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辛巴在直播時炮轟東方甄選直播間售賣的玉米“喪良心”,農民批發賣也就七毛錢一穗,但東方甄選銷售價格達到6元錢一穗,新東方方面利潤占到40%,“農民賺到錢”?對此,東方甄選董宇輝回應稱,東方甄選玉米和普通玉米不一樣,大部份玉米收購價格在四、五毛左右,但這些玉米是用來養牲口的。
出品|三言財經 作者|DorAemon
近日,辛巴在直播時炮轟東方甄選直播間售賣的玉米“喪良心”,農民批發賣也就七毛錢一穗,但東方甄選銷售價格達到6元錢一穗,新東方方面利潤占到40%,“農民賺到錢”?對此,東方甄選董宇輝回應稱,東方甄選玉米和普通玉米不一樣,大部份玉米收購價格在四、五毛左右,但這些玉米是用來養牲口的。而東方甄選玉米從地裡回收價格就2元,成本高。
這並非東方甄選第一次因玉米價格問題遭受質疑,早在東方甄選剛爆火時,其鮮食玉米6元每穗的價格就已經被吐槽價格高。而當時董宇輝曾以“谷賤傷農”這個詞回應網友關切。
不過,9月20日辛巴突然就此事發聲致歉,他表示可能因為最近壓力太大,以後盡量誰都不提。“自己說的可能是對的,但是說的方式可能不太適合。自己的格局太小,對不起這傢公司,占用公共資源,以後做好自己的事”。
然而,事件並沒有因辛巴的道歉而結束。此後,東方甄選的鮮食玉米供應商也引發大量網友關註。
整件事的發展越來越錯綜復雜,東方甄選玉米賣的貴是商業行為還是真的有“谷賤傷農”考量?那“谷貴真的富農”嗎?今天,我們就一步步深入探討這些問題的答案。
一、東方甄選鮮食玉米供應商是誰?
辛巴發表針對東方甄選玉米價格的質疑後,使得東方甄選鮮食玉米供應商浮出水面。
根據網友上傳的評測視頻顯示,東方甄選鮮食玉米的供應商為吉林省農嫂食品有限公司。
二、農嫂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傢什麼公司?
據天眼查,農嫂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7月26日,註冊資本1500萬元,公司大股東為創始人隋書俠,持股比例51%;次股東齊新江,持股比例49%。
據公開信息顯示,隋書俠本是公主嶺市一位農村婦女,全傢6口人隻擁有5畝玉米地。隋書俠在創辦農嫂前,曾經營過餐館、美容院、二手車公司等,攢下幾百萬元積蓄。
2012年,因為朋友托她幫忙購買公主嶺的鮮食玉米,使得她意識到傢鄉的玉米存在大量商機。
2012年7月,隋書俠註冊商標並成立農嫂食品,聯系種植戶大量生產加工鮮食玉米。起初,為打開銷路,隋書俠也栽不少跟頭。最終,她將企業發展方向定位為玉米供應商,終於大獲成功。
經過多年發展,如今隋書俠的企業年加工鮮食玉米達到一億穗,產品更是遠銷16個國傢和地區。而且公司擁有100個鮮食玉米種植基地,種植規模也達到2000公頃,帶動1000多戶農民參與增收。
而東方甄選,其實就是農嫂食品的眾多客戶之一。
三、東方甄選的玉米收購價真的是2元嗎?
董宇輝在回應質疑時稱,東方甄選玉米從地裡的回收價格就達到2元每穗,因此賣的貴屬於合理范疇。
據第一財經報道,一位與東方甄選直播間有代工合作業務的人士透露,其東北代工廠玉米進貨價格是2元,這點確實符合董宇輝的回應。不過,東方甄選方面並未給予官方回復。
此外,也有博主咨詢農嫂食品官方客服有關其售賣的鮮食玉米批發價格,對方回應稱批發價最低為3.5元每穗。考慮到中間的利潤,東方甄選以2元進價符合常理。
可是,董宇輝在回應時卻表示,“從地裡收回來的價格就到2元”。
從董宇輝回應的字面意義理解,東方甄選銷售的玉米收購價2元是農民直接收入,沒有“代工廠”環節。看上去,農民能從東方甄選直接以2元價格售賣,好像確實符合“谷賤傷農”概念。
可是如果按照這樣的理解,壓根不應該存在“農嫂食品”為東方甄選供貨的情況,東方甄選玉米也得是自營才對。
這隻能說明董宇輝的回應有問題。
四、玉米地頭收購價到底多少?
