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創業,誰賺到錢?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定焦(dingjiaoone),作者:黎明,授權站長之傢轉載發佈。

幾年前,有人問自動駕駛賺不賺錢,一位CEO的回復是:

這就像問“小學生賺不賺錢”,可能會逼他去麥當勞打工。

現在,很多人想知道大模型創業賺不賺錢,答案可能是:

這就像大學生剛畢業去打工,還養不活自己。

大模型創業,看起來很火,但賺錢很難。一位大模型創業公司CEO參加一場線下沙龍,到場的十多傢創業公司,隻有兩傢有收入。如果把研發費用算進來,沒有一傢賺錢。

投資人的期待很高。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說,在中國做AI創業,必須考慮在什麼場景下可以實現落地,並且第一天就要可以賺錢。

按這個標準看來,大部分創業者都不合格。

一些上市的互聯網大廠,搞起“反向營銷”。比如360表示,大模型產品創造2000萬元相關業務收入;商湯宣佈,生成式AI相關收入增長670%;美圖稱,大模型拉動公司利潤增長3.2倍。

這些公司用各種加定語的表述方式,急匆匆地告訴外界自己賺到錢。但仔細剖析你會發現,業務還是之前的業務,隻是換個名頭,加個帽子而已。

一位投資人直言,仍在試圖搞清楚,哪些公司將把人工智能的前景轉化為長期利潤。他用冰球比賽來類比,“中間的冰球沒有被控制住,沒有人知道它會去哪裡”。

大模型如何賺錢?這是一個很核心的問題。隻有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才能看清創業者往何處去,資本如何流動。

我們將這個問題進一步拆分成四小問——賺誰的錢?怎麼賺錢?誰在賺錢?能賺多久?

以下是正文。

賺誰的錢?

終極買單人來看,大模型的商業模式可以分為兩類——to C和to B(嚴格意義上還有to G,即面向政府,這裡歸入to B)。

在科技互聯網行業,to C是一門好生意,邊際效應足夠明顯。我們熟知的微信、滴滴打車、美團外賣、抖音短視頻,都屬於to C類產品。開發出類似的爆款應用,是很多創業者的夢想。

大模型行業有沒有to C的爆款應用?

有,ChatGPT。

去年11月底,美國AI創業公司OpenAI推出ChatGPT,兩個月獲得1億月活用戶,讓整個科技圈大為震撼。4個月後,月活用戶突破10億,史上增長最快網站誕生。

向這些用戶收取訂閱費,是一門好生意——OpenAI在2月初(月活剛過億時)推出付費訂閱版ChatGPT Plus,每月收費20美元。

隨後美國湧現出一大批類似產品,基本都是面向C端使用,訂閱付費模式。

據應用商店監測平臺Sensor Tower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AI應用下載量同比增長114%,突破3億次,超出2022年全年水平;此外,AI應用內購收入同比激增175%,逼近4億美元——雖然單個用戶付費不多,但隻要人夠多,生意也夠大。

國內廠商推出的通用大模型產品,現在大部分是免費。第一個吃螃蟹的大廠是百度,文心一言在11月1日上線專業版,每月收費59.9元。

跟訂閱模式不同,還有一種向C端提供產品,向B端(廣告主)收費的模式,即“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單”。這是互聯網行業的通用玩法,目前還沒有幾傢廠商具備這個實力。

to B的生意,規模很大,市場分散。大模型賺錢最直接的方式是,開放API接口。

早在2020年夏天,OpenAI推出GPT-3。次年1月,一傢叫做Jasper的公司成立,通過接入GPT-3模型,針對市場營銷場景做精調,自動生成各種風格的營銷文案,當年就賺3000萬美元。它隻需要向OpenAI支付調用API的授權費用。

所以,OpenAI最早的收入實則來源於B端。像Jasper這種需要向基礎大模型調用API的公司,即大量的“開發者”,都是OpenAI等大模型公司的客戶。

造物雲是一傢做AI設計解決方案的創業公司,他們在開發自有系統的過程中,就要調用外部基礎大模型的API,包括GPT4、Baichuan-13B、ChatGLM2-6B等,按照調用量付費。

