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豬臉識別?為你揭秘養豬場中的黑科技


提到“養豬場”,你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偏遠的郊區,用籬笆圍出一片場地,裡面圈養著許多豬崽,飼養員抱著一個大籮筐走來,掂起勺子,向木制的槽口中撒下飼料,豬崽們便哼唧哼唧得擠上前來,拱著鼻子相互奪食?

似乎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養豬就是這樣的,從凌亂臟污的環境,到洗圈喂食的勞作,無一不裹挾著舊年代的氣息,蒙上老照片般褪黃的色影。

可如果,我告訴你,很多小豬其實都已經住進智能化樓房,甚至每天刷臉進餐,還能享受音樂按摩呢?


某樓房養豬實拍圖(圖源:作者)

是不是,沒想到!

事實上,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蓬勃發展,國內的生豬養殖業正在進行著巨大變革。除改善豬崽的生長環境,豬場還嘗試一系列的黑科技,比如:

AI豬臉識別?

無線射頻自動飼喂機?

納米合成豬飼料...?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智能化豬場,來看看這些科技,究竟有多“黑”?

01.AI豬臉識別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過,同一品種的小豬豬,都長得十分相像。

我們必須對每一隻小豬都進行體重、進食量等數據的追蹤記錄,才能判斷它的生長狀態,可如果隻靠飼養員的肉眼去分辨,那幾乎是不可能分清成百上千頭豬豬的,因此,對每頭豬進行身份識別是必需的。

在以往的養豬過程中,一般是在豬耳朵上做標記,但這種方法需要人工記錄所有數據,效率很低,也很容易出錯。

為解決這一傳統困境,我們想到將人臉識別的相關技術遷移至豬臉識別,但就像剛剛提到的那樣,豬的近親繁殖使得個體相似度很高,無形中提高計算機視覺算法的技術壁壘,因此,豬臉識別技術,似乎就像是一場夢。

讓人驚喜的是,近年來,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豬臉識別算法終於有質的突破,一些大型養殖場甚至開始引入豬臉識別系統。


智能化豬舍實拍圖(圖源:作者)

那麼,聽上去如此神奇的豬臉識別系統,到底是怎麼運行的呢?

首先,現在的智能化養豬場會給每頭豬創建一個動態雲端數據庫,對它們進行2-3段的視頻拍攝,由算法提取有效的身份信息,生成一串對應的電子ID,儲存在數據庫中。

這也就意味著,這些豬崽也擁有自己的身份證號,是不是很厲害!

在給小豬崽們辦理好身份證後,還需要在豬舍頂端安裝軌道機器人,機器人會沿著軌道,定時定點巡邏,使用前端配置的攝像頭,對豬臉進行掃描采集,將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利用卷積神經網絡算法,提取出豬臉中的重要特征,然後和預先存儲的豬臉信息進行匹配,篩選出擬合程度最高的一組數據,從而確定最終的電子ID,這樣,就可以識別出這到底是哪一隻小豬。

識別出身份以後,再配合各類傳感器,記錄下小豬的重量、體溫、進食量等信息,自動上傳到雲端,將一些重要數值顯示在中央控制面板上,從而實現無接觸式的實時監控。

2018年8月,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首次爆發,之後影響持續擴散,上億頭豬崽感染瘟疫去世,很多豬場都因此處於破產倒閉的邊緣,更讓人揪心的是,疫苗至今還在研發中,非洲豬瘟仍未得到徹底的解決。

就在這樣的緊迫關頭,一些大型豬場大膽嘗試,引進豬臉識別技術,人為設定體溫、進食量等參數的閾值後,由系統自動識別出體溫異常、食欲不振的豬崽,再由中央控制面板進行自動報警,工作人員看到紅色預警後,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對這些被標‘黃碼’的豬崽進行隔離和檢測,確定他們是否真的感染瘟疫。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豬肉價格逐漸回落到正常狀態,這裡面也有豬臉識別的一份功勞。

02.無線射頻

由於技術門檻較高,引入整套的豬臉識別技術,需要不少資金的投入,因此目前還沒有被養豬場大規模使用。但是,接下來要介紹的無線射頻技術,可以說是已經比較成熟,可能你也早有耳聞,畢竟早在二十一世紀初,它就在物流管理、交通監控等領域被廣泛應用,隻不過對於生豬養殖而言,還是比較新鮮的玩意兒。

一般來說,最基本的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統,主要包括射頻卡和讀寫器兩部分。射頻卡中含有一塊芯片,用於儲存識別信息和數據,芯片外圍則連接著天線。讀寫器包括收發天線、收發模組和控制電路,能夠在一個指定區域內向外輻射電磁波,當射頻卡經過該區域的時候,就會接收讀寫器發射出的電磁波並產生感應電流,將存儲的編碼信息以無線電波的形式傳送給讀寫器,由讀寫器對接收的信號進行解調解碼,發送給中央管理服務器。