雖然農民種出的玉米價格具體多少,眾說紛紜,但經三言多方調查考證,2元每穗的說法不一定準確。
今日,三言就玉米收購價咨詢農嫂官方客服,對方稱自己並不負責這方面業務,並不清楚。
而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農嫂食品有限公司位於公主嶺市環嶺街道迎新村。而距其約43公裡的孟學坊村就是一處主要種植鮮食玉米的地區。
今年8月,吉林公主嶺市當地節目“公主嶺新聞聯播”曾專門就當地玉米種植、收購情況做過一期新聞節目。其中,孟學坊村黨支部書記朱雨超介紹稱,今年孟學坊村種植的是鮮食玉米,采取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以0.85元的價格回收,預計每畝地產值4萬5000株,凈收入8000至10000元。
此外,黑龍江一傢經營鮮食玉米的代工廠發視頻詳細介紹鮮食玉米成本。該工廠以接近0.9元每穗從農民處收購;之後經過生產加工、去損、人力成本、水電等成本,最終一穗玉米成本2元多,而工廠再以2.5元批發價格對外銷售。
可見,董宇輝所謂“從地裡收回來價格就2元”是不一定準確的,不過,這也並不完全意味著董宇輝撒謊欺騙消費者。
因為東方甄選這2元的進價,可能是代工廠方面的報價,並且鮮食玉米是必須要經過加工才能最終進入消費者餐盤中,不可能直接從地裡摘下來就銷售。
五、東方甄選賣的是冬儲玉米不是“鮮食玉米”?
其實,大多數農產品都不可能做到現采現賣,因為農作物有生產周期;根據不同農產品種類,有的作物每年耕種、收獲一次;有的則可收獲兩次。
但無論哪種,並不能隨時采摘隨時購買享用。
據三言財經解,玉米生長周期為100至120天,並且適宜在每年4月份播種,並於8月份收獲。此外,據澎湃報道,吉林公主嶺市的一處鮮食玉米種植基地,為實現錯峰上市目標,采用分周期種植方式。其中,第一周期於今年4月播種;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則分別於5月初和5月下旬播種。
采取這種方式種植,鮮食玉米的收獲期便可從7月下旬延伸至10月上旬。也就是說,每年下半年是當季玉米最多的時候。而在非收獲期,消費者購買的玉米多數是冬儲玉米。
由此,有網友發文質疑東方甄選宣傳的“鮮食玉米”不可能是當季玉米,而是冬儲玉米;因為之前還沒有到鮮食玉米的收獲期,不應該用“鮮”形容。
並且有網友就此問題咨詢東方甄選客服,對方也確認所售玉米是采用的冬儲玉米。但是,今日三言就同樣問題咨詢東方甄選客服,對方以玉米已下架為由拒絕回答。
不過這裡三言認為有必要科普一下,農嫂官方旗艦店客服介紹稱,“鮮食玉米”這裡的“鮮”並不是指“新鮮剛采摘”的玉米;這裡的“鮮”其實是“保鮮”的概念。
事實上,就算是當季剛采摘的玉米,也不可能立刻就能摘下來簡單包裝後銷售的,必須要經過一系列加工,最終到消費者手裡需要一段加工時間。
眾所周知,農作物不經加工的話,受環境等外界因素影響,過一段時間可能會腐爛變質,無法食用。因此,要將農產品轉化成穩定可靠的消費性質食品,必須要經過工業化加工。
據經濟日報報道,鮮玉米隻有在收獲期前的一段時間蒸煮食用口感最佳,如果太嫩或者太老都會影響口感。即使用冷藏保鮮技術,面對我國極高的玉米產量,貯藏成本高,規模也不大。
報道中提到,公主嶺當地的鮮食玉米要經過切割、清洗、塑裝以及蒸煮等程序,最終才能以真空包裝形式銷往各地,並且使得玉米保質期達到十餘個月。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消費者購買的鮮食玉米都是采用真空包裝,並不是菜市場那種裸售。
農嫂食品官方客服也向三言確認這點,公司會選擇庫房發的最新日期的產品發貨,但消費者不用擔心玉米是否為當季或者冬儲,無論哪種,經過加工處理,口感都沒問題。
現在,可以下結論東方甄選的玉米並非自營,其從農嫂食品采購,再以自己的品牌銷售。此外,多數消費者應該認為其銷售的是新鮮生產的玉米,主播有沒有介紹清楚是冬儲的呢?
