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多地正在陸續入秋,那麼冬天還會遠嗎?今年的冬天是寒冬還是暖冬呢?南方的幹旱啥時候是個頭?10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中國氣象局對此給出解讀。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來,暖冬出現的頻率增加。
發生“拉尼娜”事件後的冬季,有氣溫偏低的年份出現,冬季氣溫異常的主要特征為: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華北北部、東北地區南部、華南大部、西南地區東部和北部、西北地區大部等地。
“拉尼娜”事件發生後我國冬季降水主要表現為:大范圍降水偏少,尤其是東北地區東部、長江中下遊沿江、西南地區南部、新疆北部等地。西南地區北部、西北地區東部等地降水偏多。
不過,“拉尼娜”事件隻是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外強迫因子之一,我國冬季氣候還受到北極海冰、歐亞積雪等因子的影響,同時大氣系統內部自然變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國氣象局將加強研判,10月後期提供更加細致的預測意見和服務信息。
入秋進程與冷空氣——
目前,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大部地區已陸續入秋,東北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大部、華北和黃淮地區等地已是秋天。
與常年相比,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入秋偏早10天左右,華北的平原地區、黃淮入秋偏晚一周左右。
青藏高原、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北部等地局部地區則已達到入冬標準。
國慶假期期間,受強冷空氣影響,我國大部地區自北向南將先後出現4至6級偏北風、陣風8至10級,氣溫下降8至12℃,部分地區降溫14至16℃,局地超過18℃。
遼寧、河北東北部、山西中北部、陜西北部等地將出現初霜凍。東部和南部海區有6至8級大風,其中渤海部分海域風力可達9級,陣風10至11級。
南方幹旱——
7月以來,受降水少、氣溫高影響,我國西北地區東部及新疆東部和中部、長江流域等地相繼發生氣象幹旱。
其中,長江流域降水異常偏少、氣溫異常偏高,加上遭遇極端持續高溫天氣,氣象幹旱迅速發展,夏伏旱嚴重。進入9月,長江中下遊地區仍持續少雨,大部地區氣象幹旱持續,遭受夏秋連旱。
據統計,7月以來,長江流域中旱及以上等級幹旱日數45.6天,較常年同期偏多31.0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中旱及以上等級站數涉及667個站,占全流域的96%,影響范圍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大。
9月28日氣象幹旱監測顯示,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大部仍存在中度及以上氣象幹旱,其中浙江西南部、安徽南部、湖北東部、湖南中部至南部、江西大部、福建大部等地有特旱。
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10月10日前南方旱區降水依舊顯著偏少,無明顯降水過程。國傢氣候中心預計10月華中、華東旱區降水仍將偏少,氣溫偏高。
因此,目前的南方地區尤其是湖南、江西等地的重旱、特旱等旱情在短時間內無明顯緩解趨勢。
今年盛夏,尤其是自7月初臺風“暹芭”及其減弱低壓北上以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加強西伸,伊朗高壓東伸,並與中緯度的大陸高壓相結合,導致在我國上空形成大范圍的暖高壓帶。
在強盛的暖高壓帶的影響下,阻斷水汽向我國的輸送,導致降水明顯偏少,南方大部發生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的大范圍持續時間最長的高溫天氣,我國長江流域至華南北部地區,遭受嚴重夏伏旱。
9月以來,上述旱區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系統控制的影響,上述旱區仍持續晴熱少雨的氣候特征,高溫日數普遍有1至5天,其中湖南中南部、江西西部等地有5至10天;同時,降水普遍偏少5至8成以上,大部地區氣象幹旱持續,遭受夏連秋旱。