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行業指導方針的鼓舞下,天然氣公司正在重新努力銷售“碳中性”化石燃料,這是一種有爭議的做法,目的是通過抵消貨物的排放量來減少其對環境的影響。在上周宣佈的一項交易中,殼牌(SHEL.US)向中國臺灣運送大約7萬噸液化天然氣,這是根據國際液化天然氣進口商集團制定的新標準,第一批被認證為“溫室氣體中性”的貨物。
這意味著殼牌和買傢CPC Corp.購買碳信用額,以抵消液化天然氣從生產到燃燒產生的19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這與該公司在2019年首次銷售“碳中性”液化天然氣時所做的類似。
事實上,給化石燃料貼上“碳中性”的標簽很有吸引力,原因很明顯:這使得買賣雙方都能宣稱交易對環境沒有負面影響,有助於實現凈零排放目標,並讓具有生態意識的投資者放心。但在一陣熱情過後,隨著去年天然氣價格飆升,以及燃料公司明顯沒有衡量排放或購買信用的標準方法,這些運輸幾乎消失。該行業還因使用廉價、低質量的信用額度而受到抨擊,這些信用額度對環境幾乎沒有任何好處。
據解,國際液化天然氣進口商組織(GIIGNL)於2021年宣佈推出一項全面框架,以便在宣佈液化天然氣(LNG)貨物為“碳中和”這一做法日益增多的情況下,采用一致的行業做法來申報溫室氣體中和性LNG貨物。
為遵守規定,公司必須計算並報告溫室氣體和甲烷排放量、它們使用的抵消措施的名稱和類型,以及從鉆井到消費減少排放的計劃。GIIGNL總代表Vincent Demoury表示,要將貨物稱為“溫室氣體中和性”,買方和賣方還必須明確承諾脫碳,並制定經過驗證的中短期減排計劃。
根據該框架,GIIGNL拒絕制定可接受的抵消標準,以反映“成員的多樣化需求”和不斷發展的碳市場規則。
值得一提的是,殼牌最新的一批原油主要使用一個防止森林砍伐項目的信用額度。聯合國支持的科學碳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和其他機構的氣候科學傢表示,這類抵消措施對從空氣中提取額外的碳幾乎沒有什麼作用,不應該有助於實現凈零排放。
對此,殼牌與CPC拒絕置評。
該行業組織表示,這筆交易遵循GIIGNL的標準,並得到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的驗證。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本·卡希爾(Ben Cahill)稱這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並補充稱,“早期的碳中和液化天然氣交易基本上是零透明度。”
盡管出臺旨在提高透明度的新標準,但這些公司幾乎沒有透露有關運輸的細節,比如價格以及從每個項目中購買的信用額度的確切明細,這使得核實這些聲明的真實性具有挑戰性。
英國牛津能源研究所傑出研究員喬納森·斯特恩(Jonathan Stern)表示:“我們仍然沒有真正掌握每個階段的貨物和排放情況。我們需要更細的粒度,否則這個行業就有被指責為“洗綠”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