬億美元以提高人工智能芯片產量。然而,這一宏偉藍圖在一些科技業人士看來有點過於作秀。
作為人工智能芯片領域最權威的人物,英偉達的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回應稱,過去十年中,算力成本已經下降100萬倍。而他估計未來該領域的芯片廠建設成本將遠低於7萬億美元。
另一名資深的芯片架構師Jim Keller也在X上回應稱,他用不到1萬億美元的資金就能夠做到Altman所計劃的事情。
Keller還尖銳地指出,擴大芯片供應第一步就是消除利潤堆積,即簡化芯片的供應鏈;其次就是讓芯片變革速度加快,並讓硬件和軟件相匹配。
這也是黃仁勛所呼籲的內容。在他看來,芯片業的擴張並不是指人工智能芯片數量的爆發,那樣隻會帶來供需失衡並沖擊芯片的價值。他和Keller一同強調應讓處理器變得更復雜,而不在於讓處理器變得更多。
萬億美元的大計劃
Altman對未來芯片行業的融資構想遠遠超過該行業目前的估值,事實上,半導體行業去年的銷售額在5270億美元左右,預計到2030年才會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
與此同時,芯片制造商在2022年累計設備投資995億美元,預計今年的基礎設施投資也不過為970億美元。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臺積電在2023年資本支出也僅有320億美元。
Altman的構想不僅對芯片制造業來說有點誇張,無論放在哪一個行業都足以令人咋舌。遙想當年美國孤註一擲的曼哈頓核計劃,按照通脹調整之後花費的成本,也不過是7萬億美元的兩百分之一罷。
有人則嘲諷稱,Altman是被繁花迷眼,看多富人紮堆向OpenAI投錢,已經失去對價值的判斷,正在效仿其前輩馬斯克,開始畫一個和“火星移民”類似的大餅。
回到芯片行業,錢的問題還隻是一方面。據一些科技人士稱,人才短缺遠比資金問題更加嚴重。目前來看,能夠建設高規格芯片工廠的合格人員已經極度短缺,且合格的技術人員比芯片還要難得,因為前者無法在裝配線上大規模量產。
當然,人們也可以將Altman的話理解為對芯片業的強勢看好,代表著該行業仍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不過,7萬億美元的大餅屬實讓人有點吃撐,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也需要進一步被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