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億用戶、估值300億美元,“暗黑版微信”決定上市


自2017年以來,Telegram的創始人帕維爾·杜羅夫(PavelDurov)就從沒有接受過任何公共采訪。直到不久前,這位神秘的億萬富翁接受英國《金融時報》的采訪,他向外界釋放出一個信號——Telegram正在謀求IPO。根據杜羅夫本人所說,成立11年,全球掌握9億用戶的Telegram,估值在300億美元左右。

作為全球知名的平臺、一個尋求上市的隱藏科技巨頭,Telegram 是一個怪異的存在。

它時常被人提及,但外界對其內部有知之甚少;它僅有 50 名核心員工,卻支撐 9 億的月活躍用戶;成立多年以來,Telegram 強烈依賴創始人杜羅夫個人資金的支持,幾乎沒有什麼商業化方面的野心,直到近兩年才開始貨幣化;它以言論自由、對抗威權的形象示人,除面臨某些重大輿情,幾乎不做任何內容審查。

從各種角度來說,Telegram 都不太像一傢“正常”的商業公司。要理解 Telegram 的這種不正常,可能需要先理解 VK。

01 沒有 VK,才有 Telegram

帕維爾·杜羅夫|圖片來源:Wired

杜羅夫被稱為“俄羅斯的紮克伯格”,這個稱號來自於他創立的第一傢公司 VK。VK 是 Facebook 的模仿者,成立於 2006 年。在俄羅斯這個龐大的單一市場,VK 迅速起飛,到 2010 年,VK 註冊用戶數量已經突破 1 億。


2006-2012 年間,VK 註冊用戶數量|圖片來源:Wikipedia

今天 VK 已經不屬於杜羅夫,關於杜羅夫如何出走 VK、出走俄羅斯至今仍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公案,可以確定的是這與 VK 龐大的社會影響力有關。一個重要的背景是 2011 年俄羅斯的那場不公正選舉,普京領導的統一俄羅斯黨在議會選舉中占據主導地位,由此引發大規模的抗議運動。

抗議發生在廣場上,也發生在 VK 上。克格勃的繼任者、國傢安全機構 FBS 像 VK 施壓,要求其關閉反對派團體的賬號。杜羅夫的回應是在 Twitter 上公開 FBS 發給 VK 的信件,以及一張穿著藍色帽衫、吐著舌頭哈士奇照片。


圖片來源:twipic

與克林姆林宮的沖突讓杜羅夫的聲望得到提升,一些人視他為英雄,但杜羅夫與克林姆林宮的關系似乎並非反抗者和威權這麼簡單。俄羅斯媒體《新報》曾披露,杜羅夫一直在向官方積極提供他們需要的數千名用戶的信息,包括 IP 地址、手機號碼以及其他識別他們所需的信息。

大約在同一時期,杜羅夫就卷進一場肇事逃逸事故,同時俄羅斯警察開始進入 VK 的辦公室。緊接著,就有消息稱,VK 的另外兩名創始人已經將他們的股份出售給親克林姆林宮的俄羅斯金融投資公司 United Capital Partners,而杜羅夫本人已經逃往美國,並在籌建一個新的社交網絡。

然後,2013 年 8 月 14 日,iTunes 上出現一個藍色紙飛機圖標的 App——Telegram。在《紐約時報》的一次訪問中,杜羅夫聲稱 Telegram 的靈感來自於當初一隻俄羅斯特警隊對他公寓的突擊訪問——“我意識到我沒有安全的與他(杜羅夫的哥哥)溝通的方式,Telegram 就是這樣開始的。”

02“臭名昭著”的隱私保護

杜羅夫在 VK 的經歷深刻影響 Telegram 的風格,至少在對外界的呈現中,Telegram 始終保持一種“誓死捍衛用戶數據”的形象。在 2014 年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杜羅夫曾表示 Telegram 的靈感正是來自於 2011 年一隻俄羅斯特警隊對他公寓的突然造訪,他當時正要打電話給他的哥哥:“我意識到我沒有安全的與他溝通的方式,Telegram 就是這樣開始的。”

在采訪中,杜羅夫將 Telegram 描述為一傢分佈式公司,不受任何一個國傢的管轄和安全機構的約束。為達成這一目的,Telegram 把服務器分散到世界各地,以保證任何一個政府都難以強迫 Telegram 放棄任何數據。

Telegram 還開發使用端到端加密的“秘密聊天”功能,服務器無法看到信息內容。不過,怪異的是,這項功能默認是關閉的,隻有經過 4 層菜單選擇之後,才能打開。此外,隻有一對一的聊天可以受到這項功能的保護,群聊天並不在此列。

盡管一些密碼學專傢,例如密碼學咨詢公司 Symbolic Software 的創始人納迪姆·科貝西(Nadim Kobeissi),認為 Telegram 的加密技術根本無法與他的競爭對手 Whatsapp 相提並論,但這並不妨礙當用戶想到加密通訊時,可能第一個想起的就是 Telegram,尤其是當 Whatsapp 被 Facebook 收購的時候。