RFID感應技術基本原理圖

基於這樣的無線射頻技術,各大養豬場開始引入各種自動化設備,我們就以生豬自動飼喂儀器為例,來看看它的運作原理。

首先,需要在每隻豬崽的耳朵上打洞穿孔,佩戴電子耳標,這個電子耳標就是上文所說的“射頻卡”。

接著,當豬崽需要進食的時候,就從進食定位欄入口進入,來到自動投喂裝置的面前。等感受到豬崽的靠近後,裝置上方的讀卡器就開始自動讀取它們的電子耳標,提取該生豬的身份信息,反饋給中央管理器。系統根據這隻生豬的身體數據記錄,對自動投喂裝置發出指令,為該豬崽投放特定的種類和數量的飼料,等豬崽進食完畢,從定位欄出口出去後,系統再自動識別出食槽內剩餘的重量,計算出豬崽的進食量後上傳記錄。


豬舍中的自動飼喂儀實拍圖(圖源:作者)

仔細對比就會發現,這和豬臉識別有異曲同工之妙,最關鍵的地方都在於想辦法識別出豬崽的身份,並記錄相關數據,隻不過無線射頻技術的投入成本會小很多。但由於需要在豬耳朵上強制性植入電子耳標,這就容易引起豬崽的不適。

就像狗狗總喜歡蹭著墻角,把我們給它們穿上的小衣服脫掉一樣,豬崽將標簽磨爛咬斷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嚴重的還會造成耳朵的局部感染。

如果說,在豬崽上植入電子標簽的方式,還存在上面提到的一些弊端的話,在豬飼料加工過程中,運用無線射頻技術,就完全沒有這種擔憂。

換句話說,現在就連生豬吃的這些飼料,也是利用無線射頻技術,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傳統的飼料加工廠房內,一般需要多名員工在流水線上,對每一種原料進行登記稱量,按照比例投放入儀器中加工合成,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難以精準把握投放的數量,嚴重的失誤操作可能會有粉塵爆炸等風險。


豬飼料加工中RFID應用示意圖(圖源:作者)

如今,利用無線射頻技術,就可以將每種原料都匹配上電子射頻卡,在投料倉安裝讀取器,當原料進入投料倉時,自動讀取原料信息並分配計量秤,按配方需求進行混合加工,最後自動包裝並打印標簽,並將結果上傳數據庫。由於每一種原料都有自己的電子ID,每一步都有數據記錄,所以如果最後有飼料出現問題,就可以通過查詢加工記錄,追根溯源,實現智能風控。

03.納米合成

既然都提到飼料加工,那就不得不說一說,現在的“納米級豬飼料”。沒錯,豬飼料也不再是曾經黃色的粉末狀粗糙顆粒,很多飼料添加劑都融入納米合成技術,尤其是維生素,顆粒直徑可以達到百納米級別。

豬崽的健康生長需要各種維生素,因此維生素在豬飼料配方中是必不可缺的一種添加劑,但一般的維生素在空中易氧化水解,最終被母豬吸收的利用率很低,而試驗研究表明,納米級液體維生素更容易被吸收,可以顯著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改善豬肉肉質。

這種納米級液體維生素,在加工過程中,主要利用納米技術和微乳工藝,同時使用由磷脂、膽固醇和蛋白組成的仿生物膜,對維生素進行瞬間生物膜深層次包埋,形成粒徑在30-100納米級化自組裝結構。由於具有優良的生物親和力,使得納米級維生素能夠快捷跨膜吸收,提高利用率。

為驗證現在的豬飼料維生素是否真的達到納米量級,小編聯系一傢飼料生產商,拿到兩種維生素樣品,分別是納米制劑和普通乳劑。理論上而言,兩者的區別主要有以下這幾點:


圖源:作者

丁達爾效應是指:當波長在400-700nm范圍內的可見光,通過直徑在1-100nm左右的膠體時,光束被其中懸浮的顆粒散射,使得光向四面八方傳播,於是從垂直入射光方向就可以觀察到膠體中出現一條光亮的“通路”。簡單來說就是,光在膠體中的散射,使得光路“可見”。

基於此原理,我們首先用丁達爾效應去簡單驗證一下,下面是實驗對比結果:


丁達爾效應實驗對比圖 (圖源:網絡)

左邊乳白色的,是普通維生素乳劑,右邊淡黃色的,是納米級維生素水溶液,當我們用波長為650nm的紅色激光筆去照射這兩種樣品時,納米級液體維生素出現一條明顯的完整光路,普通乳中也出現一段光路,但是光路短且不清晰,透光性比較差,原因是它們的顆粒尺寸較大,對光的阻礙較多,所以產生的光路很短。

由此,可以初步判斷,納米級液體維生素的顆粒尺寸,大概在幾百納米量級,為更加精確得判斷,我們對樣品進行特殊制樣,接著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觀察顆粒的形貌,得到的SEM掃描圖如下:


圖源:作者

左圖是用比較小的放大倍率,在大視野范圍下觀察樣品形態,每單位標尺是0.5μm,可以發現被紅框圈出的顆粒直徑在500納米以下,為更精確得出它的直徑大小,我們對此區域進行放大觀察,得到右圖,每單位標尺是0.2 μm,這個顆粒直徑大約是半個標尺,也就是在100納米左右。

由此可見,所謂的“納米級豬飼料”確實名副其實,並不隻是一種銷售噱頭。

現在,想必大傢對養豬的印象一定是大有不同!

