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學者”獎學金名單公佈:22位博士生入選 一半是華人


一年一度的蘋果博士獎學金又開獎啦!剛剛,蘋果機器學習研究中心(AppleMachineLearningResearch)發佈2023年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領域獲得博士生獎學金的“蘋果學者”名單。今年,共有22位學生榮獲蘋果獎學金,其中,華人學生占半壁江山,有11人。


22位博士生入選,其中一半是華人

剛剛,蘋果機器學習研究中心(Apple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發佈2021年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領域獲得博士生獎學金的“蘋果學者”名單。

被提名的學生是基於他們的創新研究、作為思想領袖和合作者的履歷、以及推動其各自領域的承諾而獲獎的。

該獎學金項目旨在表彰計算機科學和工程研究人員在研究生和研究生階段的貢獻。

今年一共有22位學生入選,其中11位是華人博士生。

Yutong Bai


Yutong Bai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四年級學生,主修計算機視覺,由彭博傑出教授Alan Yuille指導。

她曾經在Meta AI和Google大腦實習。此前,她曾獲得CVPR最佳論文決賽入圍獎。

她的研究旨在將知識整合到計算機視覺問題中,並在更少的監督下構建強大的人工智能,從而使深度學習模型能夠安全地部署在現實世界當中。為實現這個目標,她對包括表征學習、自監督學習和可擴展多模態學習等方向進行探索。

Yifan Jiang (江亦凡)


江亦凡是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四年級博士生,師從Zhangyang (Atlas) Wang教授。

他的研究興趣在於生成模型、神經渲染和計算攝影領域。他的目標是構建機器智能,將生成模型和神經渲染技術聯系起來,以便在2D和3D場景中實現強大的應用,包括圖像編輯/處理、視圖合成和3D創作。

他本科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曾在Adobe(Marc Levoy的團隊)、Google Research(GCam)、Adobe(應用研究團隊)和Bytedance AI實驗室(美國CV實驗室)實習。

Xisen Jin


Xisen Jin是南加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為任翔教授。

他的研究試圖使語言模型能夠從永無止境的文本數據流中不斷學習。他的研究降低更新模型的成本,使其更容易建立個性化的模型並保持模型中的知識是最新的。

他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曾在彭博社NLP平臺團隊、AWS人工智能實驗室、Snap公司、微軟亞洲研究院以及京東的數據科學實驗室進行過實習。

Yong Lin(林勇)


林勇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是張潼,前騰訊AI Lab主任。

林勇的研究處於因果關系、機器學習算法與理論的交叉點。具體來說,他的目標是建立穩定的模型,可以泛化到未見過的測試分佈。

Jessy Lin


Jessy Lin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博士生,導師是Dan Klein和Anca Dragan。

她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主修計算機科學和哲學。在此之前,她在Lilt公司從事研究和產品工作,在人機翻譯的背景下探索這些問題。

她的研究重點是構建使用語言與人協作並從人類反饋中學習的AI智能體。她的研究興趣包括交互式代碼生成模型、對話和語言引導的強化學習。

Jingping Nie


Jingping Nie是哥倫比亞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四年級的博士生,由薑小凡教授和Matthias Preindl教授指導。本科畢業於史密斯學院工程學。

她的研究重點是人工智能系統中未來以人為中心的智能且隱私感知的可穿戴設備的軟硬件協同設計。

Yifu Qiu


Yifu Qiu是愛丁堡大學和劍橋大學的ELLIS項目博士生,由Shay Cohen博士、Anna Korhonen教授和Edoardo M. Ponti博士指導。

此前,他在愛丁堡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從事文本摘要和結構化預測工作。並曾在百度NLP擔任研究實習生,進行開放域問答和密集檢索的研究。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語言環境下的語言生成領域,包括提高模型的泛化、小樣本學習和可控性等基本能力。

Zijie Jay Wang


Zijie J. Wang是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博士生,由Polo Chau指導。

他的研究通過開發新穎的交互界面,使人們能夠輕松地與機器語言系統進行大規模交互,從而使人工智能具有可問責性、可解釋性和可訪問性。

Yi Wei


Yi Wei是清華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是魯繼文教授。曾在賽靈思、商湯科技、微軟亞洲研究院、字節跳動、高斯機器人工作過。

他的研究興趣是3D視覺,尤其專註於三維重建和3D場景理解。他的工作將傳統的幾何學與最近發展的深度學習相結合,旨在幫助人工智能系統更好地理解3D真實世界。

Kaichao You(遊凱超)


