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診療亂象頻現 在線接診25萬人次的醫生可靠嗎?


“到底哪個醫生說的對?”今年初,傢住湖南常德的夏亮被口腔潰瘍困擾一段時間,“嘴裡出現很多白色的皮,喝水都疼”。受當時疫情影響,他決定通過在線問診尋找病因、解決痛苦。可是,他問診的幾個醫生,給出幾個完全不同的診斷結果,這讓夏亮很迷惑,也對在線問診的準確性產生疑問。

這樣的經歷並非個例。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今年發佈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98億,同比增長38.7%。而隨著互聯網診療快速發展,誤診白診、先藥後方、AI開處方、診療事故等亂象也紛沓而至,成為埋在行業裡的一顆顆“暗雷”。

針對上述問題,堵漏排雷的監管舉措持續推進。從2018年國傢衛健委、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頒佈《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對醫療機構在線開展復診作出明確規定,到近日公佈的《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保證“隔空”診療透明規范,一張保障互聯網診療質量的網越織越密。

在線問診誤診頻現

診斷結果五花八門

夏亮向《法治日報》記者回憶說,當時他在線問診的第一位醫生,是某三甲醫院口腔科醫生。給對方看過自拍的口腔照片並文字描述相關癥狀後,該醫生診斷為“上火引起的口腔潰瘍”,稱“吃點消炎藥,多喝水,好好休息就沒事”,隨後開具消炎藥處方,囑其線下購藥。

遵醫囑服用消炎藥3天後,未見好轉,夏亮便在另外兩個平臺上選3位醫生進行問診。提供的圖文和之前一致,卻得到不同的診斷結果:有醫生認為是“舌炎引起口腔潰瘍”,有醫生診斷為“口腔發炎”,還有醫生稱是“念珠菌感染”。

這3位醫生均為其開具不同的藥,搞得夏亮一頭霧水。

他不敢再輕易吃藥,之後去市裡一傢線下醫院就診,確診為:由抗生素引起的念珠菌感染。對癥下藥後病情緩解。

北京某口腔醫院一位資深醫生告訴記者,念珠菌感染對口腔科醫生來說其實不難判斷,之所以會出現“同樣的圖文,診斷結果不一致”的情況,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在線問診的局限性。

“口腔科醫生線下問診時,除觀察口腔情況、詢問病情,還會按壓、觸摸,綜合判斷得出結果。而在線問診醫生隻能憑借圖文,很難準確判斷,更不用說開具處方。”該醫生解釋說。在他看來,患者在網絡問診時可以上傳線下醫院拍攝的片子、出具病理報告等進行復查、復診或咨詢,但不能首診。

近年來,“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迅速。從互聯網醫院到明確常見病、慢性病患者互聯網問診可進行醫保報銷,從網售藥品到核心診療再到互聯網醫保,各地出臺方案積極支持在線醫療全面發展,築牢在線醫療用戶規模增長基礎。

與此同時,像夏亮這樣就同一病癥在線問診多名醫生,卻得到五花八門診斷結果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北京某高校大三年級學生張興澤自稱是一個“愛生病的人”,最近幾年來,他經常用到在線問診平臺,使用感受五味雜陳——特別方便但不太靠譜。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皮膚起一些小紅點,奇癢無比,為快速解決問題,他打開一個在線問診App,在皮膚科挑選一名“看標簽很專業”的醫生,花109元進行圖文問診。結果醫生跟他說,可能患上一種皮膚病,建議購買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後來他去線下醫院進行詳細檢查,結果是吃菠蘿過敏。

“在線問診方便是方便,但描述病癥一般限於文字和圖片,容易出現誤診或者診白診的情況。”張興澤說。

受訪的多名業內人士一致認為,“隔空”診療並不適合所有患者,常見病、慢性病的復診,是較長時間以來互聯網診療的定位。不過,對於何為復診,業內一直缺少具體標準,導致出現一些監管真空。

先選藥品再開處方

AI開處方患者買藥

除問診,購買處方藥是“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的另一個特色。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互聯網醫療平臺卻采用“先選購藥品,再因藥配方,甚至由人工智能軟件自動生成處方”的操作方式。