商湯在上半年發佈“日日新”大模型時,產品沒有向C端消費者開放,也不像百度和阿裡等大廠那樣提供內測機會,而是直接開放API接口,面向政企客戶。

B端付費的另外一種方式,是SaaS模式。

AI廠商借助大模型的能力,給企業做方案、改系統、跑流程,最終降本增效。當然,這個過程是要收費的。這跟前幾年熱炒的產業互聯網、企業數字化差不多。

造物雲創始人邱懿武給「定焦」舉一個例子,他們曾幫助一傢電子煙品牌做產品設計,花100萬找傳統設計公司做100多個方案,現在通過AI大模型,生成800個設計方案隻花10塊錢的算力成本。

類似的邏輯,很多企業存在用AI替代銷售、客服、理財顧問等崗位的需求。他們願意為之付費。

怎麼賺錢?

搞清楚誰來買單,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把錢賺到手?

在C端市場,賺錢靠應用。

這波大模型浪潮中,最早在C端賺到錢的公司,是上文提到的Jasper。

Jasper的業務建立在OpenAI的平臺上。它打一個時間差——第一批參與GPT-3的小型內測,拿到API接口,在ChatGPT之前上線產品。

文案寫作是一個需求明確的市場,用AI生成文案,隻要效果比人好,就會有人買單。Jasper的用戶中一度有超過四分之三的人每個月支付80美元甚至更多,來獲得各種寫作模板套件。它在2021年的收入超過給它提供底層技術的OpenAI。

這給行業啟發。美國有非常多創業公司,調用大模型的API來打造新的應用,最火爆的是AI對話機器人和Midjourney這類AI圖像生成產品,在應用商店分別貢獻49%、31%的下載量。

於是在美國,一度形成基礎大模型很難賺錢,而上層應用輕松賺錢的局面。有人在今年6月統計全球月訪問量最高的50個AIGC網站,發現名單上90%的應用有收入,幾乎所有公司都采用訂閱制。

不過,這條路在國內尚未完全走通。

國內競爭最激烈的戰場在基礎大模型,“百模大戰”打的是通用大模型,而不是應用。

收費9塊9的妙鴨相機,7月短暫火過一陣。3月就上線的文心一言,直到11月才開啟訂閱收費。而據Sensor Tower數據,2023年上半年,美國市場貢獻55%的AI應用總收入,歐洲市場占20%,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市場,加起來隻占比25%。

原因有很多,比如中國的基礎大模型起步較晚,應用層發展所倚賴的條件仍不成熟;中國面向消費端的應用付費意願不強;另外AI生成的內容不可控,必然面臨監管——9月初國內才開放第一批大模型備案,此前都隻能內測。

智譜AI CEO張鵬說,在中美市場環境差別下,大模型企業的機會還是在企業端的垂類應用。

做B端市場,離錢最近的是做行業大模型。

用大模型給零售、金融、制造等領域進行智能化升級,是大部分國內企業認可的一條路。發佈大模型較晚的騰訊、華為、京東,都在力推行業大模型。

這基於一個共識:用行業數據對通用大模型進行精調形成的行業大模型,在特定領域的表現會更好。

國內的互聯網大廠從基礎大模型做起,搭配行業大模型,搶占各大垂直行業。比如華為發佈盤古大模型後,很快就在金融、制造、礦山、氣象等垂直領域佈局垂直大模型,形成廣泛覆蓋。

