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傢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在《中華腫瘤雜志》發表2016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數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國癌癥發病和死亡的最新數據分析。這篇名為《2016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數據采集截至時間為2019年8月31日,包含中國31個省(區、市)的數據,覆蓋3.8億人。
從數據統計來看,各省主要流行和高死亡率癌癥有一定差異。以中國第一高發癌癥——肺癌為例,在西藏、甘肅和青海,肺癌並未居首位。鼻咽癌雖在中國癌癥發病率中排名第20,但在廣東、廣西和海南鼻咽癌是易患癌種,發病率位居第五。
從發病例數看,肺癌仍位居中國惡性腫瘤發病首位。2016年,中國肺癌新發病例約82.81萬,65.70萬人因肺癌死亡。
肺癌每年發病例數約83萬,這可能和中國居高不下的吸煙率有關。《柳葉刀-全球健康》(Lancet Global Health)曾發表研究顯示,中國20歲或以上成年人中,45.2%的癌癥死亡與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關,如吸煙。中國男性和女性肺癌死亡的24%和4.8%可歸因於吸煙。
其他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還有二手煙、飲酒、缺乏運動、不健康飲食、超重或肥胖、糖尿病、紫外線照射和PM2.5等。值得註意的是,肺癌也有年輕化趨勢。
北京、天津、上海和廣東地區的人不易患食管癌,盡管這種癌癥發病率在中國居第六位,但在以上地區都位居第15位左右。而且在上海市和天津市,食管癌死亡率已下降至第10位。
但腎癌在北京和上海的發病率,卻顯著高於中國平均水平,均進入地區癌癥發病率前十,而該類癌癥的發病率在中國整體排名第15。
廣東省高發癌癥圖譜的典型特點是鼻咽癌,位列第六位,但在中國整體癌癥發病率卻排在第20位。與此情況相似的還有廣西和海南。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潘戰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目前中國癌癥的特點是“窮癌”下降,“富癌”上升。
3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發佈的《健康中國行動2023年工作要點》中,涉及到“癌癥防治行動”,建議高危人群選擇專業的體檢機構進行定期防癌體檢,根據個體年齡、既往檢查結果等選擇合適的體檢間隔時間。
目前的醫療技術手段,可以早期發現大部分的常見癌癥,如使用胃腸鏡可以發現消化道癌,胸部低劑量螺旋CT可以發現肺癌,超聲結合鉬靶可以發現乳腺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