傢住湖南懷化的謝麗曾在2020年初給她4歲的孩子在線下醫院買過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當時醫生為其開具處方。今年3月,由於孩子再次出現相似癥狀,她嘗試著在某線上購藥平臺購買這一款藥,很快她就被平臺方轉到“線上問診”版塊。她將兩年前的處方上傳後,“醫師”立即給她發來購買鏈接。

記者近日在某購藥平臺下單處方藥左氧氟沙星膠囊後,平臺提示“請選擇線下已確診疾病”。記者在“疾病欄”隨機勾選幾項,“處方/病歷/檢查報告欄”空著,並確認“已確診此疾病並使用過該藥,且無過敏史、無相關禁忌癥和不良反應”,很快便通過驗證,提交清單後,系統跳至問診版塊。

幾秒鐘後,有“醫師”接診,連續發來數條信息,其中第一條強調“互聯網醫療隻對復診用戶提供醫療服務”,後續幾條信息均為確認有無過敏史或處於特殊時期。待記者回復“無”後,不到2秒,對方便發來一張處方單和購買鏈接。

北京居民楊木也有過此類經歷,他懷疑屏幕背後接診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執業醫師:“在××平臺購買處方藥時,感覺對方跟機器人沒有差別,隻要打字過去,對方就會在10秒鐘內迅速同意,根本沒有給出任何專業意見。”有一次,他故意嘗試描述一些不是欲購藥品適應病癥的情況,結果對方仍然二話不說很快開處方。

有互聯網醫療行業人士支招:假如是正規互聯網醫院,有執業資格的醫生開具的電子處方,應該有醫生的簽名、互聯網醫院電子章。“不排除有些小型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仍存在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工具自動生成處方,一些大平臺會用AI等來輔助醫生問診,比如問病人幾歲、哪裡不舒服等,但是處方必須要求醫生來開。”

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教授鄧勇告訴記者,為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此前我國《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規范》均明確規定,醫師在診療活動中為患者開具藥方後,藥師要進行審核,但相關規范並未對“自動生成處方”這一行為進行明文禁止。

“法無禁止即可為。規范制定不明確,地方實踐就會亂象叢生。現實中,一些平臺選擇‘AI開處方,客戶直接取藥’的模式,跳過傳統的處方開具、審核環節,把開方直接變成‘賣藥’。這類行為嚴重違反我國藥品管理制度,也給患者用藥安全埋下風險隱患。”鄧勇說。

巨量接診是否真實

線上醫生誰來監管

對於在線問診,醫生回答幾次算是一個完整的問診、平臺上顯示的醫生接診量有無虛標、回復患者的診斷內容是否為醫生真實回復……記者隨機采訪北京、天津、湖南等地10多位群眾發現,這些也是困擾他們的主要問題。

北京某高校大二年級學生郝櫻睿對此深有體會。她經常使用在線問診,但至今不清楚到底醫生回答多少個問題才達到收費標準。“一開始,有幾個問題算免費咨詢,但隻要你說話,就算一個問題,比如說一句謝謝或者你好。等免費次數用完後,醫生卻剛進入正題,為解更多信息,你隻能交錢充會員。交完錢,醫生又會問化驗結果之類的信息。有時,一圈下來,最後竟然讓你去線下醫院問診。”

在線問診前,先在平臺上看看哪位醫生的接診量多,再確定向哪位醫生問診,這是山東曲阜居民張刀刀習慣的做法,因為在她看來,醫生接診量多就意味著其醫術較強受患者歡迎。但她註意到,一些在線問診平臺上標註的醫生接診量動輒高達幾萬甚至幾十萬,不禁質疑這些數據是否屬實。

記者在某在線問診平臺上以皮膚科醫生為檢索對象,發現該平臺線上接診人數最多的皮膚科醫生接診次數為25萬人次。假設每人線上問診時間平均為10分鐘,線上接診時間約為41667小時,如果全年無休,10年為3650天,那麼這10年裡其平均每天線上接診時間約11.4小時。