有能力自研通用大模型的互聯網大廠,更傾向於跟自己的雲業務結合,對產業進行滲透,賺錢方式更多樣。

百度、騰訊、阿裡、華為等雲廠商,在自己的雲平臺上搭載多個大模型(包括自研的和第三方的模型),然後把模型、算力、工具打包,以AI開發平臺的形式對外提供服務。

他們就像開商場的,把場地、水電、設備等基礎設施準備好,讓商傢(開發者、企業)進來開店,對商傢提供服務並費用。同時,他們自己也會開店。

比如百度的文心千帆大模型平臺,企業可以在平臺上選擇基座大模型,調用各種工具,在雲端做推理、微調及托管,生成自己的大模型,然後定制化開發產品。這種方式比單純調用API接口更能綁定客戶。

為打影響力,吸引客戶,有一些廠商會將自己的大模型開源,然後用閉源大模型商業化。典型的如百川智能、智譜AI、阿裡。

百川智能前期推出的幾款大模型都是開源,免費可商用。賺一波吆喝後就推出兩款閉源大模型,參數量更大,性能更強,面向B端開放API接口,開啟變現。

這跟化妝品試用裝的套路有點像,試用裝免費,商業版收費。“另外它可能透露配方,如果有廠商想基於這個配方去創造一個新的產品,就需要交授權費。”人工智能公司開放傳神(OpenCSG)創始人、CEO陳冉說。

誰在賺錢?

大模型公司都想向外界證明自己具備賺錢能力,實際上,把錢賺到手的公司不多。

根據OpenAI最新透露的信息,ChatGPT的周活用戶數達到1億人,有200萬開發者正在使用OpenAI的API接口,92%的財富500強公司正在使用OpenAI的產品搭建服務。B端C端雙管齊下,讓它今年的收入或將超過13億美元,遠超去年的幾千萬美元。不過,在高額的研發投入和算力開支之下,OpenAI依然虧損。

好在它能通過技術迭代不斷縮減成本。3月1日發佈的GPT-3.5Turbo模型,API的價格比GPT-3.5模型便宜10倍,8月它又通過提高每次API調用的速度,間接降低調用成本。最新推出的GPT-4Turbo,定價整體要比GPT-4降低超過2.75倍。

很多公司學習OpenAI。OpenAI的勁敵Anthropic推出付費版的Claude Pro,每月收取20美元(與ChatGPT Plus價格一樣);百度推出文心一言付費版也是想在C端變現。

C端變現得有規模。底層算力成本高,導致產品一定要上量。在國內,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爆款應用。這意味著,移動互聯網的盈利模式——C端賺關註、B端賺廣告,尚無法成立。

相比AI聊天,辦公軟件是目前盈利模式最清晰、大廠佈局最多的場景。

向OpenAI投資100多億美元的微軟,已經把ChatGPT功能嵌入到工作協同軟件Teams、必應(Bing)搜索引擎、Edge瀏覽器、Office辦公套件Copilot,打造AI時代的辦公全傢桶。

這為微軟帶來新的創收機會。由ChatGPT加持的Teams每月收費7美元,Office365Copilot每月收費30美元,目前已有100萬用戶為嵌入AI的Copilot功能付費。面向B端的商業版也在11月上線。市場預計微軟接下來的營收還會大幅躍升。

釘釘在國內快速跟進。在阿裡集團內部,釘釘是通義千問大模型最早的落地場景,群聊、文檔、視頻會議、應用開發等功能紛紛跟大模型結合。然後釘釘開始面向企業收費,不同方案在原有年費的基礎上加價數萬元不等。

金山辦公也宣佈WPS以API調用的形式接入百度、智譜AI、Minimax三傢公司的大模型,上線文字縮寫、擴寫、改寫,自動生成文檔等功能。暫時先免費,明年可能會收費。

這些產品並非全新物種,隻是對原有產品的升級改造。釘釘跟微軟Teams相似,WPS跟office相似,它們都是將大模型功能嵌入原有產品線,提高變現能力。用邱懿武的說法,這一輪AI大模型的本質是換引擎,把AI內置後賦能各項業務。

但在國內,不論個人還是企業,一旦涉及到付費,就非常考驗其對產品的粘性。

秘塔科技CEO閔可銳認為,很多公司並不願意為單純具備管理職能的軟件每年支付上萬元,相比之下他們更看重能否帶來可量化的新增用戶。

所以類似釘釘這種定價模式,國內企業能否接受,仍需時間檢驗。

一位大模型領域的創業者對「定焦」說,現在的B端大模型產品還沒有標準化,很容易做成高級的人力外包,太標準化就不夠靈活。現階段願意買單的還是一些傢底厚、想要擁抱新技術的中大廠。

能賺多久?