六、東方甄選鮮食玉米其實是“貼牌”?
是的。
這次事件也讓大眾解到,東方甄選銷售的鮮食玉米其實是“貼牌”產品。倒推銷售環節就是:消費者在東方甄選購買玉米—東方甄選下訂單給供應商—供應商從農民手中買玉米。 而不是東方甄選直接從農民手中買玉米。
相當於農民是產業鏈最上遊的貨源,農嫂食品則是批發商,而東方甄選是零售商。
七、生產種植供應模式是什麼?
據農嫂食品介紹,在生產模式上,公司接到國際訂單和一些國內訂單後,把生產種植訂單派發給農民。誰種植呢?采用公司、公司+農民的模式。因此,公司玉米銷售應該大部分是訂單化的,價格在銷售之前就定好。
同時,農民的身份也更像是企業員工,生產季時,公司雇傭農民采摘種植。據官方信息,200多個工人一天最多扒160多萬個玉米,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
八、為什麼供應商賣的比東方甄選便宜?
這個問題其實是“東方甄選玉米事件”中節外生枝的一個小插曲。
這兩天,農嫂食品官方社交賬號裡,全部是網友批評農嫂的。網友們憤憤不平的表示,東方甄選把東北玉米賣到6元/根,結果讓農嫂硬打臉低價銷售。
最近幾天,農嫂食品官方短視頻賬號,連續發佈數個短視頻。內容多為抨擊辛巴的“7毛收購價”論調。
農嫂強調雖然收購價低於零售價,但公司加工成本高,最終銷售價格高也是為保證玉米品質。不僅如此,視頻還不斷強調“谷賤傷農”概念。
但讓大量網友不滿的是,農嫂除宣傳上蹭事件熱度,更是把和東方甄選玉米一樣的產品價格以3元多每穗售賣。
這個行為相當於徹底打東方甄選的臉,令網友不齒。很多網友批評農嫂是“過河拆橋”,如果不是東方甄選通過自身影響力幫助銷售玉米,農嫂肯定賺不這麼多錢。結果現在“批發商”充當“零售商”,以低價銷售,讓東方甄選下不來臺。
對此,農嫂食品的主播也很委屈,在直播時表示,作為玉米生產加工廠傢,銷售自己的產品不把價格定的像東方甄選那樣高也有錯?
但這種訴苦並沒有阻止網友對農嫂的不滿,目前,農嫂抖音賬號幾乎每條視頻下都充滿網友的批評聲。
九、討論谷賤傷農,也應該討論“谷貴能不能富農”
谷賤確實傷農,但是如果僅從“東方甄選玉米”事件這一個角度來說,遺憾的是,無論這根玉米賣到多少錢,與辛苦種植玉米的農民可以說毫無關系。
東方甄選的玉米可以賣到6元/根,其供應商直售能把同樣產品價格壓到4元/根甚至低於3元/根;前文所述的另外一傢代工廠批發價也就2.5元。
這一根玉米經歷多個生產銷售環節,無論其最終以多少錢進入消費者餐盤中,最初農民的收購價格並不會因為最終賣的貴就能多賺。
那如果“谷貴”就一定會讓農民富起來嗎?