對於這些問題,有平臺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年他們其實也一直在探索“品控”,“比如醫生回答幾次算作一次完整問診;如何對那些將搜索到的內容復制粘貼給患者的醫生進行監管;如何確保接診量真實;出現誤診或開錯藥的情況由誰擔責等”。

“核心問題是,誰來對醫生在線上作出的診斷負責。線下醫院的醫生,由各地衛健委監管,醫院和科室也會進行規范管理;而線上的醫生,則相對比較獨立。”前述北京某口腔醫院資深醫生說。

監管政策陸續落地

更好保證診療質量

互聯網診療出現規模性增長始於2018年,這一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旨在提升醫療衛生現代化管理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國互聯網醫院已達1700多傢。

這些年來,為規范互聯網診療行為,《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等規范性文件陸續出臺,就互聯網診療服務中涉及的醫療機構資質、從業人員資質、設備設施保障、服務流程規范等提出要求。尤其是今年6月國傢衛健委、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制定的《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發佈後,備受公眾期待。

該細則針對互聯網診療中處方審核、隱私保護、診療質控等社會關註點作出詳細規定。

對於上網能看什麼病,細則要求必須符合復診條件:患者就診時應當提供具有明確診斷的病歷資料,如門診病歷、住院病歷、出院小結、診斷證明等,由接診醫師留存相關資料,並判斷是否符合復診條件。當患者病情出現變化、本次就診經醫師判斷為首診或存在其他不適宜互聯網診療的情況時,接診醫師應當立即終止互聯網診療活動,並引導患者到實體醫療機構就診。

鄧勇認為,這些標準更具可操作性,且賦予醫生更多專業權限,進一步明確服務邊界、監管邊界,有利於互聯網診療服務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對於線上診療的質量監管是否與線下診療相一致,細則給出肯定答案:要求以實體醫療機構為依托,將互聯網診療納入整體醫療服務監管體系。

對於沒處方也能買處方藥,細則嚴禁“先藥後方”:處方應由接診醫師本人開具,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處方藥應當憑醫師處方銷售、調劑和使用。嚴禁在處方開具前,向患者提供藥品。

這一點在鄧勇看來,尤其值得肯定,“符合目前互聯網診療‘回歸嚴肅醫療’的主旋律,有助於將行業發展引回‘保障人民健康福祉’的正軌”。

他同時指出,要讓“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的規定落到實處,必須考慮多重因素,比如應明確人工智能等主體的地位,“雖然我們將其稱作人工智能,但它和部分助理醫師一樣,都是沒有獲得處方權的主體,目前的《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相關規定還存在不足,處罰對象局限於‘人員’。後續修改時應該考慮到人工智能等主體的特殊性,對僅由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的,應當與‘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一樣,直接追究醫療機構的責任”。

鄧勇認為還應明確責任承擔規則。“目前在互聯網診療過程中,醫療機構與醫師之間的權責依然通過合同調整,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對於多點執業的醫師來講,在合同簽訂過程中,醫療機構往往處於優勢地位,如果合同約定‘出具處方不當造成損害的,在醫療機構賠償後應主要由醫師負擔’,那麼醫療機構就實質上規避損害責任的賠償風險,這有違權利與責任應當對等的原則。”

完善藥品追溯體系也不可或缺。鄧勇提出,有關部門應當加大對處方源真偽的審核,對處方源建立嚴格的審查制度,完善關於處方源的法律法規。利用互聯網優勢,充分利用二維碼識別功能做好在線處方的審查工作。同時完整保留交易記錄和交易證據,確保監管能夠追根溯源。

(文中在線問診者均為化名)


相關推薦

2022-09-09

規模達250億元左右。此前,通過問診引導“賣藥”是部分互聯網醫療公司的盈利來源。比如部分互聯網醫療App在提供銷售處方藥服務時,雖然要求用戶上傳處方憑證,但處方審核系統形同虛設。用戶在提交購藥需求時,上傳一張