在一個行業爆發的早期階段去談論賺錢,或許是奢侈的。因為遊戲規則可能一夜之間被改變。

Jasper曾在市場上非常火爆,賺錢能力讓業內眼紅。去年10月,它完成一筆1.25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高達15億美元。

一個月後,OpenAI推出ChatGPT,免費使用,效果讓人驚艷。這讓Jasper非常尷尬,價值迅速被攤薄。朱嘯虎曾表示,Jasper或將很快歸零,根本守不住。

當OpenAI親自下場做應用,那些調用它的API做產品的公司,如果產品雷同,則可能被迅速替代掉。前幾天OpenAI召開首屆開發者大會,宣佈推出GPTs和Assistants API,把很多開發者之前幹的活替代。

小冰公司CEO李笛認為,大模型API公司對創業團隊的威脅很大,它們自然會把觸角伸到下遊應用層,跟“客戶”形成競爭關系。

邱懿武也很早就意識到,在AI行業創業,總有一天會面臨大廠的競爭和威脅。面向C端做一款AI工具,或者面向B端做服務,都無法構建壁壘。“工具很容易被復制,做到最後隻能成為大廠生態的一個環節。”他說。

造物雲已經拿下星巴克、海爾、蘇泊爾等客戶,產生穩定的收入。但他認為如果要將這門生意做長久,未來一定得做平臺。“上遊對接開發者,下遊對接客戶,這樣才有護城河。”

國內的很多大模型廠商將行業大模型視為商業化的突破口,行業裡的公司則大部分處於觀望狀態,尤其是中小型公司,對付費比較謹慎。

一傢做系統集成公司的員工對「定焦」說,他們很早就接入百度的千帆大模型平臺,可以免費調用平臺的大模型能力,也可以開發部署自己的行業大模型。“如果一開始就要收費,那我們可能不會使用,畢竟現在有很多開源方案可以參考。”

大模型公司要賺錢,根本還是要給行業裡的企業帶來增量價值。不論是用AGI的推理能力重新組織業務的關鍵流程,還是重構產品形態和人機交互,最終的目的都是提高生產力。首先讓企業賺到錢,大模型公司才能跟著受益。

這一切建立在技術足夠成熟穩定的前提下,現在顯然還不夠。大模型公司還沒有真正落到產業裡去,技術跟企業應用的實際需求之間有鴻溝。“就像一個大學剛畢業的人,基本素養很好,但專業素養不夠,還在實習,沒轉正。”邱懿武評價。

他舉個例子,有些廠商去給企業做項目介紹,PPT上展示的案例都很驚艷,但實際落地有很大偶然性。比如AI生成一張產品展示圖,PPT裡展示的那10張,可能是從100張中挑出來的。“這就像引擎還沒定型,輸出不穩定。”

即便如此,大傢還是在積極爭奪客戶。一方面要搶占賽道占坑,另一方面需要從行業公司學習行業knowhow,以此迭代模型能力。

綜合來看,大模型技術在快速進化之中,商業模式、行業競爭都未成定局。但商業化的進程已經啟動,有一些公司跑到前面,還有一些公司剛剛開始。


相關推薦

2024-04-12

的一次內部講話中,李彥宏首次回應為什麼不開源文心大模型。李彥宏表示,一年前文心剛剛發佈的時候是有過非常激烈的討論的,但最終還是選擇不開源,因為當時的判斷是,市場上一定會有不止一傢會開源。“在這種情況下

