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品牌競爭激烈:豐田中國產量暴跌21.7%


快科技6月30日消息,據媒體報道,豐田汽車公司公佈2024年5月的銷售、生產和出口數據,包括子公司大發汽車和日野汽車。

其中,5月全球產量為812,191輛,同比下降4.1%,連續四個月下滑,銷量為840,681輛,同比微增0.3%。整體產量900,195輛,同比下降5.0%;

全球銷量888,491輛,同比下降2.0%,海外市場產量下降是主要原因,中國市場尤為嚴重,產量下降21.7%。

中國本土品牌競爭加劇導致豐田在日外市場產量下降7.0%至556,877輛。

而泰國、墨西哥、巴西和法國等市場產量下降,美國和日本市場產量增長部分抵消這一趨勢。

日本工廠增加兩個工作日,本土產量增長2.8%至255,314輛,盡管普銳斯xq混動車型因召回而停產。


相關推薦

2024-07-04

的榜首,上市40餘年,累計銷量超過2500萬臺。不過,隨著國產新能源車越來越伶俐進攻(產品好,價格也更卷),凱美瑞也不得不降價來換銷量,這也是豐田目前在中國市場的一個縮影。豐田公司對財務的管控非常嚴格,他們即

2024-03-14

極氪、比亞迪的方程豹、仰望等等。更重要的是,與這些國產品牌的產品相比,雷克薩斯無論是在產品力上,還是在價格上,都沒有太大的優勢。此前有評論指出,雷克薩斯被不少網友戲稱為“公路閃電”,原因就是雷克薩斯雖

2023-05-01

,對應的存儲芯片廠商陷入減產應對沒人購買的局面。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周一發佈的數據顯示,韓國4月份出口額同比下降14.2%,至496億美元,連續七個月下滑,主要由於全球經濟放緩導致的芯片需求持續疲軟。由於需求下降和

2023-12-06

,涉及對象僅為勞務派遣人員並非正式員工。眾所周知,國產新能源品牌的崛起,疊加殘酷的價格戰,幾乎所有傳統車企都感受到時代切換的寒意。曾經在國內市場風光無限的日系車,面臨著銷量大幅下滑情況,裁員與轉型成他

2023-04-02

韓國統計廳周五公佈的數據顯示,韓國2月半導體產量環比下降17.1%,為2008年12月以來最大環比降幅,當時半導體產量驟降18.1%。與去年同期相比,2月半導體產量減少41.8%。韓國統計廳有關人士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對存

2023-01-26

息,在過去幾年裡,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國產汽車在國際市場上正變得越來越有競爭力。分析師預計,中國已經超過德國,成為僅次於日本的世界第二大乘用車出口國,並有望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安德烈亞

2023-01-09

特斯拉降價,很多國產品牌的日子不會太好過。一方面降價之後,單車毛利還是高於國產品牌。另外,釋放出來生產售價更低車型的預期,也會壓縮10萬到20萬區間的汽車品牌的成長空間。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卷王特斯拉又降價,

2024-06-08

vo、OPPO和榮耀。其中,蘋果以絕對優勢領跑市場,但面臨國產手機的強勁挑戰。小米和vivo緊隨其後,各自占據13%的市場份額,出貨量分別為160萬臺和150萬臺。OPPO和榮耀也表現不俗,各自占據11%和10%的市場份額,出貨量均為130萬

2022-08-04

比下滑12.9%,環比下滑17.8%,市場份額跌破七成至69.9%。而國產AMOLED面板廠領軍企業京東方(BOE)出貨量同比下滑19.5%,環比下滑32.7%,市場份額9.1%。此外,維信諾(Visionox) 出貨量同比下滑1%,但環比大幅增長42.6%,市場份額7.7%,

2022-10-19

小米,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22%、18%、14%。其中,小米成為國產手機品牌第一,OPPO和vivo則以10%、9%位列榜單第四、第五。據解,在第三季度新機市場上,小米相繼推出徠卡旗艦小米12S系列、折疊屏旗艦小米MIX Fold 2、小米CiVi 2等新

2023-02-14

的降價策略似乎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該公司今年1月份國產車的交付量比去年12月增長18%。分析師表示,特斯拉豐厚的利潤率使它有足夠的底氣與其他競爭對手展開價格大戰。但分析師也警告稱,特斯拉在推出新車型、改進導航

2024-03-08

大陸市場中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品牌中,除蘋果,其他都是國產廠商。曾經我們耳熟能詳的一眾國際品牌,有的已退出大陸市場,有的幹脆退出手機行業。2018年,LG宣佈手機業務退出中國市場;三年後,LG在全球范圍內直接放棄整

2022-07-09

說,這無疑是殘酷的打擊。如何在行業寒冬中立足,成為國產廠商共同的難題。再見小而美魅族的委身揭露一個事實:在行業頹勢明顯的存量時代,“小而美”手機長商已經找不到多少喘息的空間。在競逐浮沉中,一些曾耳熟能

2023-02-13

擊敗。特斯拉1月份的降價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推動其國產汽車交付量較去年12月增長18%。分析師表示,特斯拉豐厚的利潤率使其有能力與中國及其他地區的競爭對手打價格戰。三大軟肋然而,分析師們同時指出,特斯拉在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