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國際貿易十分依賴遠洋運輸,而使用化石燃料的貨輪正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為減少碳排放以減緩氣候變暖速度,未來的遠洋運輸或許會更加依賴風能、核能以及電力等清潔能源。航運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排放量的近3%,產生的二氧化碳相當於美國所有燃煤發電廠的總和。盡管如此,在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37%的運輸業中,航運業的排放比例依然不算高。
Airseas
A.P. Moller-Maersk
Anemoi
BAR Technologies
然而,隨著國際貿易的持續增長和嚴重依賴遠洋輪船運輸貨物,許多科學傢警告稱,到2050年,航運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占到總排放量的17%。目前,80%以上的貨物由遠洋輪船運輸。
為此,在多年效果不顯的脫碳努力之後,船運行業的監管機構正介入進來。2018年,總部位於倫敦的聯合國下屬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MO)制定目標:到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8年基礎上減少50%。
但批評人士認為,這個目標太小,實現的時間也太晚。他們堅持稱,國際海事組織應該將其目標重新設定為到本世紀中葉實現100%脫碳,當然越早越好。
非政府環保組織Seas at Risk組織航運政策主管、“清潔航運聯盟”董事會成員露西·喬裡安(Lucy Gilliam)表示:“在制定氣候措施和戰略方面,國際海事組織介入得相當晚。”
她還提到,《巴黎氣候協議》沒有包括國際航運。此外,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94傢最大的航運公司中,隻有33傢明確表示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或承諾幫助實現國際海事組織制定的目標。
盡管如此,私營部門正在采取行動以減輕其對氣候的影響。最簡單的解決方案是讓船舶減速,從而減少碳排放。造船企業還在試驗給船體塗上氣泡以減少阻力,使用更光滑的船頭、更高效的發動機、螺旋槳和推進器,以及引入人工智能(AI)輔助的導航系統。
與此同時,船運行業正開始建立“綠色走廊”,即支持零排放解決方案和政策的特定航運路線和港口。金融界也加入脫碳運動,29傢機構簽署《波塞冬原則》,該協議將在向航運公司放貸時考慮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簽字方代表著超過1850億美元的國際航運貸款,幾乎占全球船舶行業融資額度的一半。
但由於全球供應鏈的設計宗旨是快速交貨,許多重大突破正押註於低排放或零排放燃料的開發上,包括環保甲醇、氫、液化天然氣(LNG)和氨,以減少或取代大多數船上大型柴油發動機使用的化石燃料。
這些努力包括電力、風能和核能推進技術。其中,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許多海軍艦艇都采用核能,並因其零排放特性而受到關註,盡管存在安全方面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