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成人畜共患病傳染主因?病毒學傢認為應重視監測


有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正在成為人畜共患病傳播主要原因之一。“每次疫情發現,都是生態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前,氣候變化正在災難性地摧毀生物多樣性,並使得攜帶病毒的動物活動范圍增加,為疾病傳播打開入口。”

病毒學傢常榮山今日告訴第一財經,多項於近日發表的研究進一步表明,厘清病毒和自然、人類之間的關系對新發病毒的提前監測、預警以及精準防控有重大意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人畜共患病是指從脊椎動物傳給人類的疾病,此類疾病占到人類傳染病的2/3,當下,哺乳動物及鳥類中存在170萬種未發現病毒,其中達85萬種可能感染人類。

更有效應對、監測

科學研究證明,SARS(非典)、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COVID-19(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均來自於蝙蝠。而氣候變化已導致中南半島如老撾、孟加拉等地蝙蝠種群有增加跡象。

為此,一位生物學專傢對記者解釋,野生蝙蝠和嚙齒動物攜帶有大量可能感染人類的病毒,當這些野生動物被迫從自然棲息地遷移並與人類密切接觸時,才有傳染的可能。

“無論全球碳排放前景如何,預計未來在超過30萬次物種相遇下,會導致至少1.5萬起新病毒跨物種傳播事件,可能有超過4000種病毒被共享。”常榮山告訴記者。

那麼在氣候變化的當下,如何加強監測以應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新病毒的溢出?

常榮山表示,這包括要從環境、冷凍食品兩方面進行監測,“環境監測上,污水檢測是一項解新病毒的可靠指標。其一,以新冠病毒為例,患者排泄物中存在的病毒最終會混入廢水中,作為理論研究依據;其二,無癥狀感染者的病毒脫落,會造成其相關污水檢測陽性。”

“另外,冷凍食品監測上,國傢疾控中心去年在青島一批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新冠活病毒。這說明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在升華後)可能導致無有效防護的易感接觸者發生感染,風險人群主要為冷鏈物品從業人員。”

重點應保護3歲以下兒童

常榮山同時還告訴記者,盡管COVID-19毒株正在經歷不斷變異,但由於疫苗接種、物理防控等手段的介入,也會使得其毒力不斷減弱,“但總的來說,最有效的(保護)防疫措施仍然是疫苗。”

疫苗研發能否趕上病毒變異速度?記者從科興公司處解到,一項三價新冠滅活疫苗(原型株、德爾塔株、奧密克戎株)的臨床研究即將在智利開展,基於動物模型的臨床前研究顯示該疫苗安全、有效。

BA.5是當下全球范圍內的主要流行株。多位業界專傢告訴記者,在大量回溯性研究下,實際上,從奧密克戎BA.5亞分支下的多個進化變異株來看,它們的致病率、致死率在普通人群中已經很低,但老人、兒童人群則應該是下階段的重點保護對象。

“尤其是0至6歲尤其是3歲以下兒童,目前國內還沒有針對此類兒童人群的新冠疫苗;對於海外已緊急授權的輝瑞一款二價新冠疫苗稱將遞交在6個月至4歲兒童人群中使用的申請,我認為還需要觀察,畢竟此類疫苗還沒有經過真實世界數據(人體)的充分驗證。”一位多年從事疫苗研發領域人士這樣提醒。


相關推薦

2022-08-08

新聞說。LayV天然宿主或是鼩鼱亨尼帕病毒是亞太地區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新興病因之一。該病毒屬中目前已知有兩種病毒可感染人類:分別是亨德拉病毒 (Hendra virus, HeV) 和尼帕病毒 (Nipah virus, NiV)。這兩種病毒的天然宿主都是果蝠

2022-09-27

一項新的分析發現,由於氣候變化和其他因素,致命的拉沙熱可能很快會成為非洲一個更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這項研究由斯克裡普斯研究中心和佈魯塞爾大學的科學傢進行,將於今天(9月27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科學

2023-04-14

5%,快速推出疫苗是減少死亡人數的關鍵。Airfinity表示,氣候變化、國際旅行的增長、人口增加以及人畜共患疾病的威脅都是造成這種風險的原因。但根據該公司的模型,如果在發現新病原體100天後推出有效疫苗,發生致命大流

2023-11-08

在《大腦、行為和進化》雜志上發表一篇論文,闡述過去氣候變化和人類腦容量之間的關系。該團隊檢查過去5萬年發現的298個古人類頭骨,頭骨經過373次精準的容量測量,結果發現,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之後的某個時機,人類

2024-05-11

的案例,但科學傢們警告說,這種病毒有可能變異成更具傳染性和危險性的病毒。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和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C)最近宣佈,將利用這1億多美元資金檢測和追蹤H5N1病毒。CDC將使用3400萬美元來檢測和分

2023-11-30

是亞馬孫雨林今年遭受前所未有幹旱表現出的“病癥”。氣候變化當然逃脫不幹系,但雨林研究人員表示,還有濫砍濫伐等其他兩大誘因共同加劇這場危機。而且,這場幹旱危機切斷河流周邊社區的糧食供應,迫使原住民使用骯

2022-09-26

地的牛奶。為此印度政府不斷對公眾科普:該疾病並非人畜共患病,因此飲用牛奶是安全的,同時其已經向疫區派發疫苗,同時對病牛采取隔離措施。

2022-08-17

最嚴重的一次熱浪發生於上周,覆蓋中國 400 多個城市。氣候專傢在很早之前就發出過警告,表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熱浪會發生得更加頻繁,而且每次熱浪的溫度都會更高。根據上個月發佈的報告,熱浪的到來速度比專傢預期

2022-06-22

東省既往多個年份,如2015年、2017年夏季均有流行。“因氣候變化等原因,福建省各地發熱門診患者特別是兒童患者明顯增加。受流感等重點傳染病流行與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部分地方醫療機構發熱門診供需矛盾突出,出現

2023-01-13

司以顯著的準確性預測全球氣溫的上升,即使它試圖淡化氣候變化的存在。它附帶令人震驚的數據可視化,用硬性數字說明埃克森美孚對它所制造的氣候危機有多解。關於埃克森美孚如何拒絕主流氣候科學,已經有一連串的證據

2023-07-09

就被打破,並在7月5日繼續持平。對此,科學傢警告稱,氣候變化已進入未知水域”,在厄爾尼諾現象和全球變暖共同作用下,全球最熱一天”的紀錄可能很快就會被再次刷新。根據美國緬因大學提供的氣候分析器顯示的數據,

2022-07-19

當人們與非傳統寵物接觸時,感染人畜共患病(即在動物和人類之間傳播的傳染病)的危險會增加。在一份發表在同行評議雜志《病媒生物和人畜共患疾病》上的指南中,美國國傢公共衛生獸醫協會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分

2023-11-22

生態系統產生災難性的、不可逆轉的影響。從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副主任分享的初步數據顯示,上周五 ( 11月17日 ) 全球平均氣溫首次比西方工業革命以前的1850年至1900年間平均水平高2.07℃,這也是有記錄以來全球單日

2022-11-08

跟蹤氣候變化的科學傢們發現,歐洲的氣溫正在以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的速度上升。這一變暖速度是世界上所有大陸中最高的,研究小組警告說,熱浪、野火和其他極端天氣事件會因此而更加頻繁。這些驚人的數字來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