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北極發生什麼? 海冰持續退縮 植被綠化加速


近20年來,“北極放大”效應正在導致北極地區冰雪和植被發生巨大變化。“北極海冰持續退縮,格陵蘭冰蓋快速融化,北極植被綠化均受到‘北極放大’效應的影響,這些現象共同構成21世紀初以來北極冰雪與生態環境變化的主要特征。”1月17日,在《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2年度報告》發佈會上,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華兵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如此概括北極近20年的變化。

科技部自2012年開始組織編制《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下稱《年度報告》)。該年度報告2022年的兩個專題之一即“北極地區冰雪與植被變化”(下稱“報告”),在上述發佈會上發佈。

據科技部國傢遙感中心主任、該年度報告編委會主任趙靜介紹,該課題組綜合利用風雲三號等多源遙感數據,監測北極海冰、格陵蘭冰蓋和北極陸地植被,分析其時空格局和變化特征,評估大氣、海洋和人類活動等要素的影響。

“北極海冰變化帶來的潛在影響很多,其中全球氣候變化和北極航道是最受關註的兩方面。”報告分析稱。

海冰縮減超200萬平方公裡

所謂“北極放大”效應,是北極加速變暖的現象,即北極地區變暖速率超過全球平均變暖速率的2倍。

隨著全球溫度升高,北極海冰快速縮減,開闊水域面積增大,使太陽輻射吸收增加,北極溫度進一步升高,又加劇海冰縮減,這是“北極放大效應”產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北極海冰覆蓋范圍是北極及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指示劑。”報告稱。

全球海冰主要分佈在南北兩極,覆蓋面積約2500萬平方公裡;北極海冰平均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裡,每年3月份面積達到最大,9月最小。

關於南北兩極對氣候變化的響應,黃華兵分析稱,兩者存在明顯差異:南極氣溫上升較慢,部分地區甚至呈現出變冷的趨勢,比如,南極冰蓋表面融化、變化均不顯著。“但整個北極地區在急劇變暖,冰雪的損失正在迅速增加。”

報告稱,2002~2021年北極海冰總體覆蓋范圍呈快速縮減趨勢;每年最小海冰覆蓋范圍出現在9月份,近20年平均下降10.1萬平方公裡,縮減范圍超過200萬平方公裡,到2021年9月,海冰覆蓋范圍為396萬平方公裡。相對而言,年內最大海冰覆蓋范圍(3月份)下降速率較小。此外,北極冬季多年冰快速縮減,逐漸被一年冰取代;冬季多年冰在總海冰覆蓋范圍中的占比從28%下降到13%;北冰洋大西洋扇區海冰在2020年和2021年夏季已近乎完全消失。

發育於北半球高緯度地區格陵蘭島的格陵蘭冰蓋,是世界上除南極冰蓋之外的唯一冰蓋,面積約177萬平方公裡,占比超過格陵蘭島面積的80%。據測算,格陵蘭冰蓋全部融化後可使海平面上升7.4米。

近20年來,格陵蘭冰蓋融化年際波動顯著,但融化范圍總體未出現明顯變化;冰蓋表面融化加劇,形成更多的湖泊和河流等冰面水系;冰蓋的邊緣也有84%的冰川出現退縮,平均退縮距離約1.37千米。

從北極海冰減少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北極航道的影響看:一方面,北極海冰的減少,為人類開發利用北極航道提供便利;但另一方面,海冰退縮、陸表季節性積雪減少以及格陵蘭冰蓋消融面積增加,減少地表反射,進一步加劇北極增溫;冰蓋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影響沿海城市與島嶼的社會經濟、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

據新華社報道,北極地區近年來野火頻發,這樣的火災在本世紀中葉之前可能反復出現且愈演愈烈。北極地區土壤內,特別是處於冰凍或泥沼狀態的泥炭地內,含有大量有機碳,一旦燃燒,會釋放更多碳,從而加劇全球變暖趨勢。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專傢稱,北極的夏季無冰時代將比此前預測的本世紀末再提前整整半個世紀,即大約在2050年前到來。

植被“綠化”近5年加速

與冰雪消融相對應,北極氣溫升高和降水增加同時導致北極陸地植被的綠度提高、返青期提前和生長季延長。

北極植被變化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指示針和無損探針。報告稱,在站點和個體植株尺度上的研究均表明,北極陸地植被在過去幾十年間發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2002~2021年,77.4%的北極陸表區域綠度增加,相當於整個亞馬孫雨林的面積(約550萬平方公裡),其中綠度顯著增加的區域占北極陸表面積的四分之一。北極植被綠度最高的5個年份均出現在2017年之後,表明北極植被“綠化”近5年來有加速趨勢。

