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買到新手機,開機之後幾乎都能看到手機預置的APP,有些手機預置應用甚至多達十幾二十多個,有手機廠商自己的,也有第三方推廣的,而且很多APP禁止卸載,這讓消費者不勝其煩。
對於這個問題,今天《經濟日報》也發表評論文章,強調規范手機預置軟件勢在必行。
報道指出,一方面,預置應用軟件影響消費者使用體驗。
另一方面,預置應用軟件潛藏侵權風險有的強行推送廣告、過度索取權限,甚至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采集用戶信息,侵犯隱私權。
治理手機預置應用為什麼這麼難?《經濟日報》表示,原因就在於背後強大的利益驅動。
隨著我國手機硬件產業鏈的高度成熟,手機硬件毛利率越來越低,智能手機的競爭逐漸從拼硬件、拼配置向拼軟件、拼服務過渡,加碼應用軟件生態成為各大手機廠商突圍的方向。
作為手機廠商盈利的渠道之一,預置應用軟件不僅貢獻規模龐大的收入,而且實現綁定客戶、搶奪市場、進行產業鏈推廣的目的,以至於出現手機還沒賣出去,就已經回本”的奇葩現象。
最後,報道表示,規范預置應用軟件,需要各方協力推進。
手機廠商要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塑造自身差異化競爭優勢,逐步擺脫對預置應用軟件的依賴,把選擇權還給消費者。
應用開發商應努力憑借軟件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強買強賣留住消費者。
監管部門則要不斷細化相關措施,增強標準規范對預置應用軟件的約束力,真正實現誰的手機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