2022-08-06

閑棋”。美中宜和主打的高端婦產醫療服務遊離於字節的互聯網業務之外,不會對現有業務組合構成沖擊,也難以迅速帶來大筆收入。但拿下這塊新業務後,字節將能夠親身試驗和近距離觀察醫療服務的運轉細節,為流量輸出變

2022-07-22

沈陽興齊眼科醫院。7月22日,沈陽興齊眼科醫院通過互聯網醫院小程序平臺發佈通知稱,即日起,互聯網醫院暫停處方院內制劑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患者如果有需要可至興齊眼科醫院實體醫院處方。阿托品滴眼液原本是散瞳

2024-03-25

。逾萬名實習和住院醫生隨後遞交辭呈、罷診離崗,造成診療混亂。韓國政府2月底勒令辭職醫生返崗,警告違者將面臨吊銷行醫執照至少3個月等處罰。據統計,約有12000名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接下來或因拒絕結束罷工,而面臨

2023-03-31

快速建立小程序的運營。2、緊抓平臺的政策、流量紅利互聯網醫療,不再陌生的名詞。納裡健康,將支付寶互聯網技術、移動支付、醫保支付、信用服務等核心能力,全部“融合”到它的支付寶小程序,目前已鏈接全國超8000傢

2023-01-14

購買阿茲夫定服用,在哈爾濱本地沒有找到藥的王寧得知互聯網平臺能買藥,花幾天輾轉多個平臺,卻多次被“無貨”攔住。無奈之下,王寧求助社交平臺,許多熱心網友分享自己的搶藥經驗。雖然網上藥難搶,但最終王寧依然

2022-07-01

臺,業務模式是在眾籌成功的項目中收取2%服務費。趁著互聯網的東風,早期輕松籌發展十分迅速,共斬獲4輪融資,投資方不乏騰訊、IDG等知名機構。但2017年C輪融資後,再未傳出融資消息。公益能否做成生意?輕松籌這類互聯

2023-04-02

賞72歲老年人表演“中國功夫”。4月1日,時隔兩年重返互聯網的馬保國在抖音開啟直播帶貨,一邊講解賣貨“少喝一瓶酒,買個十件、二十件衣服”“57%的大米,26%的蝦肉”;一邊講述自己曾經的武打經歷,“我在英國的時候

2024-03-22

實習和住院醫生因反對擴招而遞交辭呈、罷診離崗,造成診療混亂。韓國全國醫學院教授緊急對策委員會15日宣佈,來自16所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將於25日集體請辭。

2023-03-03

提升全國青少年心理篩查覆蓋率和預警準確率;搭建醫教互聯互通的幹預追蹤閉環管理機制,建立綠色通道及轉診轉介機制,實行分層分類幹預追蹤,降低危機發生率;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青少年心理問題分層幹預方面的研究和

2022-06-22

要驗證醫務人員的身份,還要做到專業對口。醫生在線下診療有明確的執業范圍,超范圍執業被禁止,是否應該借鑒這種模式,在線上也為醫務人員明確界定“直播范圍”,值得深入探討。平臺要完善內部監管,社會也要形成監

2024-02-20

。盡管韓國政府在前一天(19日)針對221傢醫院發佈守崗診療命令,要求醫院的實習和住院醫生繼續工作,但醫生集體請辭、集體罷工行動很可能會持續下去。據韓聯社此前介紹,韓國的五大醫院分別是首爾大學醫院、延世大學

2024-03-18

反對,近萬名實習和住院醫生遞交辭呈、罷診離崗,造成診療混亂。醫科大學在校生也集體申請休學以示抗議。韓國全國醫學院教授緊急對策委員會15日宣佈,來自16所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將於本月25日集體請辭。樸敏守17日在韓聯

2024-03-02

協助實習和住院醫生參加集體行動,從而妨礙相關醫院的診療工作。1日,調查人員前往大韓醫師協會位於首爾的辦公室等地進行搜查,扣押相關人員的手機和個人電腦。該協會對此表示強烈抗議。韓國保健福祉部稱,截至2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