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員工,OpenAI一無是處


11月20日,微軟CEO­­­SatyaNadella最終告訴全世界,被OpenAI董事會罷免的CEOSamAltman和因此辭職的董事會主席、總裁GregBrockman加入微軟。OpenAI也為自己找到臨時CEO——視頻流媒體網站Twitch的聯合創始人EmmettShear。

一場反轉、再反轉的“政變”終於塵埃落定。

自11月17日Sam Altman被董事會踢出公司後,OpenAI董事會受到來自投資方、內部員工與合作夥伴等多方壓力;11月18日,“人事地震”僅一天,“董事會正在就Sam Altman回歸談判”的消息就出來,有高管在內部信上對此表示樂觀。

11月20日,當Altman在X上露出他脖子上的OpenAI訪客卡時,外界猜測,他返回公司是為繼續商討重擔CEO一職,直到當晚,人們才理解他的那句話,“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戴這個玩意。”

當然,那肯定不是Altman拜訪OpenAI的最後一次。誰都知道,無論在業務還是資本上,微軟都是OpenAI最深度的合作夥伴。Altman自己也在X上說,Satya和他的首要任務仍然是確保OpenAI繼續蓬勃發展,“致力於為我們的合作夥伴和客戶提供全面的業務連續性”。

可見,即將領導微軟AI新團隊Altman還會繼續坐在會議桌上,隻不過,之後他將代表微軟。

微軟再一次“成為最大贏傢”,而失去Altman的OpenAI不僅僅是折損一位創始人&CEO,還有這位領導者所凝聚的人才、資本與外部合作。

Altman加入微軟後就有消息人士稱,數十名OpenAI內部員工已宣佈辭職。一些人在X上表達同一句話,“沒有員工,OpenAI一無是處。”

內部員工接連辭職

“沒有員工,OpenAI就一無是處。”11月20日,這句話在Altman的X頁面上刷屏,他轉發並為之點贊。

許多人發佈這句話,其中不少是OpenAI的內部員工,甚至包括Mira Murati,她是OpenAI的CTO,在董事會罷免Altman後接任臨時CEO一職,但隻當不到3天。


Altman對員工呼聲點贊

這側面印證Altman的離開給OpenAI內部造成的人員動蕩。動蕩在OpenAI董事會單方宣佈罷免Altman的CEO職務後就開始。

先是Greg Brockman,這位OpenAI的聯合創始人、總裁在11月17日被撤董事會主席一職後,最先公開表示辭職,盡管董事會表示會對他“留作他用”。

Brockman也是第一個對外發聲的人,是他告訴外界這次人事變動有多麼突然和草率:他和Altman都是在在線會議上被董事會成員llya Sutskever開除的,兩人都“感到震驚”。

作為“Altman背後的男人”,盡管Greg Brockman總以總裁的頭銜對外,但他其實ChatGPT的核心推動者,是OpenAI “秘密武器”般的存在。

在Altman眼中,“Greg是那個真正能使技術變成現實的人”,從他對這位創業夥伴的評價看,Brockman在OpenAI將GPT模型變成可落地產品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像Brockman這樣的可以將編程、產品決策和團隊管理相結合人在科技領域中很罕見,而在Google沒有這樣的人。”曾在Google和OpenAI工作的人工智能科學傢Aravind Srinivas也曾對Brockman給予高度認可。

高管層人事“地震”之後,OpenAI的研究總監Jakub Pachocki、AI風險團隊負責人Aleksander Madry以及任職七年的研究員Szymon Sidor也提出辭職。

Pachocki也是OpenAI的元老級人物,自2017年以來一直供職於OpenAI,是GPT-4研究的“關鍵人物”。Altman評價,“要是沒有他,我們不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如果Pachocki未離職,很可能將領導GPT-5的預訓練。

OpenAI的人員流失還在繼續。在Altman和Brockman官宣加入微軟後,又有“數十名OpenAI內部員工宣佈將辭職”的消息傳出。

“靈魂人物”的離開正在讓OpenAI面臨更多的人才損失,而員工是OpenAI最大的價值,連剛剛接任臨時CEO的Emmett Shear都評價“OpenAI的員工非常令人印象深刻,而且非常有使命感”。

然而,人員的動蕩隻是OpenAI最先浮出水面的危機。

員工持股收購案陷入不確定

被“開除”事件震驚的不隻兩位當事人,還有OpenAI的各大投資方、投資人,他們和OpenAI的員工一樣,也是在官方公告發出後才獲知消息。包括微軟、Thrive Capital、老虎環球管理公司(Tiger Global Management)在內的投資方,都要求OpenAI撤銷開除決定。

如今,塵埃落定,兩位被OpenAI開除的“靈魂人物”雙雙加入微軟,這讓外界預測,OpenAI將失去投資人的信任,這為它獲得資金繼續研究人工智能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OpenAI最大的投資方和合作夥伴是微軟,這傢互聯網巨頭已經投入高達130億美和各種資源,擁有OpenAI Global LLc49%的股份,而微軟CEO Satya Nadella也一直與Altman保持聯系。

