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最近進行的研究發現,普通人群中感染SARS-CoV-2病毒的比例很高,會導致持續感染一個月或更長時間。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免疫力低下的人長期感染COVID-19病毒可能是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出現的多種新變種的源頭,並為連續的感染浪潮(包括Alpha和Omicron變種)播下種子。但直到現在,COVID-19在普通人群中的持續感染率以及病毒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演變
研究方法和結果
為對此進行研究,研究人員使用美國普查局COVID-19感染調查(ONS-CIS)的數據,該調查大約每月對參與者進行一次檢測。在 90000 多名參與者中,有 3603 人在 2020 年 11 月至 2022 年 8 月期間提供兩次或兩次以上的病毒測序陽性樣本。其中,381 人在一個月或更長的時間內對同一病毒感染呈陽性。在這一群體中,有 54 人持續感染至少兩個月。研究人員估計,在所有感染中,有千分之一到二百分之一(0.1%-0.5%)的感染可能成為持續性感染,並持續至少 60 天。
在某些情況下,個體仍然會感染在普通人群中已經絕跡的病毒變體。與此相反,研究人員發現,再次感染同一變異體的情況非常罕見,這可能是由於宿主對該變異體產生免疫力,變異體的頻率在幾個月後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
洞察病毒動態和Long-COVID
在 381 名持續感染者中,有 65 人在感染期間進行三次或三次以上的 PCR 檢測。這些人中的大多數(82%)都表現出病毒動態反彈,經歷病毒載量先高後低再高的動態變化。研究人員認為,這表明病毒在長期感染過程中仍能保持活躍的復制能力。
在這項研究中,與典型感染者相比,持續感染者在感染開始超過 12 周後出現 Long-COVID 癥狀的可能性要高出 55%。
某些個體出現極高數量的變異,包括確定冠狀病毒新變種的變異、改變單克隆抗體靶點的變異以及冠狀病毒尖峰蛋白的變異。然而,大多數人並沒有攜帶大量的變異,這表明並非每一種持續感染都會成為新變異的潛在來源。
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 Mahan Ghafari 博士(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系流行病科學研究所)說:"我們的觀察結果凸顯基於社區的基因組監測的持續重要性,它既能監測新變種的出現和傳播,又能從根本上解新型病原體的自然史和進化及其對患者的臨床影響。"
共同第一作者Katrina Lythgoe博士(牛津大學生物學系和流行病學研究所)說:"雖然病毒持續存在與Long-COVID之間的聯系可能不是因果關系,但這些結果表明,持續感染可能是Long-COVID的病理生理學因素之一。事實上,許多其他可能的機制也被認為是導致感染的原因,包括炎癥、器官損傷和微血栓形成。"
編譯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