2022-10-10

益我壓根沒管,靠這個掙不錢。”李女士說。那麼,錢被誰賺走?“如果能鋪到500傢商戶,月入過萬沒問題。”做共享充電寶代理生意的王先生告訴中新經緯。據他介紹,代理共享充電寶可以0押金免費拿貨,價格基本上由代理

2024-02-24

大概能畫10次圖。該網站日前被B站一位UP主指出盜用很多模型作者的模型,其要求李一舟及團隊在維權視頻發佈5天內下架所有未經授權的模型與公開道歉。2月22日,國內最大的AI模型、AI創作分享社區 LiblibAI 也撰文,稱“一舟智

2024-04-19

大模型要不要開源?這個問題還可以引申出另外一個討論:大模型是開源好還是閉源好?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模型開源or閉源”之爭一直是業界熱門議題。最近,百度董事長李彥宏連續兩次表態站隊大模型閉源,再度引發行

2023-11-08

,OpenAI的首屆開發者大會,讓人特別意外。一夜醒來,大模型圈一隻腳踏入Agent的世界,另一隻腳則踏入GPTStore生態的河流中。美東時間11月6日,OpenAI開發者大會正式開啟,創始人兼CEO山姆·奧特曼站在臺上,45分鐘的密集輸出,

2023-04-20

:deep-echo),作者:呂玥 亞瀾,授權站長之傢轉載發佈。大模型,大機遇。輿論喧囂幾個月,有能力的企業都在搶占生態位。芯片層,英偉達憑借其GPU優勢,成為ChatGPT熱潮中最先賺到錢的人,博通、微軟、谷歌也都緊盯著芯片機

2022-09-18

可以意識到會大虧特虧。根據挖礦軟件的效率,我天隻能賺到0.13美元到0.26美元,這還不夠支付加州的高額電費,顯然會導致凈虧損。采礦業的利潤微薄一位名叫Blake Teeter的礦工對媒體表示,他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盡管他擁有

2024-04-22

公司,一群頂著名校光環的90後,做出一款效果出眾的大模型產品,讓整個AI圈震動。自從妙鴨相機短暫出圈後,國內的大模型行業,已經很久沒出現爆款產品,Kimi填補這一空白。最讓人意外的是,A股股民也來湊熱鬧,各大炒股

2024-04-15

整經歷移動互聯網時代。而他如今面臨的,是一場關於大模型的競備賽。想必已經無需用過多筆墨贅述。2022年底至今,ChatGPT 的出圈程度還沒有誰能超越,其背後的技術方向也早已經被競相追捧。就像不窮說的“大傢都充滿 FOMO

2024-04-30

五,五年、十年的周期太長,大概率上是個爛尾項目。做創業活過三年就不錯,做這種要有新鮮感、要有交付性,要有案例,五年、十年太長,反而導致交付的難度增加。其六,如果在收錢問題上沒有很好的合規把控,比如合同

2022-10-19

在很多人還在好奇Web3是什麼的時候,這裡已經聚集一批創業者、投資人、圍觀者。坐在靠窗位置的林俊,點一瓶巴黎水,剛向兩波人分享自己的創業項目,鄰座的中年大叔叫住他,“小夥子,聽你一直在講,能不能跟我聊一聊

2024-03-08

快科技3月7日消息,B站今天公佈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2023年B站全年總營收達225.3億元人民幣,其中第四季度總營收達63.5億元,並實現全年正向經營現金流。第四季度,B站日均活躍

2023-05-16

,並鼓勵人們利用ChatGPT單獨設計的方案去賺錢。然而,創業傢和計算機科學傢們警告稱,這種投機想法不太可能實現,ChatGPT最有用的地方在於幫助有實際創業想法的人做技術工作。以下為翻譯全文:巴茲爾·查塔(Basil Chatha)

2024-02-21

法專業、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博士。由於國內AI大模型創業領域裡,清華系人才雲集,因此,李一舟199元的AI課備受關註。 不過,《科創板日報》記者解發現,李一舟其實出自清華美院,與AI、深度學習等專業毫不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