而現在,Altman將領導微軟的人工智能新團隊,Satya表示將全力支持。盡管雙方都表示會確保OpenAI繼續蓬勃發展,但這很可能是為保證此前合作的連續性。

除微軟外,OpenAI的另一大股東Thrive Capital正在牽頭對OpenAI員工持股的收購,但目前尚未匯入足夠的資金。開除事件發生後,Thrive Capital已表示,Altman的離職將對其要約收購造成影響。

無論是微軟在2019年對OpenAI的入局,還是Thrive Capital牽頭的OpenAI員工持股收購要約,都反映Sam Altman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

以卡內基梅隆大學高級研究員的身份,Altman曾發表過多篇有關科技創新和創業的文章,而且不隻紙上談兵,他擔任過OpenDoor、Postmates和RapidAPI等多傢創業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或顧問,並幫助這些公司獲得數千萬美元的投資。

早在大學時期,Altman就展現過人的商業頭腦,大學輟學後創立基於地理信息位置的應用Loopt並出任CEO,拿到紅杉資本的投資,還四年間拿到五輪融資共計3910萬美元。

創立OpenAI後,Altman全力將他的資本運作能力輸入其中,尤其是2019年OpenAI決定從一傢非盈利組織向“利潤上限(caped-profit)”公司轉變後,也是在此時,OpenAI獲得微軟最初的10億美元投資,不再開源的GPT模型研發進入快車道。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面世,一周內湧入百萬用戶。到現在,月活數量達還在1億。

哪怕被開除的幾周前,Altman還在從世界上最大的投資者處籌集數十億美元,用於一傢新的人工智能(AI)芯片企業。包括微軟等一些現有投資者在內的多傢知名風投公司也準備支持Altman組建的任何新企業。

如果Thrive Capital的收購要約順利,OpenAI的估值將達到860億美元,此前它的估值不到300億美元。這意味著,一年時間不到,公司估值已經翻超3倍。

如今,這一切都隨著Altman的離開變得不確定起來。

新任臨時CEO將排治理之“雷”

Altman的職業歸宿塵埃落定,有人評價,OpenAI與他各得其所:前者以此保住自身的“非盈利組織”屬性,朝符合人類利益的AGI(通用人工智能)研發前進,後者將繼續在微軟新AI團隊中發揮自己的商業才華。

但OpenAI還能在人才流失與資本不確定性下,守著“非盈利組織”的名頭,開發需要強大算力、算法、算據投入的AGI。

說白,人也好,資源也好,最終都會走向“錢”的問題。但這又會回到OpenAI的盈利與非盈利的路線之爭上,這個矛盾從一開始就埋在OpenAI特殊的組織架構上。


OpenAI董事會控制著整個組織

簡單來說,OpenAI董事會控制著整個組織,董事會除CEO Altman、首席科學傢IIya和總裁Blockman之外,還有3名OpanAI之外的成員,他們對OpenAI的戰略和運營擁有最終的決策權。OpenAI LP作為盈利實體,代表OpenAI商業化的部分,而OpenAI Inc保留非盈利組織的核心。

為保證發展不受利益損害,OpenAI的董事會幾乎沒有成員持有公司股份。這次風波也讓外界驚詫,身為董事會成員、CEO的Altman居然對公司完全沒有控制權,人們這才相信此前他在一次聽證會上說的話,“OpenAI隨時可以開我。”

董事會成員不持股外,OpenAI最大的股東微軟也不在董事會名單中。更為戲劇性的是,這樣的架構正是Altman創建的。

外界猜測,這樣的架構為Altman與董事會其他成員在OpenAI的發展路線上設置諸多的溝通障礙,包括商業化、AI安全性等問題上。

在這場全世界圍觀的AI巨頭“政變”暫時落幕後,針對原因的公開說法仍停留在OpenAI那封人事變動公告中:董事會對Altman不信任。而包括OpenAI首席運營官Brad Lightcap、剛接任臨時CEO的Emmett Shear都站出來澄清,Altman與董事會之間的分歧無關AI安全、商業化等路線之爭。

剛接手臨時CEO職責的Shear表示,他要在未來30天中以聘請獨立調查員的方式先弄明白導致Altman被驅逐的整個過程和原因。同時他還強調一點,“董事會‘沒有’因為任何具體的安全分歧而將Sam撤職”,並補充說,“如果沒有董事會支持將我們出色的模型商業化,我還沒有瘋狂到接受這份工作”。

這意味著,OpenAI董事會對Altman的不信任無關AI安全與商業化。

那這就更值得玩味,要知道,OpenAI以“人工智能新秀”、“獨角獸”能力不斷進入全球AI巨頭的序列中時,AI安全問題和商業化的激進表現也讓它屢次陷入風口浪尖。

如今,將OpenAI帶入巨頭之列的Altman不是因為公司最刺眼的問題而被開,除非給出更大的“瓜”,否則OpenAI的董事會簡直就是做出一個得不償失的決定。

“我對自己參與董事會的行動深感遺憾。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傷害OpenAI。”11月20日,董事會成員IIya Stutskever似乎X上表達悔意,他被外界視作主導開除Altman的人。

連馬斯克這位OpenAI曾經的聯合創始人都留言質問他,“你為何采取如此激烈的行動?”還順帶著拋出一句“瓜”味十足的要求,“如果OpenAI正在做一些對人類有潛在危險的事,世界需要知道。”

答案或許會在新任臨時CEO Shear的調查後出現,他還表示將推動組織的變革,包括在必要時大力推動重大治理變革。

顯然,這位新主也對現在的組織狀況感到擔憂。屆時,OpenAI在意的“非營利性組織”屬性還保得住嗎?


