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頻繁的價格調整已經成為特斯拉的品牌特色。過去的幾年中,特斯拉的降價次數已經用兩隻手數不過來,但與以往的“降價”主題不同,最近特斯拉破天荒的接連漲價,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官宣連漲三波。
11月14日,特斯拉官方微博發佈消息,Model 3後輪驅動版漲價1500元,調整後的售價為26.14萬元起;Model Y後輪驅動版漲價2500元,調整後的售價為26.64萬元起。
圖片來源:特斯拉中國
算上此次,已是特斯拉近期的第三次漲價。11月9日特斯拉曾官方微博宣佈,Model 3/Y長續航版售價正式上調。其中,Model 3長續航版漲價1500元,調整後售價為29.74萬元起;Model Y長續航版漲價2500元,調整後售價為30.24萬元起。
而再早到10月27日,特斯拉還曾宣佈國產Model Y高性能版價格上調1.4萬元,調整後售價36.39萬元起。
在“價格戰”打的如火如荼的眼下,特斯拉一改往日風格開始接連漲價,不過是為“逼單”的同時提升毛利率。問題在於,隨著同價位新車型的不斷推出,特斯拉的產品競爭力也在不斷下滑,近期銷量差強人意的表現即是最佳證明。
當然,也有市場觀點認為特斯拉近日接連漲價,是為更好的降價,但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什麼時候該降、降多少合適,將成為特斯拉接下來的難題。
漲價為“逼單”?
特斯拉本次漲價,讓無數消費者乃至業內人士都直呼“看不懂”。而對於此漲價,特斯拉官方客服工作人員表示,價格上漲是因為成本上浮,車輛的配置並沒有變化,車價起起落落很正常,如果說成本下降的話,那可能價格就會下來。
據解,新款特斯拉Model 3於9月1日開啟預售,並在10月26日開啟國內交付;新款Model Y在10月1日完成全系車型的進化升級,內飾新增多色氛圍燈,並在儀表臺飾板及前門飾板選用更新的科技織物材質,外觀更新19 英寸雙子星輪圈設計。
如果僅僅從產品配置增加的角度來看,特斯拉官方的回應的確“有道理”,但車企的官方表述往往難以說服消費者,消費者更在意的是車企做什麼,隻有真實的動作才是標準答案。
值得註意的是,在宣佈小幅漲價的同時,特斯拉還推出引薦下單、試駕的優惠活動。
具體來看,即12月31日(含)前,購車人通過引薦下訂Model Y/S/X並在有效期內提車,可享1750元尾款抵扣、90天EAP(增強輔助駕駛系統)試用福利;作為引薦人的車主,可獲得7000積分獎勵。12月1日(含)前,車主還能領取“疊加福利”,每邀請一位好友前往門店完成試駕,可贏取500積分獎勵,最多可獲3次。
因此,相較於供不應求的觀點,不少業內人士傾向於“逼單”的說法,即通過小幅漲價促使正在觀望的消費者下單。事實也是如此,不少網友也表示近日總會收到特斯拉銷售人員發送的信息,以“還要漲”這個關鍵詞,來催促還在猶豫的消費者,趁眼下還在低價抓緊訂車。
當然,市場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特斯拉對Model Y和Model 3漲價的舉動,是其利潤壓力加大,從而做出的價格調整計劃。
從財報來看,特斯拉受近一年接連降價的影響,毛利率出現持續下滑。特斯拉今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為 17.9%,是四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作為參考,去年同期特斯拉的毛利率為 25.1%。而進入2023年以來,特斯拉的毛利率持續走低,從第一季度的19.3%一路走低至如今的17.9%。
圖:特斯拉2023年第三季度主要財務數據
漲價無疑能夠緩解毛利率的下降,但也會給特斯拉完成全年180萬輛銷量目標帶來一定壓力。不過從消息面來看,特斯拉繼續漲價的“意願”仍然比較強烈。
或許是為進一步逼單,又或許是為加速毛利率的提升,近日有媒體從接近特斯拉的業內人士處獲悉,在接連三次漲價後,特斯拉或將於近期再次上調中國市場售價。
競爭力“變弱”
在一眾“友商”不斷降價、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當下,特斯拉反其道而行之,一邊接連漲價,一邊仍不推出新款車型,這必然會降低其現有車型的競爭力,從而導致銷量下滑。
把時間拉回到僅僅半年之前,彼時特斯拉旗下的兩款車型仍然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從銷量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比亞迪以119.1萬輛的銷量排在第一,特斯拉銷量為88.9萬輛排第二。雖然整體銷量跟不上比亞迪,但在單一車型銷量方面,特斯拉仍保持領先。上半年,特斯拉Model Y(58萬輛)和Model 3(27.9萬輛)排在前兩名,比亞迪宋排在第三(26萬輛)。