北極植被綠度與氣溫、季節性積雪、人類活動等因素顯著相關。近六成北極陸表面積同時呈現融雪提前且植被綠度增加的趨勢;北極植被綠度與夏季溫暖指數亦呈同步變化趨勢;北極植被綠度對人類活動的響應體現在兩個方面,人類活動減弱的區域呈現植被“綠化”,而新增的人類活動區域呈現植被“褐化”。

對於大范圍的植被“綠化”,報告總結稱,這影響著該地區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並對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氣候系統產生影響。


相關推薦

2022-08-25

席卷。從歐洲到中國,從印度到美國,甚至在冰川覆蓋的北極地區,多地最高氣溫以及連續高溫天數接連打破紀錄。8月9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佈最新報告稱,剛過去的7月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三個7月之一。今年上半

2023-06-21

見蹤影。隨後救援人員趕到現場,此處綠化帶面積廣闊 植被茂盛,貿然深入的確有可能迷失方向。經過一系列的地毯式”搜尋,救援人員終於在一處樹叢中發現虛弱的趙大伯。據悉,趙大伯在蕭山打工不久,事發當天獨自出門

2022-08-02

什麼?現在在北極都能穿短袖出門?你沒聽錯。據央視網的最新消息:今年7月,北極圈的溫度一度飆升至32.5℃。畫面中,國外記者(CNN)雖站在格陵蘭島、背靠冰雪,但卻身著一件單薄的T恤,並且還表示:像今天這樣的天氣,

2022-10-11

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外強迫因子之一,我國冬季氣候還受到北極海冰、歐亞積雪等因子的影響,同時大氣系統內部自然變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飛認為,在拉尼娜事件與暖北冰洋協同影響下,今年冬

2023-01-27

近日,“中國北極”漠河出現-53℃的極端低溫,打破54年來記錄。B站UP主“蘇打baka”前往漠河,進行一次特殊的測試,看看電腦在那裡開機會怎麼樣。首先是一套垃圾佬平臺,不用散熱器開機,CPU表面溫度隻有-1.8℃。再裝上超

2022-10-03

親自然”摩天大樓竣工。這座建築高280米,種滿綠洲般的植被。塔樓立面肌理采用具有動感的垂直線條,在不同樓層都有被“扯開”的線條造型,可以看到建築內部的“綠洲”。這座建築就像是垂直形態與有機線條、剛硬與柔軟

2023-01-26

用”,而沒有歸因於氣候變化。不過氣候變化的確在加速北極和南極部分地區的海冰流失。裂冰作用是一種自然過程,成因或是海浪或風向的作用,或是較大冰山的碰撞,或是冰架自身過大,以致在與海洋交界處已無法支撐。這

2024-04-22

在2020年代之前,北極暖流-大陸冷流事件的頻率預計會增加,但在2030年代之後預計會減少,從而影響全世界的天氣模式。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機構報告稱,2024年2月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二月。然而,北美、亞洲和歐洲部分

2022-07-24

現。氣象模型並不是為極端氣候而建目前外界質疑,包括北極海冰的消失、野火燒毀土地的擴大以及近幾十年來歐洲極端溫度事件的迅速增加並沒有在氣候模型中有所體現。科學界對此解釋稱,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氣候模

2022-09-30

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外強迫因子之一,我國冬季氣候還受到北極海冰、歐亞積雪等因子的影響,同時大氣系統內部自然變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國氣象局將加強研判,10月後期提供更加細致的預測意見和服務信息。入秋進程與冷

2024-05-11

接收器之間的信號。好的一面是,本周末會有更多人看到北極光和南極光,因為極光是太陽風暴的粒子與地球大氣相互作用的結果。早在 1859 年,北極光就一直延伸到中美洲。這一次,最南端的阿拉巴馬州甚至都可能看到北極光

2022-08-11

美國總統周二正式簽署2800億美元的《芯片與科學法案》,該法案規定,527億美元專門用於半導體研究,開發,制造以及促進勞動力發展,其中20億美元用於傳統成熟制程的芯片,它們是汽車和國防系統的關鍵,這一提議是由密歇

2022-10-03

驗,利空傳聞再次重創市場信心,歐股盤初震蕩走低。發生什麼事件緣起於上周六,社交媒體上傳出一傢大型投資銀行瀕臨破產的消息。市場直接將目標轉向瑞信,該行首席執行官科爾納(Ulrich Koerner)此前提交一份備忘錄。該

2022-08-23

水位上升後就會將這片草原淹掉,所以在上面玩耍不會產生什麼負面影響。據解,類似的情況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今年由於幹旱,水位比往年低6米左右,給野草提供較為有利的生長環境,也就產生“草原”般的景象。據中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