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的異構混合架構與手機處理器大小核設計有何不同?


我們都知道,英特爾在12代酷睿處理器中采用全新的架構設計,也就是異構混合架構。這一架構主要就是通過P-Core性能核+E-Core能效核設計,來彌補以往架構英特爾核心數量不足的短板。而這種設計也被大傢習慣性地稱為“大小核”。

在這種異構架構中,P-Core,即所謂的大核主要通過高頻率與超線程負責重負載任務;而E-Core,即所謂的小核則主要負責較輕負載任務,以及多線程性能吞吐與協同能力。


同時,P-Core與E-Core采用不同的微架構設計,前者為全新的Golden Cove微架構,後者為Gracemont微架構。

我們都知道,在ARM架構下,異構設計早已有之。而因為ARM架構下的異構設計中,一個核心主要負責性能,另一個核心主要負責低能耗,因此被用戶形象的稱為大小核設計。由於ARM架構主要面向移動級平臺,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因此其大小核相對而言更加偏向能耗這一部分,畢竟對於這些移動級設備來說,低能耗、長續航、低熱量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對於PC而言,尤其是遊戲本或桌面級PC來說,本身其實並不存在功耗和散熱方面的擔憂,因此英特爾P-Core+-E-Core混合架構設計,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等同於ARM架構的大小核。

其實就“大小核”來說,首先要清楚的一點是,在一個大小核異構架構下,大核是相對於小核而大的,小核是相對於大核而小的,如果跨越系統平臺去單純說小核一定就小,大核一定就大,無疑是不夠嚴謹的。

那麼英特爾的“大小核”與ARM的大小核究竟有何不同呢?


首先明確的一點是,12代酷睿Alder Lake的E-Core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小核心。因為在英特爾異構架構體系下,Gracemont微架構的E-Core承擔的是協同性的多線程吞吐性能提升,其實際性能超過Skylake和Zen 2,而Skylake和Zen 2絕對不是小核心,它隻是相對於Golden Cove的P-Core而言,能耗低一些。

其次從命名來看,Gracemont無疑是源自Atom這一脈,其上一代微架構為Tremont,相對於Golden Cove微架構的P-Core而言,Gracemont微架構的E-Core確實要小一些,但其實際性能相對於Tremont來說,IPC提升超過20%。

其實對於12代酷睿來說,E-Core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負責多線程任務的處理,如渲染、壓縮/解壓縮等等。而在Tremont上改進後的Gracemont,其實在渲染方面有著非常出色的性能表現。這源於其雙前端六解碼、以及整數浮點分離的設計。要知道,這種設計在ARM架構的小核中是沒有的。


此外英特爾在混合架構之下對緩存進行擴容,在增加P-Core的二級緩存和E-Core的每核二級緩存的情況下,英特爾同時在共享L3智能緩存上也進行增強和擴容。根據不同的核心數,英特爾12代酷睿處理器L3智能緩存最高提高到30MB,有效提高內存數據量、降低延時。


而在頻率方面,E-Core睿頻能力從3.6GHz起步到3.9GHz,表現也是相當不錯。

其實對於大小核設計,大傢很容易被誤導的一個地方是,“大小核”三個字就是簡單描述核心的大小。其實從本質上來講,這種描述忽略大與小的參照系。在一個擁有大核心和小核心的異構架構中,大小核的界定除考慮到核心面積之外,其實還要考慮到其發揮的作用。ARM架構下的小核心存在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低能耗,而12代酷睿中的“小核心”可並不是單單負責低能耗,它還要承擔起更重負載的多線程任務,因此12代酷睿的“大小核”與ARM架構的大小核,其本質有著明顯差異。


相關推薦

2022-09-19

過大傢習慣上還是如此稱呼。根據Intel的說法,12代酷睿的異構架構和智能手機上傳統的big.LITTLE大小核架構截然不同,因為大小核裡的小核是為節能省電,12代酷睿裡的E核則是為強化多核性能,單純來看它的性能依然是相當高的