然而,特斯拉上半年的亮眼表現在下半年並沒有得到延續。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佈數據顯示,特斯拉共銷售74073輛國產車型,同比下降10.9%,環比下降12%。10月批發銷量為72115輛,環比9月的74073輛下降2.6%。
其中,“主力”車型Model Y 9月賣出4.1萬輛,而到10月銷量僅有2.6萬輛,大跌1.5萬輛。至於 Model 3 ,因為換代的緣故,銷量並不具備太多參考性。
面對下半年銷量的持續下滑,特斯拉的官方說法是由於工廠升級計劃停工造成的。雖然這一層面或多或少有一些影響,但並不是“核心”原因,真正導致特斯拉銷量下降的原因是市場競爭的加劇。
進入後半年,國內不少新勢力車企都相繼發佈自傢的新產品,其中不少都在對標特斯拉Model Y 和Model 3 ,並且無論是顏值、配置、內飾、續航等各層面,以及最重要的價格區間,都展現出較強的競爭力。
在SUV領域,一月前智己汽車發佈旗下的全新產品智己LS6,激光雷達,全鋁底盤,大陸剎車,雙層玻璃,NAPPA真皮,20揚聲器的7.1.4全景聲...都是標配,而價格卻隻有21.49萬元起。智己LS6表現出的優秀產品力,也對特斯拉Model Y 形成一定的威脅。
到轎車領域,再以華為近日發佈與奇瑞汽車合作打造的首款智能電動汽車智界S7來說,首發搭載HarmonyOS4鴻蒙系統和ADS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百公裡加速僅需3.3s,百公裡制動距離僅33.5m,CLTC綜合續航裡程超過800km......多層面都比特斯拉Model 3更加優秀。
最重要的是,智界S7的預售價格是25.8萬元起,直接“貼臉輸出”特斯拉Model 3 。據華為車BU董事長餘承東透露,智界S7發佈僅兩天,訂單量就已突破1萬臺。
事實上,不止這兩臺車,小鵬G6和、問界M7、飛凡R7等一眾新產品的競爭力,都在特斯拉的兩款車型不換代、小改款的基礎上,展現出極強的競爭力。尤其是在特斯拉接連漲價的當下,國產新勢力們的“對標”車型,具備更大的優勢。
無論是下滑的銷量數據,還是對標車型優勢的不斷擴大,都在表明:特斯拉不香。
或即將“降價”?
馬斯克曾公開表示:“願意在動蕩時期再次下調電動汽車的價格,盡管這會影響公司毛利率,但願意犧牲毛利率換取銷量增長。”
基於此,也有不少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特斯拉接連漲價,很有可能是為日後的降價“蓄水”、預留空間。
據解,今年6月,多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明確,對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免稅額每輛不超過3萬元。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
特斯拉官網已經明確顯示,目前購買Model Y高性能版、Model S及Model X,還能享受購置稅全免。明年起,上述車型在享受3萬元購置稅減免的基礎上,車主需繳納約2000–4.4萬元不等的稅額。
也就是說,特斯拉現在漲價是一種未雨綢繆的選擇,明年一旦需要觀望客戶繳稅,屆時特斯拉便可以順勢開啟降價,即不會讓觀望客戶因為繳稅而放棄訂車,同時又不會對自己的盈利能力造成太大影響。
除政策層面的影響,從短期來看,特斯拉很有可能於年底進行“變相”降價。
今年六月,特斯拉曾推出過Model 3現車限時激勵活動,當月購買Model 3後輪驅動版現車,並完成交付可享8000元保險補貼、優惠利率貸款方案。
到八月,特斯拉中國官網再次上線8000元保險補貼活動,並且針對特斯拉全系車型的“贏得引薦獎勵”政策持續,如果購車人通過好友引薦下定Model 3/Y並提車,可贏取用於抵扣車輛尾款的3500元引薦獎勵。
前面說到,特斯拉距離年度180萬輛的年度目標還有不小距離,而如果要完成這一目標,必須要在第四季度沖銷量。漲價“逼單”的方式對於部分消費者可能有效,但也會讓另一部分潛在客戶變得更加謹慎,並不能成為完成總銷量目標的核心手段。
在國內,每年的年底都是汽車銷售旺季,各大車企為沖刺業績,並順帶著清理一年裡積壓下來的車輛,都會選擇在這一時間段開展各種優惠活動或抽獎活動。
如果特斯拉先漲價逼單,又於年底以引薦、保險補貼等方式進行“變相”降價,兩種手段疊加的效果,或許能夠更好的完成年度銷量目標。
但總的來看,隨著國內車企的競爭進一步加劇,各種新產品脫穎而出,在沒有“大動作”的前提下,特斯拉現有車型的競爭力將會不斷降低。
那麼究竟是要為市場規模而不斷降價,還是要為毛利率而漲價穩定投資者信心,眼下兩難的特斯拉得不到一個“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