遊凱超是清華大學軟件學院的三年級博士生,師從龍明盛教授。

他的研究旨在開發開放和動態環境下的機器學習算法,重點是機器學習中的遷移學習,特別是將深度學習中的各種形式的知識從一個源適應到另一個源。他最近的工作包括領域適應、模型適應和模型中心適應。

Jiaqi Zhang


Jiaqi Zhang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由Caroline Uhler指導。此前在北京大學獲得數學和統計學學士學位。

在生物醫學應用的激勵下,她的研究旨在序貫決策和因果關系的交叉點上發展統計和算法基礎,更確切地說,是在一個由潛在因果規則創造的系統中做出決策的策略設計。

完整名單


以上是入選學生的完整名單。


相關推薦

2024-03-12

華人博士成功入選。其中包括師從陳丹琦、韓傢煒教授的博士生。蘋果機器學習研究中心(AppleMachineLearningResearch)發佈2024年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領域獲得博士生獎學金的“蘋果學者”名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共有21位學者獲

2022-08-30

學金(GooglePhDFellowship)的獲獎名單。今年又有多位華人博士生入選,約占總數三成。他們中的多位曾在大陸高校就讀本科和碩士,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西安電子科

2023-08-31

《AI前哨》8月31日,中國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佈,百度公司王海峰上榜。王海峰現任百度首席技術官(CTO),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傢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也是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項目總指揮。據公開信

2024-03-28

近日,2024世界車獲獎名單正式公佈,其中韓系車占一半,而國產車雖有參賽,但並未獲獎,來看具體情況。世界年度車:起亞EV9去年3月份,起亞發佈旗艦電動SUV車型EV9,上市就熱銷,8天狂攬1.3萬訂單,其搭載76.1kWh 電池(第四

2022-10-04

能源材料與器件。2017年,葉露涵順利拿到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直博,於是放棄研究生保送資格,選擇留學深造,在哈佛李鑫教授課題組研究鋰金屬電池。為研發電池,他們此前成立一傢電池初創公司Adden Energy ,葉露涵擔任首席

2024-02-07

取得美國紐約賓漢頓大學理學榮譽博士學位。Xia, Z. Cedric蘋果硬件工程部門的傑出工程師兼總監。因在汽車和電子產品中對先進成型技術的應用而當選。外籍院士Huang, Yidong(黃翊東)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因在光電子器件的

2023-03-18

約 59 名Google前員工和約 34 名 Meta 前員工,同時包括幾名蘋果和亞馬的前遜員工。鑒於 OpenAI 在 GPT-4 發佈的第一時間就公開所有貢獻者名單,機器之心整理一部分參與工作的華人學者。如果遺漏,歡迎補充。預訓練組Trevor CaiTrevor

2024-04-23

快科技4月22日消息,今天,《時代》周刊發佈2024年度最具影響力的100人名單,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微軟CEO納德拉等均入選。對於王傳福,《時代》周刊在介紹中表示,1995年王傳福創辦比亞迪公司,

2023-03-20

。例如寧博宇在念小學的時候,他的老師認為在一至六等獎學金裡,他就沖一沖最後的六等獎學金就好。這給寧博宇帶來非常大的打擊,也是他第一次產生要逆襲的想法。於是他便在自己擅長的奧數下足功夫,怒刷一堆題;最終

2024-01-26

一位武漢大學的學霸網友發帖稱,他獲得的10萬雷軍卓越獎學金”已到賬,10萬元已經打進他本人的銀行賬戶中。這位網友還表示,感謝雷總的支持,以後一定會一百、一千、一萬倍的還回來。而這位學霸網友獲獎10萬一事,也引

2022-07-13

》雜志創刊149年來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學者。當年,《Nature》發佈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學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此後,曹原連續在國際頂刊發文,目前,他至少已經在頂尖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發

2023-08-28

在武漢大學即將迎來130歲生日之際,武大校友雷軍宣佈將獎學金再翻倍升級到2000萬元,用於激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今年6月,雷軍捐資9999.9999萬元興建的武漢大學科技樓已正式交付。據悉,雷軍於2012年向武漢大學捐資1000萬元

2022-06-25

紀錄為138.5分,聽力和閱讀理解還拿過滿分。這就是由CMU學者提出的,高考英語測試AI系統Qin。它的參數量隻有GPT-3的16分之一,平均成績卻比GPT-3高出15分。其背後的秘訣名叫重構預訓練 (reStructured Pre-training),是作者提出的一

2023-05-11

T可以把寫信的時間縮短一半。還有一位使用AI寫作工具的學者,維多利亞大學圖書館高級研究服務負責人Matt Huculak認為,學術界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大多數教授都會按照“優秀”(excellent)、“好的”(good)、“一般”(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