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身份證上的X讀什麼”的話題登上網絡熱搜,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稱其讀“埃克斯”,也有網友將它讀“叉”,一個是英語叫法,另一個則是漢語叫法,那麼,這個字母到底有沒有官方統一稱謂呢?
據北京發佈微信公眾號介紹:“X”在身份證號碼裡經常出現,有人開玩笑說,身份證號碼帶“X”的朋友,可能是“天選之子”。
關於“X”的發音,生活中叫法各異,哪個發音才是正確的?《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介紹:
身份證上的公民身份號碼最後一位“Ⅹ”的誤認、誤讀,曾引起社會的廣泛議論,“Ⅹ”表示的是羅馬數字“10”,讀作shí最為妥當。
科普:身份證號碼都有何意義?
第二代身份證號碼共計18位數字,由四部分組成:地址碼(1-6位)、生日期碼(7-14位)、順序碼(15-17位)以及校驗碼(18位)。
身份證前六位為地址碼,即個人戶口所在地的代碼;其中1-2位為省級行政區,3-4位為地級行政區,5-6位為縣級行政區。
第七至第十四位為生日期碼;其中,第7至10位為你的出生年份,11-12位為月份,13-14位為日期。
假如你是1995年2月15日出生,那麼身份證號碼的7-14位就是固定的,為19950215,所以身份證號碼就直接透露你的生日和年齡。
而第十五至十七位數字,就是順序碼;順序碼就相當於給同一天、同一地方出生的人排個序,以防重號。
順序碼是縣級公安機關所轄派出所的分配碼,每個派出所分配碼為10個連續號碼,如“000-009”或“060-069”,其中單數分配給男性,雙數則分配給女性。
因此,隻要身份證號第17位為奇數,則為男性;若為偶數,則為女性;故第17位也可認作性別識別碼。
至於第十八位數字,則是檢驗碼;作為尾號的校驗碼,是由前面17位數字根據特定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其結果共有11種可能:0-9以及X。
X即為羅馬數字的10,表明身份證號前17位根據特定公式計算出來的值為10。
之所以要用羅馬數字X替代,是因為如果用10做尾號,那麼身份證號碼就變成19位,違背身份證號18位設置的標準,也無法被機器所識別。
而檢驗碼的意義在於,身份證號碼比較長,日常中輸入時難免輸錯。
為避免不必要麻煩,根據校驗碼的計算公式,若前17位數有一位填錯,或校驗碼輸錯,系統都會報錯,可以大大降低輸錯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