在社交網絡的生態位中,Telegram 充當一個反傳統的叛逆角色。被 Facebook 收購意味著,Whatsapp 需要修改隱私政策,收集用戶數據,以為母公司最大的現金奶牛“定向廣告”輸血。許多天生就反對大公司的人由此轉投 Telegram。

還有一部分主要增長用戶也與大公司有關。在許多人因仇恨言論和虛假信息而被禁止使用 Twitter 或 Facebook 之後,他們來到 Telegram。2021 年,在美國國會大廈暴動後的 72 小時內,Telegram 就新增 2500 萬用戶。在一段時間內,它都是 Google Play 商店中下載次數最多的應用程序。

在 Telegram 官方的使用政策中,它也明確表示傳播暴力、淫穢、犯罪的內容或者發佈假消息是違規行為。但實際上,Telegram 的審查相當寬松。

自由的另一面是混亂,各種人都可以在廣場上發聲,但最吸引人的總是那些暴力、色情、犯罪的內容。2020 年爆發的“N 號房事件”正是發生在 Telegram 的聊天室中,有 74 名女性受害者被要求發佈裸體照片、視頻,甚至更誇張的內容。


N 號房影像|圖片來源:香港 01

Telegram 似乎也在成為新的暗網。

根據網絡組織 Cyberint 的數據,Telegram 中提及“Email:pass”和“Combo”的次數在 2021 中增加四倍,達到近 3400 次(“Email:pass”和“Combo”是黑客群體中的黑話,用來表示泄漏的 Email 賬號名單)。

恐怖分子也鐘愛 Telegram。2015 年巴黎襲擊事件背後的 ISIS 成員就使用 Telegram 宣傳。ISIS 還利用該應用程序招募 2016 年柏林聖誕市場襲擊事件的襲擊者。2017 年,一名土耳其檢察官發現,伊斯坦佈爾雷納夜總會新年前夜襲擊事件的幕後槍手就是從 Telegram 上接受的 ISIS 領導人的指示。

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說,這是 Telegram 有意放大其平臺上內容影響力的後果。例如,公共頻道可以擁有無限數量的訂閱者;私人群組可以達到 200,000 人,遠遠超過 WhatsApp 的 1,024 名成員限制。同時,任何用戶都能上傳最大 2GB 的單個文件。

Telegram 似乎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意願,通常隻有在受到強大的政府或者輿論壓力下,Telegram 才會出面封禁某些賬號。巴勒斯坦數字權利活動傢納迪姆·納西夫(Nadim Nashif)認為這隻是 Telegram 商業模式的一部分:“像 Telegram 這樣的公司的領導人並不傻……他們已經做出這樣的決定——一個有爭議也許是很不錯的,這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Telegram 應該也不具備內容審查的能力,目前它僅有約 50 名核心員工。而截至 2023 年,Facebook 的審查人員數量是 7500。

03 9 億月活,但不賺錢

無論 Telegram 多麼不像一傢正常的公司,但是當他面臨 IPO 時,它都必須使自己看起來像一傢正常的公司。其中最核心的指標就是商業化能力。

互聯網公司都是輕資產公司,支出的大頭通常都是員工的薪資。在這方面 Telegram 控制得很好,僅有約 50 名員工。

另一個大頭就是服務器帶寬成本,畢竟 Telegram 在全球有 9 億月活躍用戶。杜羅夫在采訪中透露每個月活用戶的年成本不到 70 每分,以此計算,Telegram 過去一年的成本就是不到 6.3 億美元(約合 45.53 億元人民幣)。

早期 Telegram 沒有商業化的企圖,資金全部依賴杜羅夫本人的個人資產。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到 2021 年 4 月,Telegram 已累計欠下 7 億美元債務。Telegram 的一個應對措施是超額發行債券。但是對於一傢無法自我造血的公司來說,隨著用戶規模越大,燒錢的速度也就越快。

實際上,9 億月活用戶的 Telegram 的盈利能力可以說非常羸弱。

從數據角度來說,Telegram 對隱私的承諾,這使得它並不適用於廣告這種互聯網時代最賺錢的商業模式。以 Meta 和 Alphabet 為例,2023 年 Q4 Meta 營收 401.11 億美元,其中廣告收入占比 96% 以上;Google 2023 年 Q4 營收 863.1 億美元,廣告收入占比 75% 以上。由於Telegram 不采集用戶數據,也承諾不在一對一聊天界面中展示廣告,就讓它失去定向廣告這頭現金奶牛。

另一方面,Telegram 上的仇恨言論和暴力、犯罪內容等也會阻止顧及品牌形象的大廣告主。2022 年馬斯克收購 Twitter 之後,就引發包括 IBM、蘋果、華特迪士尼、康卡斯特和華納兄弟在內的大批大廣告主離開。《紐約時報》當時稱,這造成約 7500 萬美元的損失。

從產品形態來說,Telegram 沒有信息流界面,又進一步限制廣告的展示空間。

從用戶文化而言,Telegram 的聲譽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它對隱私的承諾,這部分用戶天然反感廣告。

