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一項新分析,未來幾年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新電力供應都將來自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從而擠掉化石燃料並遏制電力帶來的氣候污染。預計到2025年,無碳污染的能源將滿足全球90%以上的新電力需求。其中大部分將來自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和水電。核能也在適度復蘇,支持該機構對無碳電力的看好。
這些成果反過來會放松化石燃料對發電的控制。在2022年達到頂峰之後,電力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最終開始趨於平穩或下降。國際能源署執行主任法提赫-比羅爾在今天的一份新聞稿中說:"我們接近電力部門排放的轉折點。"
到2025年,IEA預計可再生能源將占世界發電量的35%。這將使它以微弱優勢戰勝煤炭,而煤炭在同一時期的發電量預計將下降到33%。核能增長始終緩慢,約占世界電力供應的10%,而天然氣發電平穩保持在約20%。
隨著地球上幾乎每個國傢都試圖實現巴黎協議中確立的清潔能源目標,全球電力結構正在發生轉變。為將全球變暖限制在該協議規定的目標范圍內,溫室氣體排放必須在2050年前降至凈零。這也有助於太陽能和風能變得實惠,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成為最便宜的發電方式。
即便如此,氣候變化已經通過更多的極端天氣對我們的能源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風力、太陽能和水力發電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起伏。但是,去年美國、歐洲和中國的水電尤其受到幹旱的嚴重打擊。幹旱也削減法國的核能,因為一些工廠使用河水來冷卻反應堆。
惡劣的天氣推動對電力的需求,使傢庭保持可承受的溫度。當這些需求高峰與極端炎熱和寒冷時期的供應短缺相吻合時,這就是災難的根源所在。在最壞的情況下,這將引發停電--在人們最需要的時候剝奪他們的熱量和空調。
國際能源署在其報告中說,這些困境表明,電力供應和需求正變得越來越依賴天氣。這給電網帶來很大的壓力,使其迅速變得更清潔、更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