首先,在今年的銷售環節中,如果按訂單制,地頭收購價早就定好,農民也基本不用考慮“爛在地裡”,終端銷售價格是6塊還是60塊,農民是不能進一步獲益增加收入的。
其次根據今年的情況,推演一下明年的價格及銷售情況:
假設我是一位種鮮食玉米的農民,本來以每穗0.8元錢將玉米出售,過著普通生活。
然後突然有一天我聽說某企業銷售的鮮食玉米竟然價格達到6元/穗,而且這傢企業員工還宣傳“谷賤傷農”。
於是第二年起,我在接到代工廠派發的玉米訂單後,提出漲價的要求。我指出,你們從我這購買的玉米最終能賣到6元,所以我要漲價,我不接受0.8元的收購價,現在我賣1.5元/穗。
在上面這個場景中,最終結果是什麼呢?是工廠與“我”達成新合同,以1.5元收購?還是工廠放棄“我”,繼續與別的農民以0.8元收購價合作?
實際情況是,如果農民自己提高收購價格,後果就是工廠會直接忽略,因為“有的是地方以市場價格收購”。最終結果就是,“我”想高價賣出的玉米無人問津,全部爛在地裡。
單純的“谷貴”並不能增加農民收入。
十、玉米事件和農民一點關系沒有嗎?
東方甄選的玉米賣的貴無關谷賤傷農,不過並不意味著這就和助農、惠農毫無關系。
農民種植的農產品收購價格,自然是越高越會讓農民的直接財富越多,這也是“谷賤傷農”這個概念的直接邏輯。
而農產品收購價格,通常是由市場決定的, 並且根據不同品種、農作物,收購價格也不一樣。這也是很多評論和分析在關註農民收入問題時經常提到的“議價權”問題。
正是因為在整個產業鏈中,農民作為最上遊的供應源頭,缺少議價權會限制收入規模;同時,產業鏈中端的加工企業,為盡可能縮減成本,本性上也期望能壓低收購價。這就進一步限制農民收入。
所以,國傢會針對性出臺保護性政策,限制農產品收購價格不能低於某個價位,以確保農民利益得到保障。
但是另一方面,農民財富來源不僅隻依靠農作物收購價格,同樣重要的是要保證有銷路,能賣得出去,才能談賺到錢。尤其是那種身處欠發達地區的農民,即使能種出好的經濟作物,也很難賣的出去。賣不出去,大量糧食、農作物爛在地裡,
這時候,像農嫂食品和東方甄選這類企業的助農、惠農作用就體現的淋漓盡致。農嫂作為代工廠,直接大量收購玉米,再加工好尋找包括東方甄選在內的各種銷路;東方甄選作為終端零售商,利用自身影響力和品牌價值,讓產品能獲得更多關註,更多消費者購買。
整套環節中,農產品庫存、損壞等風險全部都由供應鏈承擔,農民可以隻負責種植、采摘,利益得到最大化保證。
這就是現代工業化生產模式助農、惠農的方式之一,使得現代農民收入比起過去實現大幅度增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條件。
決定采購價的是市場
可能是東方甄選帶貨風格本就頗有學術氣息,主播們也都是一群知識分子;所以在遭到質疑時董宇輝以“谷賤傷農”回應,不僅顯得文化素養高,還一時間有些令人無言以對。
事實上無論這根玉米最終銷售價格為多少,農民的收購價沒有直接增長。而且糧食作為剛需商品,無論價格多少,人們是必須要買的。谷貴,農民受益不假;可是百姓如果吃不起糧,又該如何是好呢?
前面說到,真正決定農民收購價的是市場。市場價格則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供需關系平衡才能穩定采購價格。
有網友認為,東方甄選把玉米價格賣到6元/根,才會使得越來越多農民願意種玉米,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農民賺到更多錢。
實際上,如果需求沒有大量增加情況下,玉米供應量大幅度提升,采購價格反而會暴跌。
所以,“谷賤傷農”反而像是東方甄選解釋高價的一種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