相關推薦

2023-11-21

官Brad Lightcap率先發起的一場刷屏活動,也仍在持續中。沒有員工,OpenAI就一無是處從奧特曼與佈洛克曼的感謝中可以看出,首席執行官Mira Murati、首席運營官Brad Lightcap、首席戰略官Jason Kwon在應對這場危機中發揮關鍵作用。誰促

2023-11-21

在X(前身為推特)上發佈一系列的帖文,稱“OpenAI如果沒有其員工,將一無是處”,似乎暗示聲援被解職的Altman和Brockman。Sutskever在社交網絡上發帖稱,他對自己參與董事會的行動感到後悔。據Brockman,Sutskever是上周五向Altman傳

2023-11-22

阿爾特曼離開後,OpenAI的核心員工開始在Twitter上發佈“沒有員工,OpenAI就一無是處”,來表達對阿爾特曼的支持,其中包括CTO米拉(當一天臨時CEO)、COO Brad Lightcap、首席戰略官Jason Kwon等。阿爾特曼一一為其點贊。11月20日上午

2024-01-18

因為你有道德,但是你沒辦法同樣用道德要求他,因為他沒有道德、沒有原則。所以你容易被他束縛、被他的語言所控制。對此俞敏洪表示,這種活在陰溝裡的人,還很容易把活在陽光下的人拉下去,把他們沉到陰溝裡。董宇輝

2024-03-01

有點沮喪。我想,我們會被他們接管嗎?我們會不會變得一無是處?但後來我想清楚,我是否願意活著看到人工智能的世界末日?我覺得我希望看到。”他強調,人工智能不可能無限增長下去,它一定會遇到一些限制,一年前,

2024-02-23

位華人運通的主管稱,特斯拉也在“定向撈人”,但目前沒有看到相關消息。不止是車企,集度、商湯絕影和Momenta等供應商也有意向接收高合員工。總的來看,各傢提供的主要是技術崗,集中在軟件智能化方面,也有一些生產

2023-12-01

事會與Altman爭端的核心不是人工智能安全問題,但我們也沒有被告知到底是什麼原因。因此,情況似乎依然不穩定。”由於缺乏明確的信息,一些員工不得不尋求其他就業機會。一位知情人士稱,OpenAI的競爭對手Cohere最近幾天已

2024-03-03

工智能產品(如Copilot)。對此,CNBC報道稱,OpenAI 向其現有員工發送一份由首席戰略官 Jason Kwon 撰寫的備忘錄。據報道,Kwon 在備忘錄中寫道,馬斯克的訴訟涉及的是一個更為私人的問題:我們認為,這起訴訟的訴求可能源於埃

2023-11-08

電話卡,寬帶和電話卡都包含在套餐裡。你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被坑,第一件事就是回想一下自己辦的是不是融合寬帶套餐,也就是有沒有額外辦一張電信的電話卡。我們大部分被坑的同事都辦融合套餐,比如那種千兆寬帶 169 、2

2024-07-01

際調查的需求看,iPhone在中國市場跟國產手機相比並非一無是處,隻要價格到位,蘋果的品牌效應依然還在,中國用戶仍然會首選iPhone。

2023-11-19

認為他在炒作ChatGPT,還未成熟的技術被匆忙推向市場,沒有進行足夠的安全審查,他的關註點集中在名譽和財富上,而不是維護公司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非營利組織的原則:他的一些以盈利為目標的商業決策也偏離公司的使命。

2023-02-14

這將需要額外的政府許可。該行業的自動駕駛汽車領域並沒有像最初預期的那樣快速推出,因為這項技術已被證明很難掌握。福特和大眾汽車去年秋天宣佈,將關閉Argo人工智能自動駕駛部門,轉而專註於能提供更直接回報的輔

2023-11-29

,因為涉及穩定性。此外,有員工表示,很多公司領導仍沒有下班。從員工的各方反饋看,本次滴滴系統崩潰屬於全面癱瘓。不僅用戶端無法正常使用,司機端以及滴滴內網同樣出現問題。截至發稿,滴滴用戶端的App基本恢復完

2023-05-15

售的全部車輛。此次特斯拉大規模召回的原因是,特斯拉沒有允許駕駛員選擇能量回收制動策略;同時,對駕駛員長時間深度踩下加速踏板的情況可能沒有提供足夠提醒。這兩項因素疊加可能增加車主錯誤操作的概率,增加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