如此說來,老人傢弓著身子,在葡萄藤下挑揀出癟的玉米粒,和傢中的剩菜剩飯攪拌在一起裝桶,蹣跚著走向豬圈的場景,難免會離我們越來越遠,最終被定格在泛黃的老照片中,烙上獨有的年代印記。

也許你會唏噓一個舊時代的逝去,也許你會期許一個新時代的降臨。

我們很難去說清,對於這樣的科技發展,究竟懷有怎樣復雜的情感,但也許,這就是生活的本質。

我們不妨暢想一下,未來的養豬場會是什麼樣子,也許會有小型飛行器,載著小豬在空中飛?


相關推薦

2023-04-02

的工作選擇越發多元化。日前,市界觀察就分享年輕人去養豬的話題,其中不乏一些95後甚至00後開辦豬場或者進入養豬場工作。以1999年出生、動物醫學畢業的一位女孩為例,她在安徽某縣城養豬場工作,兩年半存款20萬。她透

2023-11-18

也開始流行“健美”?在網絡上有這麼一段視頻,視頻在養豬場裡拍攝,一名雲南保山的網友正在網絡上曬自己養的豬。但這個豬和我們平時見的豬完全不同,它不是肥頭大耳,也不是標準意義上的胖胖乎乎,而是一身腱子肉的

2022-08-18

新數字化戰略的開拓成果,可助力豬場智能化運作,實現養豬業降本增效。SoundTalks自面世以來備受全球養豬業歡迎,它能“聆聽”豬隻的異常情況,能比有經驗的豬場管理人員提前約5天發現呼吸道問題1。在全球各地豬場的應用

2023-01-23

它們在視覺上可能有點讓人難受,但會讓AI更難受,Capable說它的視覺混亂和極其昂貴的棉織品是為甩開人工智能面部識別系統,通過欺騙機器學習系統,使其認為你是一種動物而不是人類。人們不希望被廣泛的面部識別技術追蹤

2022-07-06

自人臉識別商業化以來,學界一直在呼籲重視其安全風險。早在2021年,清華大學法學教授勞東燕就預測,包括人臉數據在內的利用個人信息進行精準詐騙等犯罪的浪潮才剛到來。“犯罪的高潮還在後面,尤其是這種多中心的信

2022-06-22

為瞭構建更負責任的人工智能系統框架,微軟已確認將撤回通過圖像分析來判斷個人情緒狀態的軟件。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將對泛濫的面部識別技術加以限制。作為一組試圖推斷情緒、性別、年齡、微笑、毛發、以及是否化瞭妝

2022-06-22

像猜測某人情緒的技術,並且不再提供不受限制訪問的人臉識別技術。微軟的這些行動表明,在美國和歐洲的立法者繼續權衡全面的法律限制之際,領先的雲服務提供商試圖自己控制敏感技術。至少從去年開始,微軟就一直在評

2023-01-09

10000美元的香奈兒和路易威登皮包。隨後警局的人利用人臉識別算法判斷,裡德正是其中一名黑人男子。此外,他們還對另一位21歲的新奧爾良男子申請逮捕令,但尚不清楚是否已經被捕。而被誤捕的裡德在監獄裡不吃飯不睡覺

2022-09-21

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人臉識別儼然已經成為生活中常見的支付識別方法之一,但偶有發生的盜刷等事件,也讓一部分用戶擔心這一技術是否足夠安全。近日,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請的“支付請求處理方法及裝置”

2024-07-04

些雷達和攝像頭的位置和作用:第一個是A柱主駕位的人臉識別攝像頭,上次給大傢介紹過,它能檢查我們是否疲勞駕駛等。第二個是盲區攝像頭,在車的前後各分佈有兩個。它通過收集路況信息讓我們在車內就能解盲區死角。

2024-01-30

據悉,在韓國,淀粉牙簽最初是被推薦喂豬的,因為韓國養豬場通常使用飯店廚餘喂豬,竹牙簽會傷害豬的臟器,於是改用淀粉牙簽,讓豬無負擔地食用。有專傢表示,這些淀粉牙簽並不是食品,而是包含山梨醇、明礬等成分的

2022-10-30

覺這就是一個豬圈,然後沒吃下去,還有人問她這是不是養豬場慶典。對此,網友們也是議論紛紛,有的難以接受,認為這樣的婚禮不辦也罷。但更多網友覺得很有趣,有的人還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在新蓋的豬圈吃席,幹幹凈凈

2023-04-12

可以開發出新的人工智能模型,用於病理分析和醫學圖像識別;在金融領域,GPT-5可以創建智能投資模型,用於風險評估和股票預測。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人工智能系統的出現,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更

2024-03-06

成為全國兩會的熱詞。“從什麼時候開始,入住酒店要人臉識別?你知道這是哪裡的要求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把采訪的記者問愣住,而他帶到全國兩會上的建議就和“旅遊場景中過度使用人臉識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