實際上,從兩年前開始,Telegram 已經開始一些商業化的探索,但是基於公司的價值觀,多少有些動作變形。例如在廣告主可以在特定的頻道賣廣告,限制條件是擁有 1000+用戶的頻道,且廣告內容必須限定在 160 個字符內。或者是每月 33 元人民幣的高級會員,核心功能是 4GB 的文件上傳容量、更豐富的表情包,以及——去廣告。

好消息是,杜羅夫表示 Telegram 已經接近盈利,並且有望在今年實現盈利。不過,對於一傢志向 IPO 的公司而言,IPO 意味著更透明的信息披露,更合規的內容審查以及更強烈的盈利期待。到時,Telegram 是否還能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可能是個問題。


相關推薦

2024-04-25

個國際業務,還是隻有美國業務。TikTok國際業務擁有逾10億用戶,而美國業務隻有1.7億用戶。而且,TikTok最寶貴的個性化推薦算法會包括在內嗎?該算法令用戶刷視頻上癮。另一個問題是,隨著TikTok的高速增長放緩,Instagram作為

2023-03-03

IPO)做準備之際,據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投行對該公司的估值區間從300億美元到700億美元不等。知情人士透露,對Arm的估值中值為500億美元,低於其母公司軟銀集團(SFTBY.US)在去年一直尋求的600億美元的估值。對Arm的估值區間

2022-08-15

,以遠高企業需求的資金規模投入,無形之中堆高企業的估值。多個明星項目更是如此。WeWork巔峰時期,軟銀投後估值約470億美元,而去年上市時僅有80億美元市值。平安壹賬通(One Connect)軟銀進入後估值飆升到75億美元,2019

2024-03-27

戶數量加起來不到50萬人,這和X的7500萬用戶和臉書的1.42億用戶比起來簡直像是蚍蜉撼樹。還有數據則顯示,Truth Social在2月的月活量還同比萎縮超過50%。Renaissance Capital高級IPO策略師Matthew Kennedy無奈承認,現在的DJT根本不受基本

2023-11-12

近日,超級獨角獸SHEIN再度傳出赴美上市消息,估值或達900億美元。對此,《科創板日報》記者致電SHEIN總部,其工作人員稱,“這邊沒有具體負責回答的業務板塊,不太清楚IPO具體情況。”與此同時,記者向一位相關創投人士

2022-10-19

。目前,Rivian已收到7份上述缺陷問題報道,並已向相關用戶發送召回通知。值得註意的是,這已經不是今年Rivian首次進行車輛召回。自去年年底開始量產汽車以來,Rivian已先後召回三次所售車輛:今年5月份,因車輛可能導致乘

2024-02-17

嘗試為 ChatGPT 添加更深的內存,以便該工具可以記住更多用戶的聊天記錄。另據報道,Sam Altman 也一直在談判收購一傢芯片制造商,或者以其他方式提高獲取昂貴 AI 芯片的機會。除為業務籌集資金,股票出售也可以讓員工不必等

2022-10-02

FSD Beta版本將於今年年底前在全球范圍推出,目前該版本用戶數量已達16萬。估值或大幅縮水根據此前媒體報道,Mobileye公司的目標估值可能高達500億美元,不過近期有消息稱,擁有Mobileye的英特爾公司計劃將Mobileye估值下調至300

2022-10-21

”商業化上的一個重要延伸。一方面,這款應用盡管有上億用戶;另一方面,Mobileye的芯片嵌入1億輛車。但這個商業閉環卻恰恰缺少一個關鍵部分——車的主導權掌握在車企與各國的交通運營商手中。雖然合作協議簽很多,但迄

2022-09-22

科技公司路特斯科技表示,其已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業務估值為45億美元。路特斯集團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和馬來西亞EtikaAutomotive共同擁有,分別持有51%和49%的股權。路特斯科技表示,將把融資所得用於產品創新和發展全球分銷

2023-04-30

息,最近幾個月,ChatGPT發佈之後一炮而紅,很快就達到10億用戶,母公司OpenAI也成為投資公司爭搶的對象,最近他們又完成一輪融資,估值站上2000億元。來自內部文件的泄露顯示,包括知名的老虎資本、紅衫資本等在內的風投

2024-03-23

重要,但歸根結底,決定內容平臺命運的,還是內容,是用戶,是創作的生命力。這也是天涯和Reddit分道揚鑣的根本。天涯還在為籌集幾百萬重啟費用而頭疼,美國版的天涯——Reddit此時已經上市。Reddit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社交

2022-09-13

的知情人士稱,英特爾預計IPO對這個自動駕駛技術業務的估值最高為300億美元,低於最初希望的水平。最初的計劃是在2022年年中左右發行股票,潛在估值超過500億美元。英特爾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打算剝離部分持股,將2017年收

2022-08-29

中國7成健身人群都知道Keep,截至2021年3月Keep已累計擁有3億用戶。但知名度高並不等於賺錢。《招股書》顯示,Keep 3年虧損12億,keep的上市路也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從最初的赴美轉為赴港,如今赴港又失敗。折戟港交所,傷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