2023-06-06

Intel 12代酷睿開始引入異構混合架構設計,包括性能核、能效核,俗稱大小核。有跡象表明,AMD銳龍也將會引入大小核設計,AMD CTO Papermaster也曾明確表示,未來的AMD消費級銳龍處理器,將會同時采用高性能核心、高能效核心,實

2022-08-27

Phoronix報道稱:隨著針對英特爾混合CPU架構的持續優化,Linux或很快實現超越Windows11操作系統的性能提升。回顧2021年的架構日活動,芯片巨頭英特爾介紹采用大小核設計的12代AlderLakeCPU的核心設計細節。當時該公司稱,其已攜手

2022-09-25

幾年,還有不少老牌玩傢在做手機處理器,比如英偉達、英特爾、德州儀器等。那是智能手機的繁盛期。在此期間,還有一傢大廠也投身自研芯片,想要從大廠之中分一杯羹,那就是 LG。2014 年年底,LG 推出第一代自研芯片 LG NUC

2023-11-07

面積上來說,Zen 4c可以說是AMD的“小核”解決方案,但與英特爾的大小核卻有著本質區別,因為AMD的Zen 4c與Zen 4是完全相同的架構,擁有幾乎一樣的全部功能。得益於高密度和更好的能效表現,Zen 4c核心可以幫助AMD銳龍在相

2023-01-16

,不同於以往每隔18個月靠工藝迭代帶來的常規演變,以英特爾、英偉達和AMD為首的芯片巨頭之間的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從英特爾、英偉達、AMD三傢的產品佈局來看,三傢幾乎都集齊CPU、GPU甚至是DPU產品線。如今,他們正在醞釀

2023-03-20

,美國專利與商標局就公佈AMD申請的一份專利,主題為“異構處理器之間的任務轉移”,提交時間是2019年12月,顯然AMD早就在研究大小核,而且有成熟的運行體系。根據專利描述,AMD基於一種或多種條件,在大核心、小核心之間

2022-09-05

高,本質上,算力提升的核心是晶體管數量的增加。作為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Gordon Moore 在最初的模型中就指明,無論是從技術的角度還是成本的角度來看,單一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不能無限增加;因此,業內在致力於提升晶

2023-01-20

早前,英特爾曾經就自己的未來處理器架構和工藝發展公佈過路線圖,在英特爾的計劃中,將於2025年完成1.8nm制程的量產,並應用到18代酷睿處理器上。在3年內完成10nm到1.8nm的跨越,這個計劃聽起來就十分瘋狂,畢竟從14nm到10nm

2023-02-06

英特爾的第14代MeteorLakeCPU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首先針對移動平臺。這些芯片將是第一個利用小芯片技術和混合x86核心架構的芯片。基於一名高度可信的泄密者和內部人士OneRaichu分享的信息,據說第14代英特爾流星湖CPU的

2022-09-18

在推出英特爾AlderLake處理器的過去一年裡,英特爾工程師已經對Linux內核進行一些改進,以便更好地處理混合P核與E核的混合處理運算方法。雖然AlderLake在最近版本的內核中運行得很好,而且Linux上的P核與E核的任務選擇比推出時

2023-03-10

從12代酷睿Alder Lake開始,Intel引入大小核異構設計,後續的13代酷睿Raptor Lake繼續沿用。雖然異構設計極大提高能效,但也給部分應用的兼容性帶來麻煩。《全面戰爭》系列遊戲開發商Creative Assembly最近有些焦頭爛額,大量玩傢反

2023-11-25

日登場,與智界S7同臺亮相。據爆料,華為MateBook D 16搭載英特爾第13代酷睿i9-13900H標壓處理器,該處理器基於Intel 7生產工藝打造,采用異構混合架構,基礎功耗為45W,配備14核心20線程,集成英特爾銳炬Xe顯卡。對比酷睿i9-12900H,

2024-02-26

月前,當載著全球首臺0.55NAEUV光刻機零件的卡車,出現在英特爾位於俄勒岡州的廠區時,半導體行業開始討論未來英特爾在芯片工藝制程上趕超臺積電的可能。然而,英特爾向世界表露遠不止於此的野心。北京時間2月22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